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老合肥

淝水匯合之處謂之“合肥”,

從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裡,

合肥這座城市在不同的時代呈現著不同的風貌。

再見了,老合肥

在70年裡合肥不斷髮展,

多了很多東西,

但也消失了很多東西!

那些已經消失的合肥“地標”,

你是否都還記得?

合肥老火車站

除了合肥站和合肥南站,還有一個“老”火車站。

再見了,老合肥

【“老”火車站站牌】

在大部分合肥市民的認知裡,合肥有兩個火車站,一個老火車站,也就是現在的火車北站,另一個就是合肥南站。但其實,在明光路附近,還有著一個真正的“老”火車站呀!已經棄用,但還沒有被完全拆除。

合肥老火車站,位於明光路中段,始建於1935年12月,第二年2月1日正式啟用。當時的老火車站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簡陋至極,只有臨時票房5間,還是土坯牆,麥草頂。

1936年4月,火車站站房落成,這時候的車站有了現代火車站的雛形。內設售票房、行李室、電報室、候車室、辦公室等區域,共有房屋17間,佔地約638平方米。

再見了,老合肥

【具有現代雛形的“老”火車站】

據附近居民介紹,在當時的年代,火車站這一塊是最繁榮的地點。後來因戰爭,關閉了一段時間。而後經過幾次修繕和擴建,合肥火車站建成一個售票廳,兩個候車室,兩個候車站臺,可容納700餘名乘客候車。

再見了,老合肥

【“老”火車站貴賓室】

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交通亦如是。“老”火車站作為曾經城市的核心,已功成身退。在老站臺的周圍可以看到,曾經的候車室、鐵軌等已被拆除,現在留下的月臺也成了歷史,成為了孩子們最喜歡的玩耍地。

再見了,老合肥

【曾人滿為患的“老”火車站】

三孝口天橋

承載著合肥人時光機般的記憶。

再見了,老合肥

【曾川流不息的三孝口天橋】

每一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總有些建築,能讓你瞬間回到過去,對於合肥人來說,三孝口的存在就是如此。

很多合肥人記憶中的三孝口是配過眼鏡的大光明,是百吃不厭的老字號小吃,更是那座看過城市風景的環形天橋。

再見了,老合肥

【三孝口天橋初次通行】

說起這座天橋,真的是陪伴了合肥人二十一年之久。以前在這過馬路,總嫌這天橋又高又長,每次都要走好久。偶爾有淘氣的孩子,過橋故意跺跺腳,“咕咚咕咚”的聲音真傳了出來,一邊沉浸其中,一邊又在擔心天橋會不會斷掉。

再見了,老合肥

【三孝口天橋正式拆除】

2013年7月18日晚上10點48分,為建地鐵2號線站口, 這個合肥標誌性建築之一“三孝口天橋”正式開始拆除。當時不少老合肥紛紛趕到三孝口,與天橋合影留念。

駱崗機場

合肥最初的翅膀。

再見了,老合肥

【駱崗機場營業剪影】

1977年底,距離合肥市中心9公里的南郊,有一條3000米跑道,和一座7層候機室塔樓,這就是剛剛竣工的駱崗機場。

駱崗機場的前身是安徽省滑翔學校校址,1966年修建1200米草皮跑道,1971年5月9日批准擴建,1977年12月建成啟用,隨後,航站樓越來越滿,停機坪上的飛機多得要“排隊”起飛。1988年、1995年分別進行改、擴建,適應人們出行的需求。

再見了,老合肥

【駱崗機場—正在執勤中的空管塔臺】

2006年6月,駱崗機場邁向了國際化,成為國際機場。隨後幾年內,合肥飛往韓國首爾、新加坡、韓國濟州島、日本大阪等地的國際航班陸續開通,駱崗機場晉級為國際航空港。

再見了,老合肥

【1988年,我國國產運七飛機首航在駱崗機場。】

從備降機場到國際空港,駱崗機場設施承載著無數合肥市民的美好記憶。夜幕降臨,駱崗機場的跑道燈漸漸亮起,一架架航班載著乘客從四面八方來到合肥這座城市。

2013年5月29日,21:24,從廣州飛來的海航HU7243次航班平穩降落在駱崗機場的跑道上,成為最後一班在駱崗機場降落的飛機。半個多小時後,它再次衝破黑夜和烏雲,成為最後一班在駱崗機場起飛的飛機。駱崗機場正式告別歷史的舞臺……

再見了,老合肥

【黃昏下的駱崗機場】

合肥老七門

關於古城門的留念。

再見了,老合肥

【古時關於老七門的記錄】

合肥,古時稱廬州,一直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軍事重鎮。因此,城牆必不可少。

最近兩年,老城更新成了合肥人茶餘飯後聊天的熱門話題之一,而在這其中,復建古城門更是多次被提起!

再見了,老合肥

【手繪合肥】

合肥的城牆周長約17華里,它的位置大致和今環城路的走向相當。其中,城牆的東邊開有威武門即今大東門,在淮河路橋西;時雍門即今小東門,在長江中路東口;南邊開有南薰門即今南門,在建設廳與銀河大廈之間;德勝門今仍用其名,在省教育廳與安徽日報社之間;西邊開有西平門即今大西門,在省團校與琥珀潭之間,水西門今仍用其名,在省財政廳以西;北邊開有拱辰門即今北門,在省政協以北。

如今的合肥,早已沒了七門的蹤影,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會一直留在合肥人的記憶中。

再見了,老合肥

【南燻門,來源《合肥城圖志》】

合肥九獅橋

承載感恩之心的記憶。

再見了,老合肥

【九獅橋複製品】

經常逛淮河路步行街的一定會聽過一個地名“九獅橋”,但很多人會疑惑九獅橋到底在哪?

合肥多年以前有一條九獅河,河上沒有橋,稍一漲水,老百姓進城要想去河對岸要繞一個大彎,來回很不方便。

民國時期,有一戴姓商人在外發達後,回合肥給母親做壽,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壽,他用收到的禮金在九獅河上修建了一座石頭橋,作為獻給母親最好的壽禮。這座橋就是九獅橋。

再見了,老合肥

【九獅橋複製品】

曾經的老合肥民謠中就唱到“九獅橋蛤蟆呱呱叫”,由此可知昔日九獅橋下曾流水汩汩,橋畔則是蛙聲一片。

直到1956年,合肥市將九獅河填平,九獅橋被廢拆除。如今在長江路與馬鞍山路交叉口,有一座合雕塑,名為九獅苑, 這就是曾經的九獅橋。

再見了,老合肥

【九獅苑雕塑】

當然,合肥消失的地標還不止這些,

肉聯廠、砂輪廠…

還有曾經的美菱大道、榮事達大道…

這些雖已消逝,但記憶可以永存。

如今的合肥是一座秀美之城

包公園、三河古鎮、逍遙津……

每一個地方都在彰顯合肥之秀美

再見了,老合肥

包公園

如今的合肥也是一座創新之城

科學島、安徽創新館、量子通信……

再見了,老合肥

安徽創新館

合肥用創新開啟發展新篇章!

70年的發展讓合肥

兼容八方風情,彰顯徽風和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