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11月初的雲南,時逢深秋,陽光明媚,碩果累累。

每年這個時候,有一種具雲南個性的“醜東西”大批量上市,以其貌不揚的身形攪弄水果攤風雲 ,它就是雲南糖心醜蘋果。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顧名思義這種蘋果長得不是很好看,但是味道一定很好,因為在它的名字中含有“糖心”二字,只要和“糖”有關的東西,首先印入腦海的就是“甜”。“醜”和“甜”,同為它的標籤。

果如其名,吃過之後會發現它的內在也如雲南人一樣乾脆爽快,嘎嘣嘎嘣脆,果肉脆、甜,毫不掩飾自己的獨一無二,好吃到讓人讚不絕口。吃過雲南醜蘋果之後,再吃其他蘋果只會覺得索然無味。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如今,又是一年蘋果成熟時,在中國的蘋果版圖上,雲南所佔的範圍正在逐漸擴大,蘋果產業正在崛起。雲南主要種植的以糖心醜蘋果居多,種類包含昭通蘋果、團結鄉蘋果、蒙自西北勒蘋果、麗江雪山蘋果等等。一個個極具地域性、代表性的品牌,已成為雲南綠色食品牌中一張張不可或缺的靚麗名片。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網紅”昭通蘋果撐起半邊天

據昭通市農業農村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昭通蘋果產值超過60億元,實現歷史性突破。

小蘋果唱響經濟大戲。截至2018年,昭通蘋果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產量60萬噸,已成為雲南人家喻戶曉的水果品牌,大到各種生鮮超市,小到路邊的水果攤,都有它的身影。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2018年3月11日,在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昭通市長郭大進手拿一個蘋果,向現場媒體介紹脫貧工作時說:經過近80年的發展,昭通蘋果已成為帶動30萬群眾增加收入的“當紅”產業。

這一“網紅”水果,正是仰仗著昭通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特別是有著近80年種植歷史和鮮明特色優勢的蘋果產業,不僅是大自然賦予昭通人最大的恩賜,更是昭通實現百萬畝果園與百萬人口中心城市高度融合發展的不二選擇。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昭通蘋果種植面積將達72萬畝、產值100億元,到2025年,種植面積將達到100萬畝。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昭通蘋果,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追求卓越,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蘋果產業‘塔尖’上的產品。”對蘋果的發展,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底氣十足。他說,未來將以“昭陽紅”品牌為昭通蘋果產業發展的“標杆”,打造成區域品牌裡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品牌,成為世界認識昭通蘋果的“窗口”,成為昭通蘋果走向世界的主渠道,真正打造一個“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半城蘋果滿城香”的百萬城市人口和百萬畝蘋果園高度融合的“蘋果之城”。

由此可見,未來鮮果領域,昭通蘋果的話語權將舉足輕重。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團結鄉蘋果好吃到被假冒

顏色紫紅、有黑斑的才是真正的團結鄉蘋果。比醜,團結鄉蘋果在昭通蘋果面前更勝一籌。因為又醜又甜,很多大不法商販為牟取暴利,將外地蘋果引進來,加工處理,當成團結鄉蘋果銷售,外地遊客不知情就會上當受騙。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團結鄉位於昆明市西山區,平均海拔2195米之上,年平均氣溫13.2℃,充足的陽光使得團結鄉蘋果以脆、甜、多汁,而遠近聞名。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這個季節,每到週末,團結鄉的果園旁總是會停滿一排排的車,大多是忙碌了一週的昆明上班族,帶上孩子或是三五好友來果園,一邊大口呼吸空氣中瀰漫的果香,一邊品嚐當地的農家菜餚,感受秋收的甜蜜,發現平淡生活的美好。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據調查走訪,目前,昆明市場在售的蘋果種類以團結鄉蘋果居多,因價格相對便宜,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蒙自市西北勒蘋果好吃到爆,價格小貴

也許大多數人只知道蒙自石榴,卻很少聽過蒙自市西北勒蘋果。但它在蒙自石榴面前,其實毫不遜色,一樣優秀。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它品質卓越、口感絕佳,甜度高,身形矮小,也屬糖心蘋果的一種,是名副其實的小蘋果。但市場價遠遠高於其他蘋果,一般20多元一公斤。

它為何如此優秀?原因也和蒙自得天獨厚的氣候分不開。西北勒鄉地處北迴歸線,喀斯特地貌、低緯高原、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蘋果甜度高,成熟期比其它省份提早一個多月;加上自然隔離條件好、種植環境幾乎生態化,是西北勒蘋果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的原因。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西北勒蘋果主要以煙富3號、富士王、紅玫瑰、皇家嘎拉等四個優良品種為主栽品種,畝產量1至2噸,畝產值5000~10000元。

除此之外,西北勒蘋果身上的另一張標籤,是蒙自市西北勒鄉脫貧攻堅重點扶持的支柱產業之一。市場的認可,是西北勒蘋果產業發展道路獲得肯定的最有利證明,2018年,蘋果為當地種植戶帶來了戶均10萬元的收入。“石頭縫裡刨窮根”,幾個大字牌置於西北勒蘋果核心區對面的山脊上,俯瞰著整片蘋果核心區。

實現“蘋果自由”?雲南人:根本不存在,又醜又甜又便宜

優質水果農業的發展歷程,似乎總逃不脫被“山寨”的命運。雲南如此優秀的水果還有很多,這個正當蘋果大量成熟的季節,“蘋果自由”儼然對雲南人構不成什麼太大的威脅。

也正是雲南如此稀缺的資源稟賦,讓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未來,充滿了想象和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