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與魯迅曾是同窗、摯友,一方成民族魂後,他們為何再無往來

陳寅恪與魯迅曾是同窗、摯友,一方成民族魂後,他們為何再無往來

友誼像清晨的霧一樣純潔,奉承並不能得到友誼,友誼只能用忠實去鞏固它。 -馬克思

真實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最美好的無價之寶。魯迅是世界聞名的文學巨匠,是中國現代文化的領頭人,陳寅恪被國學大師吳宓盛讚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

就這樣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人竟然很早就認識,而且交情不淺,他倆曾是同窗、摯友,但是在魯迅成民族魂後,他們為何再無往來呢?是產生了分歧嗎?

魯迅和陳寅恪的相識,和他的哥哥有很大關係。他的哥哥和魯迅同船出海求學,就這樣小小的他和魯迅相遇了。到日本後,他們又在弘文學院一起學習日語,雖後來陳寅恪因為足疾輟學,但他倆在同學兩年的時間裡,朝夕相處,同窗友誼十分深厚,以至於在魯迅後來的日記多次出現他的身影。但陳寅恪卻再也沒有提過魯迅。

魯迅是中國新文化的代表人之一,他寫下了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他的性情剛正不阿,直爽無比,對於那些依然寫古文而且固執的守舊派,他會怒氣衝衝的對其口誅筆伐,不留情面。

陳寅恪與魯迅曾是同窗、摯友,一方成民族魂後,他們為何再無往來

但是對陳寅恪似乎格外的好,從未見過魯迅聲討過陳寅恪的文章,這和他們之間的友誼深厚也是有很大關係的。魯迅曾說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也做到了,對於敵人的指責,他從來沒有懼怕妥協過,但是對於人民大眾他甘心俯首聽命。

魯迅在校期間對於自己所學課程沒有興趣,反倒是對於中外的文學有很大的興趣。他曾表示他當時修習課業就是為了掙錢,而課外的文學讀物才是他所鍾愛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魯迅早就認清了日本和沙俄的本質,他明白醫者不可以醫心,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現狀,只可以先改變中國人現在對於國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他思想的先進對於陳寅恪後期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後來陳寅恪與別人交談時還經常引用魯迅的觀念。魯迅對於國事的認知和他對於文學的熱愛也深深吸引著陳寅恪,陳寅恪早就表示過魯迅是可以成大事的人。回國之後魯迅憑藉著自己的深厚的文學底蘊,迅速崛起,

成為了新文化、新思想的領頭人,他敢於接受新事物,敢於改變自己的現狀。

陳寅恪與魯迅曾是同窗、摯友,一方成民族魂後,他們為何再無往來

陳寅恪後續的發展也是極好的,他選擇了任教名校,並有很多著作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中國近代寫下《少年中國說》的梁啟超曾評價道: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總共著作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後來陳寅恪再度出國,魯迅出席他的送別會。

在聚會上,陳寅恪與魯迅一同回憶了當時兩人在東京讀書時的趣事,感慨二人之間深厚的友誼,年齡相仿、志趣相投、頭挨著頭,捧書夜讀,徹夜交談。那樣的時光靜謐而又美好,值得他們用一生去記憶。

明明是關係特別好的兩位大師,但在陳寅恪再次歸國之時,在他的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再也沒有魯迅的身影。對於兩位大師級人物之間的友誼,所有人都是樂見其成的,但是陳寅恪之後彷彿忘了魯迅這個人物的存在。正所謂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陳寅恪與魯迅曾是同窗、摯友,一方成民族魂後,他們為何再無往來

其實陳寅恪從未忘記魯迅,畢竟魯迅名氣那麼大,幾年同窗友誼更是不能說忘就忘。一直到晚年,陳寅恪關於二人之間的關係才有了相關言論。,因為魯迅的名氣越來越大,並且在生命最後以“民族魂”的大旗覆棺蓋槨,這對於一個文人來講代表著高度的認可。

陳寅恪後來曾經表示過,他之所以對於魯迅閉口不談,是因為他怕別人把他當成蹭熱度的人。這也算是他晚年第一次提及魯迅,他選擇自己默默地走著這一條漫長無盡、枯燥無聊的文學之路,他不想無論何時何地都被別人拿來和魯迅比較。

而且在魯迅已經逝世的時候,他不想為了文化奮鬥了一生的好友,還被人從“棺材裡拖出來”對比,他想還魯迅一片安寧。最後陳寅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令人仰望的一代大師,成為時代的標杆,他的學識修養被傅斯年稱為“三百年來第一人”,被評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陳寅恪先生性格向來孤高且自尊,伏案疾書,一生低調為人。陳寅恪先生是可敬的,堅守初心,拒絕用他人去名氣來為自己贏取利益。他用自己的行動為自己和魯迅的創作之路提供了一片淨土,也為自己增添了一份心靈的安寧。

陳寅恪與魯迅曾是同窗、摯友,一方成民族魂後,他們為何再無往來

知名學者紀寶成稱讚道:毫無疑問,陳寅恪先生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令人高山仰止,不勝敬慕!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學術文化界的驕傲

現代社會,物慾橫流、利慾薰心,很多人為了給自己博話題,提高知名度,不惜犧牲身邊人的名譽,更有甚者連死屍都不放過,榨乾其所謂的利用價值,只要身邊的人稍微有些名氣,便開始攀關係、蹭熱度。

其實不然,歷史上所有成功的人都是靠自己的點滴努力,像陳寅恪這種文學大師都知道“避嫌”,普通人更應該明白。所有利用自己朋友、親人的名義來謀求利益的人都是“吸血鬼”會被社會排斥厭惡的。真正的友情不需要天天掛在嘴邊,讓世界所有人都知道你們的感情,相反應該低調做人,低調做事。

在成功的時候,遠遠的祝福,在失敗的時候,陪伴身邊一起渡過難關。友誼的真諦,早就在你愈發高調的公佈之時,變了味道,開始侷限,必須日日提及,不然便會讓人覺得你們之間的友誼有了裂痕。這樣強加到友誼之上的流言蜚語只會成為累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