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季琦火線迴歸,能否收拾華住的“爛攤子”?

在華住集團的最新一輪高層變動後,其創始人季琦迴歸CEO之位並重掌國內業務。但由於近段時間來公司接連發生的信息洩露、強制攬會員等負面事件,再加上新對手環伺、跑馬圈地再起等行業境況,正處於艱難守業期的華住,對於“創業教父”季琦來說絕不輕鬆。11月8日,華住重新任命集團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季琦兼任CEO一職,一時間引來猜測無數。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季琦重任華住CEO以及原CEO張敏轉攻國際業務,一方面是國內市場競爭加劇,酒店巨頭紛紛出海的順勢而為,但更是季琦重新出山坐鎮國內市場的必然之舉,只是面對如今的物是人非,季琦“歸來仍是少年”的心氣能撐多久還很難說。

選擇:火線迴歸

11月8日,華住集團披露其新戰略目標,同時宣佈了季琦和張敏的新職務以及新的業務中心。在業界看來,相比於業務調整而言,負面風波尚未平息,季琦便“火線”迴歸CEO之位,這一新變化似乎更顯意味深長。

季琦在聲明中表示:“在張敏的領導下,過去五年來,華住的成長和業績令人矚目。我和張敏共同決定,將按照這種新安排繼續合作,同時發展華住的國內和國際業務。”

新任命後,張敏將更專注在華住集團的國際市場擴張,而季琦則更多地參與集團在中國各地的運營。

11月4日,華住對外宣佈,其在新加坡的全資子公司China Lodging Holding Singapore完成了對Deutsche Hospitality德意志酒店集團(以下簡稱“DH”)100%股權收購協議的簽署,該動作也是華住首次收購海外酒店集團。華住出海的戰略佈局下,還有另一個重要意圖,就是引入DH的高端酒店品牌,彌補自身在高端酒店業務上的不足。對此,季琦表示,DH擁有從豪華酒店到現代生活方式酒店等多個品牌,未來華住還將引導DH進入中國,而DH旗下的品牌會加強華住在高端和豪華酒店品牌上的佈局。

一直以來,華住給業界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漢庭、全季等經濟型、中端酒店,在高端酒店領域,除了與雅高酒店集團合作的美爵,其自身高端品牌知名度並不高。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通過收購海外酒店品牌的方式發展高端酒店市場,其未來效果還有待於觀察。

除了發展高端酒店,季琦還宣佈華住將加快增長目標,並計劃在未來五年建立一個全球酒店網絡。這就給了華住另一個難題——海外市場的融合。碧桂園酒店副總裁張勇表示,作為一家酒店集團,想要發展跨國的全球酒店網絡,需要面臨的挑戰有很多,首先要面臨全球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蘊和貿易規則;其次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輸出管理上,目前國內酒店人才能否匹配到海外,是一個很大挑戰。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表示,發展海外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以目前華住的體量看,還需要時間。

雖然此次“創業教父”迴歸CEO之職給了業界無限遐想,但季琦將給華住帶來什麼變化?這位“創業教父”能否守住華住的江山,這些都成為待解之題。

當下:內憂外患

然而,季琦還是季琦,華住卻已不是之前的華住了。此時的華住可謂內憂外患。

 就在前不久,華住就因強制“攬”會員惹上了“麻煩”。今年10月,有部分消費者反映,華住集團旗下部分酒店要求住客使用微信掃碼辦理入住,實際上卻是將住客變成自己的“會員”。雖然華住已第一時間對內部展開整治工作,並對旗下酒店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培訓,優化相關產品,不過,該事件迅速發酵,還是將華住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掃碼入住”事件還讓華住一年前發生的“會員信息洩露”事件重新被翻出,導致該集團信息安全方面問題引發擔憂。有業內專家甚至表示,不排除是華住在系統設計方面存在問題。

除了內部管理上暴露出的問題,華住也面臨“外患”的壓力。近年來,國內酒店行業高速擴張,酒店數量增加,企業競爭壓力也逐漸加大。根據國內知名酒店集團錦江和首旅如家發佈的財報顯示,錦江和首旅如家2019年前三季度分別增加718家和125家酒店,市場分割之勢愈發明顯。

雖然酒店數量持續增加,但酒店集團們的業績卻不盡如人意,其中錦江和首旅如家旗下中端酒店和經濟型酒店三季度RevPAR(指每間客房產生的平均實際營業收入)均出現下滑。

華住雖未透露三季度財報,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華住加盟酒店當前也面臨不小的業績壓力,這一點從華住今年以來的加盟策略中便可以看出。

據悉,從去年11月底到今年4月,華住接連變更加盟策略,並推出軟品牌“一宿”。一位酒店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華住這一打法上的改變正是瞄準尚未加盟的單體酒店,通過降低加盟條件或以其他優惠政策跑馬圈地,搶奪單體酒店資源。

華美顧問集團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分析,“如今酒店市場競爭激烈,國內酒店集團想盡辦法擴大加盟,同時,海外市場也成為華住等企業想要謀求的新增長點”。

可見,眼下留給季琦的,並不是一個容易收拾的“攤子”。

前途:越過山丘?

“越過山丘,不是無人等候,而是人聲鼎沸”,一年前,季琦在2018華住世界大會上如是說。

有業內人士把山丘比喻成華住這些年走過的路、跨過的難關,那麼山丘之後,還有很多網紅酒店、高端酒店,甚至是互聯網後臺運營下的酒店,在技術信息不斷變革下,華住能否翻越這些山丘,也是季琦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

被業界稱為“創業教父”的季琦,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至少深度參與了3家中國巨頭企業的創立。1999年,季琦與梁建章、沈南鵬、範敏共同創建攜程,彼時這四人被稱為“攜程四君子”,然而在攜程登陸納斯達克的前一年,季琦選擇黯然離開。

隨後在2002年,季琦又與沈南鵬一起創立了連鎖酒店品牌如家,就在如家酒店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這位“創業教父”又一次在如家上市前選擇離開,再次創業。

直到2005年,季琦攜漢庭酒店重新迴歸大眾的視野,此後僅僅五年時間,漢庭(華住的前身)也成功在納斯達克登陸。2015年5月,季琦卸任華住酒店集團CEO,轉由張敏接任。

張敏2008年3月加入華住擔任首席財務官,自2015年5月起擔任華住集團CEO。華住集團聲明稱,“她從全球化的角度出發,領導華住快速發展並實施多品牌戰略,以保持在酒店行業的領先地位”。

面對險阻重重,“創業教父”能否帶領華住不斷翻過山丘尚待觀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今非昔比”,此時的華住面臨的外部勁敵早已不只有如家和7天了,而自身的成長之痛更需要咬牙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