千年大運河的昨日與今朝,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

千年大運河的昨日與今朝,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

2004年是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工程全面啟動的第二年,也是我到杭州市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指揮部工作的第二年。

同許多運河沿線城市一樣,杭州依河而建,賴河而興。公元610年隋煬帝開通了江南運河,杭州成為大運河的南端起點,杭州隨之迅速發展起來。大運河見證了杭州的成長與變遷,奠定了城市的格局,繁榮了城市的經濟,豐富了城市的文化。

大運河是杭州的“根”與“魂”。但是,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加,加上保護意識淡薄,運河出現了很多問題:運河水體被汙染、運河空間被擠佔、歷史遺存遭到破壞、生態環境惡化等等。從蘇州、無錫乘船來杭,“聞到臭氣杭州到”,可算是對當時杭州運河的真實寫照。如果再不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運河這個我國偉大的文明古蹟有可能毀於一旦。2002年初,杭州市第九次黨代會作出了實施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和保護開發工程的重要戰略決策。從此,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工程拉開了帷幕。2003年4月,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開發指揮部,專門承擔運河(杭州段)的綜合保護的任務,並決定由陳述、邵劍明同志和我組成指揮部的領導班子,陳述同志是市政府副秘書長兼任總指揮,邵劍明和我任副總指揮。

千年大運河的昨日與今朝,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

運河的綜合保護工程如何開展?工作重點是什麼?切入點在哪裡?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為了儘早進入工作角色,我抓緊時間閱讀大量關於運河整治保護的文件和當時市政府已經批准的《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戰略規劃》,又買了一批有關運河的書籍進行“惡補”。我們又對39公里長的運河杭州段作了一次深入調研,並對上海黃浦江、南京秦淮河、紹興護城河的整治與開發工作進行了學習考察。通過對運河(杭州段)有關文件、資料以及戰略規劃的學習、理解和認識,對沿河現狀的瞭解,對外地經驗的總結和借鑑,我們認為,運河的綜合保護要以規劃為先導、以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先行、優化升級地塊功能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確定我們近期的工作思路。通過對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改善周邊地區生態環境,提升土地價值,刺激運河沿線地區經濟增長,帶動運河周邊城市發展。這個思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按照市委、市政府“規劃先導”要求,2004年的上半年,我們在《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戰略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京杭運河杭州段控制性詳細規劃》並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這個規劃明確了規劃用地範圍:運河主城區段南起三堡船閘,北至石祥路,長約14公里,兩岸用地橫向至第一條城市主幹道,每側平均約500米,規劃用地約21.1平方公里;郊區段從石祥路至餘杭區塘棲鎮水北地區,長約25公里,兩岸橫向用地每側控制在1000米左右,規劃用地約50平方公里。這個規劃突出了綜合整治的理念:堅持截汙、清淤、駁坳、配水、綠化、保護、造景、管理“八位一體”,齊頭並進,整體推進,不斷強化運河的生態、文化、旅遊、休閒、商貿、居住“六大功能”,把運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時代特徵、杭州特點、運河特色的景觀河、生態河、文化河。規劃提出運河沿岸地區應該實現五個方面目標:經濟目標,開發利用運河景觀的無形資產,刺激經濟增長,形成杭州經濟新增長點;社會目標,增強運河的凝聚力,創造具有活力的濱水地區,發展運河地區商業、娛樂業、休閒業,增加就業崗位;生態目標,修復濱水生態系統,構建杭州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生態環境;環境目標,創造適宜生活、獨具魅力的濱水開放空間;文化目標,保護與發展運河文化,開發成運河文化品牌。

規劃完成後,就該拉開工程建設的帷幕了。那麼,從什麼地方入手呢?我們想到了運河上的橋樑。對有運河的城市來說,其發展總離不開橋樑,地處京杭大運河南端的杭州更是如此。橋樑溝通了城市交通,拓展了城市發展的空間,杭州城市發展的每一步都“印”在運河的橋上。

千年大運河的昨日與今朝,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

應該說,這些橋樑在交通功能上對杭州城市發展功不可沒。然而,運河上的橋樑僅僅承擔交通功能是不夠的。杭州運河主城區段的橋樑,除了明代古橋拱宸橋能讓人產生無窮的遐想外,其他現代新建的橋樑則大多注重交通功能而忽略了對運河文化的承載及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顯得比較呆板。2004年7月6日,市委書記王國平在聽取運河綜合保護工程情況彙報後指出:“運河上的橋都要大改造。要把運河橋變成一道景觀,變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座橋都要請高手來設計。”王書記的講話,給我們指明瞭工作方向。我們感到,千年運河期待著用橋樑把她打扮得更加美麗,而且橋樑地處交通要道,最為市民百姓所熟悉,橋樑改造這一仗打好了,得到市民、專家的肯定,必定為整個運河綜合保護工程的深入開展創造良好的社會基礎和輿論氛圍。

工作重點和切入點確定了,但每一座橋樑究竟怎麼整治,我們又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記得有一次,陳述同志帶領我和鄭翰獻同志徒步對運河杭州主城區段的所有橋樑及周邊進行了現場調查。運河主城區段14公里的長度,我們竟整整走了一天。在摸清了運河主城區段25座橋樑的基本情況後,我們連續召開了幾次專家論證會。專家們的意見主要有四點:一是運河拱墅區段的橋樑應該以傳統風格為主“整舊如初”、“建新如舊”;二是運河下城區段大多為九十年代建設的橋樑,以外觀裝飾、整修和諧為要;三是運河江干段的橋樑大多為改建、新建,可結合地塊開發和環境整治,採用構思新穎、美觀輕巧的現代化造型;四是橋樑的平面佈置、立面造型、橋周邊的環境、橋樑的夜間燈光要統籌考慮,體現精緻、協調,一橋一景。要注重“四個結合”:橋樑整治與運河“申遺”相結合,要保留橋樑的結構美,體現中式橋樑樸素、簡約、精緻風格;橋樑整治與橋樑養護相結合,以延長橋樑的壽命;橋樑整治與“以人為本”相結合,使市民遊客能在橋上行、停、休息和觀光;橋樑整治與周邊環境改善相結合,使橋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千年大運河的昨日與今朝,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

8月下旬,我們向全國16家優秀設計單位發出了設計邀請,對計劃第一批整治的13座運河橋樑進行景觀方案設計。短短一月餘,共計收到了64個方案,每座橋樑都有4、5個方案。10月12日,我們在《杭州日報》等媒體上公佈了13座橋樑景觀整治的64個方案,並於10月18日、19日、20日三天在浙江展覽館廣場舉辦運河橋樑整治工程設計方案評選活動,邀請廣大市民對設計方案進行評選,選出百姓心目中的運河橋。那幾天,我天天都在活動的現場。第一天,就有3000多名熱心市民和外地來杭的遊客參加活動。有很多市民是聞訊特地從城區各處趕來的,特別是一些住在運河邊或曾經住在運河邊的市民,相約著成群結伴來參加評選。家住城北的程老伯在參加投票後,還把所有的設計方案都拍攝下來,說要回去好好欣賞。雙腿殘疾的王大媽搖著輪椅車,戴著老花鏡仔仔細細地看了每一個方案,又認認真真地填寫了選票。從遙遠的哈爾濱來杭旅遊的沈先生一家看到這一活動後也被深深地吸引了,他們放棄逛杭州大廈購物而參加了評選活動。當問他作為一個外地人,為什麼這麼熱心參加杭州運河橋樑整治方案評選活動時,他說:“大運河是中國的,美化大運河,中國人都有責任,更何況我是學建築的,應當出一份力。”還有許多市民遊客不僅填寫了選票,還留下了許多意見和建議。短短的3天時間,有萬餘名市民遊客通過現場評選或來電、來信的方式參加了活動。評選活動結束後,我們對所有的選票和各類意見建議統計、梳理,然後又提交專家反覆進行論證,反覆進行方案的修改完善。至2005年初,13座橋樑整治方案基本完成並開工建設。

這一年,我的調研成果《對運河綜合整治的思考和《京杭運河(杭州段)歷史文化資源的調查與思考》在市政府的《調查研究》雜誌上發表。2006年國慶節,運河綜合保護一期工程竣工,以“一館兩帶兩場三園六埠十五橋”為重點的運河主城區段景觀全面亮相,運河兩岸20公里長的遊步道全線貫通,而其中的15座橋樑更是以“一橋一景”而深受百姓叫座、專家叫好。當天,“慶國慶·萬人手拉手走近大運河”大型活動正式啟動,近十萬群眾在彩旗招展的運河兩岸,手拉著手,見證大運河的這一歷史時刻。運河杭州段,這“城之命脈”,這人工開發利用自然的美妙產物,滋養了杭州人民一代又一代,創造了綿延不絕的物質文化與精神遺產。它有過輝煌,也曾經殘破,而當下的故跡新景,透出幾分靈秀、幾分豪邁,昭示著運河又重新煥發出生機活力,映照出一個繁榮昌盛的新時代!

轉眼又是幾年過去了。繼一期工程後,2007年和2008年,我們又相繼完成了以“一廊二帶三居四園五河六址七路八橋”為主體的運河綜合保護二期首批工程,推出了以運河為中心的三條水上黃金旅遊線,與西湖、西溪齊名的又一世界級旅遊產品浮出水面,杭州旅遊進入了“雙西共舞、五水共導”的新時代。

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有幸參加了這項偉大的復興工程,我為大運河的“益壽延年”盡了一份責任。

鏈接:

大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工程

千年大運河的昨日與今朝,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

(《杭州日報》2008年10月2日報道)從2002年開始,杭州已經連續七年實施運河綜合保護工程,連續兩年實施市區河道綜合保護工程。在此基礎上,今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通3條水上黃金旅遊線、打造以運河為中心世界級旅遊產品的重大決策。橋西曆史街區保護工程、小河直街二期風貌協調區整治工程、塘棲水北街保護工程相繼亮相,一大批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保護;實施了上塘河,勝利河、餘杭塘河“三河”綜合整治工程,47公里沿河慢行交通系統和眾多歷史文化景點、建築小品、親水平臺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健身、遊玩、休閒的好去處,一個“五水共導”的“東方威尼斯”正浮出水面。坐上古色古香的漕舫,一路行來,兩岸風景美不勝收。從運河邊上船,古蹟重重,橋西直街和娛廬碼頭附近,白牆黛瓦,散發著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大型清舫可以一路開到錢塘江,江水滾滾東流,大氣開闊,路過錢江新城核心區時,更可以領略到一個流光溢彩的新時代。中型漕舫可以沿著餘杭塘河駛到西溪,餘杭塘河兩側遍佈著現代化.高品質的住宅小區,不少市民在河岸的遊步道上散步休憩,或怡然自得地騎著自行車。河兩岸還種滿銀杏,等到深秋時節,兩岸就會變得一片金黃,煞是好看。而坐著小型漕舫進入上塘河後,田園風光更是撲面而來,特別是皋亭壩附近一色漂亮的農民房,整體裝修了一番後,利落動人。“不來遊這一趟,還不知道杭州竟有這麼漂亮的河道。”住在城西的徐女士,四年前和丈夫、孩子一起從永康來到杭州,定居下來,但每天忙於工作,對杭州瞭解並不多,這次趁著國慶假期帶孩子出來坐漕舫,遊運河,也是想增加對第二故鄉的一份瞭解。“以前河道兩邊都是破破爛爛的,現在多好看,樹啊亭子啊,我和老公經常過來散步,老是在岸上走,這次走水路,風光更好。”住在拱墅區的王女士,對上塘河沿岸的地理地貌都很熟悉,坐在漕舫上,就像一位導遊,不住解說、讚歎。水上風光旖旎動人,吸引著眾多遊客和市民,一撥撥湧向碼頭。

從9月30日起,由於天氣轉好,三條水上黃金旅遊線每天吸引遊客逾5000人,這兩天碼頭上的人就沒少過。國慶期間,水上巴士不進行預售票,所以早上排隊來買票的人特別多。橋西碼頭和娛廬碼頭每天7:30開始售票,這兩天天氣好,每天5點多就有人過來買票,—排就是兩個小時。這樣才能保證買到想要的線路門票。到6:30左右,售票窗口處的隊伍就很長了,想坐漕舫去錢塘江、西溪的遊客,很有可能買不到票。昨天上午到10:00左右,連坐小漕舫去上塘河的船票都已售空,而如果坐水上巴士,往往都要等上兩班,—個半到兩個小時。工作人員也提醒想遊覽三條水上黃金旅遊線的市民,考慮到接下去幾天天氣依然不錯,而船隻數量不會變化,所以想買票的乘客最好還是提早購買,以免到時候耽誤時間。

2002年,杭州市笫九次黨代表大會確定運河綜合保護工程為新世紀城市建設十大工程之一,並提出“還河於民”、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造世界級旅遊產品等工程建設的三大目標。2003年4月,市政府組建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指揮部和運河集團公司(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指揮部和集團公司代表政府,通過市場運作方式對運河實行綜合保護開發,並以“保護第一、生態優先、拓展旅遊、以人為本、綜合整治”的理念,順利地推進了各項工程建設。

千年大運河的昨日與今朝,運河杭州段的綜合整治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2006年國慶節前夕,投資達20多億元、以還河於民為基本目標的運河綜合保護一期工程順利完成。一期工程中主要實施的建設工程有:一是建設運河生態系統。不僅使運河水質恢復到四類水體,魚蝦重現運河,也開設出沿河以“水、綠”為主元素的生態空間廊道;二是建設運河水陸交通網。通過重塑15座跨運河橋樑為一橋一景的風貌,建設貫通兩岸遊步道20公里、搭建親水平臺、開設水上公共觀光巴士等舉措,為構建運河景觀帶、旅遊帶打下了基礎;三是構建整治運河沿岸景觀帶。主城區段重點建設了“一館、兩帶、兩場、三園、六埠、十五橋”景觀,展現了運河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文化、生活和水鄉特色;四是建設民居。運河兩岸開發建設了一批具有時代特徵的高品位住宅小區,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運河環境。

一期工程完成後,2007年我市開始實施為期四年的運河綜合保護二期工程。工程實施的第一年,市指揮部就完成投資23.55億元。至9月底,二期工程首批項目“一廊二帶三居四園五河六址七路八橋”圓滿竣工並開放。其中小河直街歷史保護街區成為最為耀眼的景觀,街區保護工程秉承“存歷史真實、顯風貌完整、體現生活延續和人文自然融合”的原則,將2萬多平方米房屋按“原模樣、原汁味、似曾相識”三種類型進行保護。工程完成後,有近65%的原居民回遷,人均居住面積從13平方米提高到20平方米,並被國家設計部評為2007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二期工程首批項目的景觀開放後,運河綜合保護工程亮點紛呈,杭州市民越來越親近運河,國內外遊客和媒體對杭州運河的關注度明顯提高,在京杭大沿線城市中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