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100萬,怎樣實現每年10%的收益?

有了100萬,怎樣實現每年10%的收益?

上月底有人問老孃舅,有了100萬怎麼理財?老孃舅琢磨了七八個常見套路,最後決定換種思維來啟發一下。

工作10年,攢到100萬,平均下來一年10萬,這個攢錢的速度,絕對不算小白。應該算是新手中的佼佼者。

說攢到了100萬,沒說有沒有買房。從“家庭月開銷平均1萬”來看,可能是買了。

一般思維是,有100萬就好辦啊,加點槓桿,再來套房子。快麼就跟雄安似的,上個月3千/平,下個月3萬/平,慢麼就跟其它二線準一線差不多,擱個二三年,總能漲個七八成。如果在一線,100萬要首付就比較懸,再加上嚴格限貸限房,這就比較難了。

當然,老孃舅要講理財,結果說到最後還是說房子,那還不如改名叫炒房老孃舅。要談,就撇開買房來談,這100萬到底怎麼理財。在此老孃舅就假設這位讀者朋友的日常開銷完全不需要動用這100萬,這100萬可以充分地投入理財。

一般理財機構給建議,都是這樣四平八穩開篇:首先,要看一下你的風險偏好,如果你連10%-30%的虧損都不願承受,那麼建議國債、大額存單、保本的銀行理財;其次,再看你的收入來源和家庭支出結構,假設你家全靠你一人養活,馬上就得推薦保險,而後婉言相勸,您這樣兒的,風險高一點的,都別玩了吧,再一看家庭人口,上面四個老人下面倆小孩,家庭結構也經不住那波動啊;最後再推薦個穩健理財四分法:留一份日常開支、留一份養老錢絕不動用、留一份應急,再來最後一份用於高風險投資……

這樣理財沒什麼大問題,一般出不了紕漏,但是可能做不到老孃舅建議的“每年10%”的收益,更加實現不了那位提問的朋友財務自由的夢想。

根據媒體最新測算,現如今要在中國一線城市達到財務自由的標準,得先掙到2.9個億。而根據老孃舅上次在《讀了那麼多理財書,為什麼你一直用不上“神奇的複利”?》裡提到的,從100萬到1個億,按照10%的年化收益率,需要48.3年。更不用說是2.9個億。

把年化收益的目標提高30%倒是能加快進程,但這樣做呢,遇到巴菲特的可能性絕小,把自己拐進詐騙的可能性卻大大提高,所以老孃舅還是不推薦輕易提高年化目標,而是建議這位朋友:騎驢找馬,拿著那些能做到10%年化收益的理財產品,偶爾博一把更高收益的可能。博不到也不勉強。

話這麼說,問題就來了:到底有多少理財產品能實現10%的年化收益?

國債和大額存單就不要想了,今年發的記賬式國債3年期票息4%,5年期票息4.42%,大額存單各銀行給出的收益略有差異,也沒有上下太多。銀行理財產品別說保本型的,就是非保本型的也剛剛喊”破5“,離10%那是遠了去了。券商的集合理財也差不多。

總之一句話,兩隻腳全留在地面上,就不太可能實現10%的年化目標。要做到10%,就得適當提高風險偏好,做得好的話,也不必提得太高。

思路一:找到能在3年漲30%的股票

有了100萬,怎樣實現每年10%的收益?

假設我們這位讀者朋友是個股民,老孃舅跟他說,你先去買幾個一年之內漲10%的股票,那他一定一頭霧水,或者隨波逐流,一頭扎進雄安概念,先掙它個眼前痛快。

但要是說找個3年30%的,那難度就低得多了。A股平均5-7年就有一次牛市,趕在眼下這個時候買點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格力電器,3年後超過30%的機會那是很大的。

光圖3年30%是不是太求穩了點呢?如果這麼想,大可以把手上的資金分作大小兩份,大的那份用來確保3年30%,小的那份就去隨波逐流。3年下來,小的那份本金無損還有超過30%的增益,那就繼續這麼著;3年下來,小的那份虧多盈少,那就重新合流吧。

順便說一句,如果3年後還沒有重回牛市,再多拿一陣無妨;但如果3年內就經歷了一波牛市,那還是需要在牛市的高點及時鎖定盈利,賣出之後再重新鎖定新的3年30%的目標。一般來說,牛短熊長的A股,只要經歷一兩個月的暴跌洗盤,目標就很容易找了。

思路二:定投+選出幾個基金

選基金的技術含量比選個藍籌股要略高,但還是有跡可循的。每年年終都會有當年淨值增長前十名的基金出爐,3到4月還有個基金金牛獎,基本上能連續3年入選3年期或者5年期金牛基金的股基和混基,只要沒換基金經理,多半一年就能跑贏這個目標。當然也不乏前一年的冠軍基金第二年大熱倒灶的事情。所以看長期實力很重要。同時最好在不同行業主題上適度分散資金。

比起分散資金,更不能忘記的一件事是定投。選兩個大盤指數,再選個把自己比較偏愛的行業指數,做到“遇熊則入,遇牛而出”,基本上可以算無風險收益。

思路三:尋找間或出現的年化10%的目標

老孃舅前面假設這位讀者朋友的日常開銷完全不需要用到這100萬,但事實上,人生總有各種各樣想不到的情況,所以留出5萬8萬應急其實還是需要的。用來應急的5萬8萬,並不是說就不用追求收益目標,而是可以留著捕捉一些偶爾出現的高收益機會。

平時這些錢你可以放在理財通或者餘額寶的貨幣基金裡,T+0,隨取隨用的貨幣基金,有個3%-4%的7天年化收益。

有了100萬,怎樣實現每年10%的收益?

到了年底的時候,再盤點盤點各項收益,如果每一項都超過了10%,那不妨獎勵獎勵自己,把超過10%的部分收益提取個兩三萬,給自己買個定期壽險和重疾險。這樣是不是比動用100萬的本金去給自己買保險感覺好得多?

至於日常開支,還是儘量不要侵蝕收益了,不然你怎麼實現複利呢?

那位提問的朋友,收到你想要的答覆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