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成本”有多大?雖然醫生收入高,畢業生苦勸:看清4個現實

一直以來很多家長和考生在進行志願填報的時候都感覺醫學類相關專業是一個高薪、熱門的專業,也是的確如此,但是我們有時候感覺到的往往是錯誤的,醫生有時候高薪也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每年的畢業季都有很多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選擇了轉行,那麼為什麼醫生薪資很高很多人卻不願意從事醫生這個行業或者是學習臨床醫學這一專業呢?下面我們也來一塊瞭解一下這其中的緣由。為何很多大學生不願學醫?畢業學長總結4個理由!收入高又如何?

一、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

醫生的薪資水平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是比較高,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醫生為此付出的艱辛,像醫生尤其是一些剛踏入臨床工作崗位的醫生在每天工作的時間都是非常長的,一個月30天甚至有二十七八天都待在醫院裡,可以說是吃住在醫院,但是醫生拿到的工資只是相對來說比較高的一個薪資,與他們在醫院裡工作的時間相比完全是不成正比的,相比其他行業來說平均工作時間要高了不少,所以以單位時間來計算薪資的話也低了不少。可以說醫生是完全是工作到了足夠長的時間才能夠拿到相對來說比較高的一個薪資。

二、學醫難度大

臨床醫學專業的同學戲稱他們的教材為“藍色生死戀”,每一本書都是厚厚的,根據網上的一個統計顯示錶明《內科學》和《外科學》這兩本書加在一起的字數已經超過了四大名著的字數,也足以顯現出醫學學習的一個難度,另外由於醫學學科的特殊性使得他們考試的科目也不存在考試課考察課之分,老師更不會在課堂上畫重點,所以每年如果不努力學習的話掛科率是非常高的,相對於其他專業來說學習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學醫“成本”有多大?雖然醫生收入高,畢業生苦勸:看清4個現實

三、學習週期長

對於一些非醫學類專業來說可能在本科4年畢業以後就能夠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而臨床醫學這一專業在大學期間就比別的專業多學習一年的時間,並且在畢業以後也不能直接參加工作,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臨床學習才能夠上崗,並且根據醫院的安排也要參加其他的一些進修學習任務。

學醫“成本”有多大?雖然醫生收入高,畢業生苦勸:看清4個現實

四、學醫心理壓力大

這幾天在網上有這樣兩條關於醫生的新聞,一則是蘭州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醫生被患者襲擊身亡,另一則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的麻醉醫生在值班後猝死的新聞,可以說在這幾年醫生被襲擊或者是不堪重負倒在崗位上的事例不勝枚舉,所以也從側面反映出來了學醫的心理壓力大,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緩解能力也難以勝任這個工作。

以上這些就是有很多人雖然知道醫生比較高薪,但不願從事醫生這一行業的幾點重要原因,對於我們想從事醫生這一行業的同學來說也要三思而後行,爭取在考慮之後再進行選擇,因為這畢竟決定以後的發展,需要我們衡量一下利弊再進行選擇,最後也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工作,在以後獲得更好的一個發展。

關於:學醫“成本”有多大?雖然醫生收入高,畢業生苦勸:看清4個現實,這個話題,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