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你後悔了嗎?

已經在醫學的道路上摸爬滾打10年餘,最初入這個坑,是有心理準備的,也是完成自己的理想,所以所謂的辛苦就打折了。高中時期有當醫生的意願,也有簡單的去了解醫學生醫生的生活,被告知非常辛苦,但我當時天真啊,滿腔熱血的大好青年呢,認為那麼多人能受得了這個辛苦,我為啥不能,自認為自己還是能吃苦的,加上老爸的鼎力支持,入坑。一入醫門深似海,從此假期是路人。我所就讀的醫學院是某211,宿舍六人,大學之前都是比較勤奮的乖乖女,加上臨床醫學課業較多,雙休日我們會撥出一天來自習,有時候是被老師安排做實驗——最先開始是高中學習慣性使然,後來成了習慣覺得也還好,要記的知識點多,不花點時間會掛科啊。猶記大一大二系統解剖課和局部解剖課,因為解剖實驗室和無語體師有限,要承擔兩個年級數個班的教學,我在的組安排在週六上午和週三晚上,經常做完實驗洗洗睡,或者直接去食堂打飯。當你真正是以學習的姿態科學的角度去看待解剖的時候,你不會害怕,也不會影響吃肉的哈哈哈,就是福爾馬林的氣味太刺激了。去看高中同學,學其他專業,覺得他們閒的蛋疼。我們一週五天都是課,最多一天八節課,上午下午各四節,平均一週三十節,不包括選修。實驗課也多,不過外行感興趣的拿牛蛙白鼠兔子做實驗的並不多。也不是每個雙休都要撥出一天來自習,沒有課的時間是自由的,隨你心情來支配時間。大四之前的三年時間,最累也不過是期末複習,知識點很多,可以說是起早貪黑地複習,去晚了教室都沒位子了,經常為了佔座吃飯是五分鐘解決。其他時候,可以玩可以約會可以勤工儉學可以談戀愛可以打遊戲,合理利用時間,充分享受這幾年美好的大學生活吧。大學五年的課程每年各有側重,大一最大的感覺就是“怎麼還不上臨床課啊”,都是打基礎——化學物理高數英語解剖。大二大三最大的感覺就是“我可能學了假臨床”,即使開始學習病理生理藥理組胚等等,別人問起感冒了怎麼辦,你還是隻會說“多喝點熱水”。大四終於學內外婦兒傳,見習實習,終於有半個準醫生的榮耀感了,那時候興致勃勃,是辛苦,但不覺得累啊。學醫的話,做好考研讀研的準備吧。我最喜歡睡覺賴床,但當了醫生後,沒有賴床的命,早八點交班,不能遲到。沒有雙休,沒有假期,四五天一個夜班,輪到你值班就是你值班,沒輪到你值班你也要上普通班,所謂普通班,就是八點早交班、查房、開醫囑、收新病人、談話簽字做操作手術……中午和晚上別人休息的時候你也休息而已(可是要加班啊)。所以我陪家人的時間很少,基本都是他們照顧我。醫學生在學校讀書時應該叫做“充實”。上了臨床才叫“辛苦”。有時候你不可避免又會覺得“累”。要堅持下去,需要勿忘初心,更需要沉得住氣。學醫苦,學醫累,學醫最難熬的是耗時久。同齡人相繼成家立業,有車有房,事業有成,光鮮亮麗,可能你還在讀書,還在為今天的實驗建模失敗沮喪,為患者家屬的刁難委屈,為主任的訓斥而否定自我,為如今國家的醫療環境而無奈,為輪軸轉的臨床工作而分身乏力,你會特別迷茫,特別不確定這份堅持是否正確,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你,一切只是來的慢一點,沉住氣,等一等,會熬出來的。到那一天,你回頭看,你會特別感激當年的自己。但你肯定打死也不會想再重來經歷一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