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的“二選一”噩夢,企業微信的新能力可以解嗎?

雙11的“二選一”噩夢,企業微信的新能力可以解嗎?

這恐怕是史上最“熱鬧”雙十一。

電商平臺使出運營“雜技”瘋狂“攪活”DAU、用戶時長、拉新,品牌商紛紛配合大促做新品上線吸引更多消費者,用戶們一邊吐槽玩法過於複雜,一邊樂此不疲地各種姿勢參與。

但恐怕誰也不會料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會“加入”進來。11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規範網絡經營活動行政指導座談會”,召集京東、阿里巴巴、拼多多等20多家企業參會,規範雙十一網絡經營活動,點名“二選一”違法。

就在此前,格蘭仕發通告稱已於10月28日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就天貓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相關事宜提起訴訟,並於11月4日正式得到受理。

雙11的“二選一”噩夢,企業微信的新能力可以解嗎?

早在今年6月,格蘭仕曾發微博質疑天貓平臺“二選一”行為,格蘭仕稱,自5月28日拜訪拼多多以來,格蘭仕在天貓平臺的搜索端陸續出現異常,導致正常銷售遭遇嚴重影響,並表示嘗試溝通後異常問題並未得到解決,認為是天貓業務層面的不作為。

可以看到,隨著拼多多的崛起,過去天貓和京東的“二選一”貓狗大戰,演變成了多軍混戰。

這種混戰的最大受害者是品牌、商家們。

事實上,被渠道遏住“命脈”,似乎是一種常態,在過去的線下時代,國美和蘇寧,也曾經圍繞格力電器爆發過激烈的競爭,劍拔弩張程度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張京東和董明珠在電話裡展開了接近40分鐘的罵戰,張近東氣急敗壞的說沒見過這種送錢都不要的人,而董明珠則直接說,“想從我這拿貨門兒都沒有”。

這背後反應出的一個問題是,品牌商要想不被渠道左右命運,就需要自建“渠道”,這也是為何近年來私域流量會如此火爆的原因。

無獨有偶,據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瞭解,企業微信正在內測三個備受關注的功能,分別是朋友圈、大群,和聊天記錄保存。

三個能力中,竟然兩個都和私域流量息息相關。

新的“朋友圈廣告”來了?

先簡單介紹一下三個新能力。

  • 企業微信朋友圈,即微信用戶在刷朋友圈的時候,可以看到企業微信用戶發的朋友圈,企業微信用戶朋友圈狀態會顯示“企業”的字樣,以和個人微信朋友圈做出區分;
  • 大群指的是企業微信用戶可以拉微信用戶一起進群,換言之,這個群是企業微信用戶和微信用戶共享的混合群,該功能此前就有,但本次更新主要體現在群容量上線方面,據瞭解,目前有100人、500人、2000人不等的群權限進行測試,此前這樣的群人數上限僅為20人;
雙11的“二選一”噩夢,企業微信的新能力可以解嗎?

  • 聊記錄保存,即會話存檔,這一功能從今年8月開始開放內測,經過用戶同意確定,企業便可保存員工與用戶的聊天信息。

毫無疑問,前兩個能力是企業建立私域流量的利器。

要知道,在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上,將用戶沉澱到店員的個人微信號上,幾乎已經成為客服在服務過程中的標配,從而完成從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運營。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皆如此。

這樣的好處不言而喻,加上好友後,店員可以通過對話、拉群、發朋友圈的方式,不斷的反覆觸達該用戶,從而刺激復購。

但這樣的方式也有所弊病:店員的個人微信是店員的“資產”,一旦店員離職,客戶資源面臨流失危險,但如果把店員的個人微信換成企業微信呢?

兩點好處毋庸置疑。

首先,由於企業微信用戶在朋友圈裡會有“企業”的字樣,企業微信員工的所有動作都會成為“企業官方”動作,認證感、正式感會尤為鮮明。其次,所有企業微信裡的微信好友都是企業的潛在客戶或已完成購買的用戶,群體精準性極高。

因此,當企業員工發一條朋友圈,就相當於在精準人群裡發一條有官方認證的朋友圈內容。

“這就類似是朋友圈廣告了!當然,拉新的屬性可能相對低一些,更多是復購功能。”一位已經用企業微信兩年的品牌商對我們表示。

這樣的說法有理可循,曉程序觀察(yinghoo-tech)經常和多家長期投放騰訊社交廣告的企業交流,發現他們對朋友圈廣告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朋友圈廣告投放策略最合適集中在兩個點上,品牌或者活動。

品牌、活動露出+潛在用戶流量聚集地,是朋友圈廣告對廣告主的最大吸引力。而企業微信朋友圈功能剛好具備這兩個特徵。

不過,朋友圈廣告是收費的,雖然現在還不太清楚企業微信用戶發朋友圈的門檻是怎樣的,但是“免費”基本是板上釘釘的。

2.企業微信大群功能:運營精細化和資產沉澱

企業微信和微信好友可以互相拉群這並不是新鮮事,但本次的升級有兩點極為關鍵。

一個是群容量的擴充,從過去的20人上限到如今的100、500、2000人規模。要知道,微信群的上線也只有500人,如此大的擴容背後的原因是企業微信正在探索不同行業、背景、規模企業的多元化需求。

另一個更為關鍵:企業微信用戶建的群,所屬權屬於企業,而非員工個人。這意味著,即使員工離職,群的資源也會交接回企業,客戶資源沉澱不再是難事。

雙11的“二選一”噩夢,企業微信的新能力可以解嗎?

此外,和個人號相比,企業微信的自動化的標籤機制和組織能力,可以更好地管理好友關係,從而提升用戶資產估值,如此更方便企業做用戶的精細化運營。

人即服務

以上功能都在說明一個事實:企業微信和微信的互通正在繼續加深。

要知道,微信其實並不鼓勵個人號在社群及朋友圈場景進行工具性的商業化,企業微信和微信的互通正是將個人行為和商業行為進行區分。

從張小龍口中的“人就是服務”可以看到,這種互通的背後,意味著商業服務的觸點就是人。企業微信正在試圖讓每一個企業員工都成為企業服務的窗口,當員工們和客戶無縫對接的時候,“張小龍說的“人帶著你的小程序到處跑”就成為現實。

事實上,員工帶著的不只是小程序,還有公眾號、企業應用等各種載體,可以說通過企業微信,企業將用戶在小程序、公眾號、應用等多場景的行為軌跡可以統一起來,並沉澱為用戶資產。

這意味著,來自微信官方的私域流量運營機制正在逐漸成型。

“微信致力於始終打擊黑產、灰產以及所有服務黑產、灰產的服務商。”一位服務商對我們表示。過去,基於微信個人號的“外掛”叢生,其意義就是私域流量運營工具,如今企業微信的這些升級可以看到微信的打擊黑產、灰產的思路已經變成了“堵不如疏”,“提供一條陽光下的安全好用的私域流量大道,是對黑色產業最好的打擊。”

而企業微信也正在探索以連接為基礎,在幫助企業連接組織內部與辦公系統的基礎上,實現對消費市場的有效連接。

“企業微信已經很久沒有發佈重磅功能了,這樣看來,原來是在憋大招啊!”不少品牌商的期待溢於言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