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活一生,避開“八病四患”,也是避開了禍根

莊子:人活一生,避開“八病八患”,也就避開了禍根。

莊子:人活一生,避開“八病四患”,也是避開了禍根

萬惡皆因念起,一念起,則萬惡生。

當內心不能適度,無法達到清靜坦然的時候,那麼就會因此招來很多禍端,這也是我們人生不安定的災禍根源。

在道家的思想中,一直強調的是“清靜無為”的一個道理,“清靜無為”也是內心的一種淳樸和淡然,能讓人生少了更多的妄念。

莊子:人活一生,避開“八病四患”,也是避開了禍根

道德經中說: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言行不離開道的規律就能夠長久,軀體雖死,但是精神能永遠存在。

“道”是一種自然規律,是一種拋開那些物慾俗念的一個根本境界。當一個人符合這一境界的時候,沒有過多的糾纏,沒有過多的災禍。

如果一個人不符合這一個規律,一味的因為自己外在的事物干擾了自我的本心,內心便不再淳樸。

莊子:人活一生,避開“八病四患”,也是避開了禍根

莊子就提出了“八病八患”,指出了一個人應該各安其樂,一切保持純真質樸的道理。

有一天,孔子在彈琴的時候,有一個漁父過來看了一下,然後漁父就拿著船篙撐船要走,孔子趕上去就跟漁父請教為人之道。

這個漁夫就說了這樣一句話: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漁父所說的這一句話,意思就是:人有八種毛病,事有四種隱患,需要好好檢查。

莊子:人活一生,避開“八病四患”,也是避開了禍根

漁父所說的“八病四患”分別為:

不是自己的事情卻去做,這叫包攬;

沒有人理會多言多語,這叫巧言獻媚;

迎合著別人的意圖說話,叫做奉承;

不分是非,叫做討好;

喜歡說人缺點,叫做諂言;

挑撥他人關係,叫做狠毒;

用虛偽的方式稱讚別人,並且敗壞他的名聲,這叫邪惡;

不明是非,助長他人慾望,叫險惡。

這是八種問題,對外迷惑別人,對內傷害的其實是自己。

莊子:人活一生,避開“八病四患”,也是避開了禍根

而四種隱患則是:

喜歡改變大局大事,改變早已俗成的東西,以此來博取功名,叫貪婪;

獨斷專權,叫貪得無厭;

知道自己有錯不補救,反而越演越烈,叫固執;

別人提的意見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時候不聽取,這叫驕傲。

這就是四種隱患。

莊子:人活一生,避開“八病四患”,也是避開了禍根

孔子虛心的向漁夫請教做人的學問,漁夫就指出孔子的諸多問題。其實漁夫所說的這“八病四患”不光是針對於孔子,而且也是我們人生的修德標準。

可以概括為:包攬,諂媚,奉承,討好,諂言,狠毒,邪惡,險惡;

而四患是貪婪,貪得無厭,固執,驕傲”,這都是大多人身上存在的心性弱點。

有人認為這只是無足輕重的個性而已,但是殊不知,這一種人性的缺點,造就的也是人生最糟糕的一個結局。

佛教中說“有善因就有善果”,

如果一個人的言行中存在著莊子所說的“八病四患”,就是典型的內心邪惡和小人之行,這樣的人生,最終也終導致一切災禍自會找上門來,這是災禍的一個根源。

按照道家的思想來說,這些狀態就是因為迷失“道”的本性,才有這樣的一個結局。

莊子:人活一生,避開“八病四患”,也是避開了禍根

內心過於貪婪,不分是非對錯與黑白,才讓自己染上了這“八病四患”的習氣。

對於我們人生來說,拋開“八病八患”的惡習,讓言行符合大道,摒棄這些邪惡的念想,讓一切歸於淳樸,人生便可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莊子》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