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了積食如何應對?

付遵毅


媽媽總是擔心寶寶吃的少、吃不飽,擔心營養不夠,因此會想方設法地給寶寶準備各種美食,其實這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小寶寶來說,是一種負擔。

讓寶寶吃的過多,很容易造成寶寶消化不良,而出現積食厭食的情況,損傷腸胃功能。即便寶寶再喜歡也要有度。

在發表了數篇關於積食的文章,

是不是積食?學會觀察,早發現,家長的工作比醫生更重要,在有這些蛛絲馬跡的時候,你按照我們的應對方案,完全在家就可以處理的。

12大症狀告訴你孩子積食了!

(1)口氣臭穢

如果聞到孩子口中味道變得非常大,則很可能是積食。情況嚴重的話,還會伴有嘔吐的現象,吐出來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

(2)大便很臭

古語說“臭如敗卵”,指的是大便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3)大便的頻次、質量改變

有積食,大便的頻次會改變,會次數增多,而且每次粘膩不爽,味道很臭,甚至會腹瀉。大便的臭味,剛開始會比較嚴重,後來逐漸變得清稀,味道變成淡淡的腥臭。另外還會肚子脹滿,不斷咕咕作響,如同有氣在串,同時會不斷排氣放屁,味道也會比較大。 

(4)舌苔會變厚

這種情況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體的中間部分,有硬幣大的一塊厚舌苔,也有的是整個舌頭的舌苔變厚變膩,此時,則要高度懷疑是否積食了。

  很多家長會問:該怎麼觀察舌苔呢?其實,我主張在動態的過程中觀察舌苔,比如您經常看孩子的舌苔,對孩子平時的狀態就有一個瞭解,可是最近幾天發現孩子的舌苔突然比平時厚了,這種變化就非常有診斷意義了,而且這種觀察醫生是看不到的,家長更有優勢。 

(5)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

有了積食,食物積滯化熱,會發現寶寶的嘴唇突然變得很紅,像塗了口紅,此時要懷疑積食化熱了。而這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唇色的變化,最有意義,這種變化也只有家長才能觀察到。  

(6)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

積食後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這種發紅,往往是比較凝聚的一塊,往往是在右側的顴骨部,有的家長會覺得是孩子自己撓的,其實這往往是積食導致的問題。

中醫認為人的臉對應身體整體,左側主升,右側主降,如果肺胃不降,則右側容易出現問題,其實孩子為什麼會撓這裡?是這裡感覺不舒服,但即使不撓,也會出現顏色上的差異。  

(7)食慾紊亂

孩子剛開始積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是如果積食時間長了,胃中有熱,則可能會總覺得肚子餓,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脹,很快又會瀉出去。  

(8)晚上睡覺不踏實

積食的孩子,晚上睡覺愛翻來滾去,身體扭來扭去,比較小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還哭鬧,這就是中醫所講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9)感冒後容易咽喉腫痛

吃肉多導致積食的孩子,只要感冒,立刻會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各種扁桃體腫痛。這是中焦阻滯,肺胃不降,鬱熱在上焦的緣故。  

(10)飯後肚子脹痛、腹瀉

積食的孩子,吃飯後會肚子脹滿、不消化,然後會喊肚子痛,而這種腹痛瀉後會輕鬆些,然後過一會兒,再痛,再瀉,如此反覆。

  

以上症狀並不一定同時出現,父母需要仔細觀察,好好判斷,可能對您識別孩子積食有所幫助。

吃多了積食如何應對?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積食後,就會走入一個治療積食的誤區,如下圖:

1、飲食調理:寶寶在出現積食之後,飲食要稍微做調理。選擇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吃,比如米粥、麵湯等,適當減少肉類食物,避免再給腸道增加負擔,平時多喝水、保證睡眠。 添加些有食療效果的食材,比如山楂、白蘿蔔、雞內金等有消食效果的食材。

2、小兒推拿:媽媽也可以學習些小兒推拿手法,幫助寶寶快速消食。

推四橫紋(3分鐘)

位置:四橫紋位於四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手法:用拇指橈側緣或食、中指螺紋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之一。

清天河水(3分鐘)

注意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天河可清熱解表,瀉心火等,為常用小兒推拿穴位之一。

掐四橫縫 (5分鐘)

作用:理中行氣,化積消脹,退熱除煩。四縫也為消化類的常用穴位之一。

下推七節骨(3分鐘)

注意手法:用一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外側緣自上而下直推,約100-300次。

作用:向上推溫陽止瀉,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分腹陰陽(5分鐘)

手法:用雙手拇指自劍突下分別沿肋弓下緣或中脘到臍,向兩旁分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症。

3、扎四縫穴:快速消除積食的方法:四縫穴刺血

四縫穴是經外奇穴,用一次性採血針在四縫穴刺破,積食嚴重,擠出來的可能不是血,而是“粘液”(如圖)。如刺一次後還有殘餘積食症狀,第二天再刺一次。

扎四縫穴雖好,但很多人下不去手。怎麼辦呢?

4、山楂麥芽口服液、益生菌。

5、如若自己調理了但沒什麼效果,甚至寶寶的積食情況反而更嚴重了,那媽媽們就要毫不猶豫帶去看醫生了。

家有兒女的朋友們,你們為孩子吃飯的問題發愁嗎?
中國特色的兒童餵養——餐桌變戰場,你家上演嗎?

最難的課——食育,健康教育,我們該如何做?歡迎評論區留言。

#張巧林說育兒#-育兒百科回覆數字

01:,既可得文章,乳鈣,牙齒,大便,夜鬧,睡眠,輔食,溼疹,枕禿,

002,即可得文章,溼疹,過敏,水痘,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

003,即可得文章,感冒,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支原體

004,即可得文章,便秘,腹瀉,積食,消化不良

005,即可得文章,身高,體重,生長髮育,

006,即可得文章,近視,肥胖,性早熟,

007,即可得文章,上火,出汗多,喝水,零食,習慣,檢測,微量元素,不愛吃飯,挑食偏食,愛喝飲料,

008,《營養專家教你輕鬆育兒》,《育兒寶典》,《兒童健康管理師》徵訂數千條免費解答問題已入駐,3000分鐘育兒課程,數萬條育兒問答為輕鬆育兒解疑答惑.


張巧林說育兒


【忌口】



嬰幼兒積食,被稱為百病之源,一般30~60天發病一次,86%的6個月至6歲的 孩子都有積食症狀。

積食是因為脾失運健,跟吃多吃少沒有必然的關係。不是吃的少就不積食,有的孩子吃很多也不積,有的孩子吃一點就積著了。脾的運化功能強了,就不容易積食了。



孩子剛開始食積,可能沒太大反應,只是飯量偶爾減少。如果家長沒及時覺察,食積時間長了,次數多了,脾胃就會嚴重受損。而脾胃又為生化之源,意思就是說脾胃是產生和助人體吸收各種營養的核心機器,你想如果核心機器壞掉了,營養不夠,孩子的體質怎麼會好?體質差了,天氣稍一變化,孩子就容易感冒、發燒。

1.食療為主,儘量調節孩子的飲食結構,少油膩,多清淡。平時給孩子做一些促進消化的食物,例如山藥小米粥等,或者是給孩子一些含山楂的天然小零食。積食的時候蛋類一定別吃,還有,晚上別吃糖,巧克力,蛋糕之類的甜食和肉食。也可以吃點王式保赤丸、肥兒丸、七珍丸、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2.按摩為輔,可以經常給孩的背脊、小腹部、足底等做一些按摩,這樣對於治療和預防積食有很好的幫助。



3.運動也不能少,平時要讓孩子多跑著玩,活動活動身體才能有效的促進腸胃蠕動


樂媽成長育兒


  人以食為天,一頓不吃就餓得慌。如果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沒有食慾了,又有腹脹現象,那麼就多與積食有關了。對於積食,我們並不陌生,積食主要是發生在嬰幼兒身上,不過成年人,也會時有發生,這多是與飲食無度有關。積食雖然不算疾病,但是久而久之也是容易出現問題的。

  當我們身體出現以下這些症狀時,就說明我們存在積食了,需要注意了。

  一、飯後上腹飽脹感,如果飯後兩三小時,甚至第二天早上仍覺得腹部發脹,不思飲食,就極有可能是吃的食物過多,堆積在胃和腸道中,超過了胃腸的消化能力,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就堆積在胃和腸道中了。

  二、口氣不好、舌苔厚,感覺口中有酸腐的氣味或口苦,且舌苔厚白或黃膩,說明胃腸積滯。

  三、排便異常,便秘、排氣增多、排便粘膩,便中還有未消化的食物,氣味酸臭。

  積食會讓我們感覺很不舒服,又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工作,這時應該怎麼辦?對於積食最好的處理的方式,就是暫時不要再吃東西,或者是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像黑木耳、白菜、蘿蔔、土豆、洋蔥等,也可以服用消食片幫助消化。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做適量的運動,但是運動方式不能太劇烈,以免因此引起胃腸不適,最好的運動方法就是打太極拳、散步、慢跑等,這有利於讓胃腸內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一旦胃腸的食物排空了,那麼積食所引起的不良感覺也應該會消失的。

  偶爾一次積食問題不大,但是如果反覆出現積食,那麼通常是胃腸功能方面的病變引起的,是需要儘快去醫院消化內科檢查確定病因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意思是說要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仔細琢磨一下這些話滿有道理的,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小兒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



積食的孩子往往會出現食慾不振、厭食、口臭、肚子脹、胃部不適、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甚至引起孩子發燒。

10大症狀告訴你孩子積食了!

(1)口氣臭穢

如果聞到孩子口中味道變得非常大,則很可能是積食。情況嚴重的話,還會伴有嘔吐的現象,吐出來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

(2)大便很臭

古語說“臭如敗卵”,指的是大便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3)大便的頻次、質量改變

有積食,大便的頻次會改變,會次數增多,而且每次粘膩不爽,味道很臭,甚至會腹瀉。大便的臭味,剛開始會比較嚴重,後來逐漸變得清稀,味道變成淡淡的腥臭。另外還會肚子脹滿,不斷咕咕作響,如同有氣在串,同時會不斷排氣放屁,味道也會比較大。 

(4)舌苔會變厚

這種情況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體的中間部分,有硬幣大的一塊厚舌苔,也有的是整個舌頭的舌苔變厚變膩,此時,則要高度懷疑是否積食了。

  

很多家長會問:該怎麼觀察舌苔呢?其實,我主張在動態的過程中觀察舌苔,比如您經常看孩子的舌苔,對孩子平時的狀態就有一個瞭解,可是最近幾天發現孩子的舌苔突然比平時厚了,這種變化就非常有診斷意義了,而且這種觀察醫生是看不到的,家長更有優勢。

  

(5)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

有了積食,食物積滯化熱,會發現寶寶的嘴唇突然變得很紅,像塗了口紅,此時要懷疑積食化熱了。而這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唇色的變化,最有意義,這種變化也只有家長才能觀察到。

  

(6)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

積食後臉容易出現發紅的情況,這種發紅,往往是比較凝聚的一塊,往往是在右側的顴骨部,有的家長會覺得是孩子自己撓的,其實這往往是積食導致的問題。

中醫認為人的臉對應身體整體,左側主升,右側主降,如果肺胃不降,則右側容易出現問題,其實孩子為什麼會撓這裡?是這裡感覺不舒服,但即使不撓,也會出現顏色上的差異。

  

(7)食慾紊亂

孩子剛開始積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是如果積食時間長了,胃中有熱,則可能會總覺得肚子餓,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脹,很快又會瀉出去。

  

(8)晚上睡覺不踏實

積食的孩子,晚上睡覺愛翻來滾去,身體扭來扭去,比較小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還哭鬧,這就是中醫所講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9)感冒後容易咽喉腫痛

吃肉多導致積食的孩子,只要感冒,立刻會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各種扁桃體腫痛。這是中焦阻滯,肺胃不降,鬱熱在上焦的緣故。

  

(10)飯後肚子脹痛、腹瀉

積食的孩子,吃飯後會肚子脹滿、不消化,然後會喊肚子痛,而這種腹痛瀉後會輕鬆些,然後過一會兒,再痛,再瀉,如此反覆。

  


以上症狀並不一定同時出現,父母需要仔細觀察,好好判斷,可能對您識別孩子積食有所幫助。

如何防止寶寶積食呢?

1. 做到正確科學餵養

媽媽總是擔心寶寶吃的少、吃不飽,擔心營養不夠,因此會不斷地給寶寶準備各種營養美食,其實這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小寶寶來說,是一種負擔。

讓寶寶吃的過多過雜,很容易造成寶寶消化不良而出現積食厭食的情況,損傷腸胃功能。應注意每餐不要讓寶寶吃的過飽過雜,即便寶寶再喜歡也要有限度。如果寶寶出現積食的情況,可以適當為寶寶服用益生菌。

2. 讓寶寶適當運動

天氣好的時候,媽媽多帶寶寶到戶外進行運動,或者晚飯後可以帶寶寶到小區周圍散散步活動一下,這樣可以讓寶寶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還可以讓寶寶吃飯更香。


先來健康吧


寶寶吃多了積食應該是所有媽媽的心思,那麼,該如何面對呢?首先,寶寶們可以自己進食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如果遇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就會不停地吃,沒有節制,這樣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俗稱“積食”,寶寶積食後,常常有腹瀉、不思飲食或者是噁心、嘔吐等症狀。

造成這種原因是因為寶寶的消化系統仍不完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較少,而且消化酶的活性相對較低,對於食物在質和量發生較大的變化時很難快速的適應,加上神經系統對腸胃的調節功能比較弱,很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因此,爸爸媽媽們一定要避免寶寶積食。



當寶寶出現積食時,在飲食方面要進行調節,首先節制進食量,比平常稍微少一點即可,食物最好軟、稀而且易於消化,比如米湯、麵湯之類。儘量少食多餐,以達到日常總進食量。同時還要帶寶寶多到戶外活動,以促進寶寶的食物消化和吸收。如果寶寶出現拉稀、有奶瓣等消化不良的症狀,只要糞便中沒有黏液、寶寶也沒有頻繁的拉水症狀,媽媽們就先從寶寶的生活和餵養方面調理入手,比如說適當禁食或者調整奶量等,而不是馬上吃藥什麼的。


最後一條就是媽媽們也可以給寶寶推拿,具體推拿方法大家可以關注我,我的文章裡面都有的。或者有不懂的可以私信我或者是留言,謝謝大家的支持,別忘了動動手指哦!


徐州花溪玻璃閣


面對小寶寶,積食,作為一個媽媽。我給大家點建議參考下。

首先如何判斷寶寶積食了。寶寶舌苔厚重,有口臭,呼氣明顯熱量高,大便不成型,不規律,而且酸臭,夜間睡覺莫名啼哭,睡覺不踏實總是哼哼,食慾不振,等等都是寶寶積食了的表現,一般來講寶寶積食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現。



其次,應對寶寶積食,可以給寶寶服用中成藥,比如小兒七星茶、寶兒安、健脾散、王氏保赤丸,這些都可以一,因為寶寶每個人適用的藥性不一樣,所以媽媽們可以觀察,如果寶寶積食了,可以服用試試看,效果好,可以繼續用,效果不好,下次就換一種,比如我家寶寶吃王氏保赤丸效果就不好,吃進去什麼樣拉出來還是什麼樣。



最後,對待積食的寶寶,飲食上要清淡為主,大肉油炸都少給寶寶吃,生冷的事物也少吃,滋養脾胃為主。


育兒科學家


大人還是小孩,小孩的話容易導致發燒,這種情況的話很多人會輸液什麼的,但是對於這種食燒一點用都沒有。有的會給小孩揉肚子,這個技術含量也比較高。還有一種就是:首先用大拇指給小孩揉按手心,先順時針按36圈,再逆時針按36圈,注意順序!順時針為洩,逆時針為補,順序反了適得其反!然後給小孩提背,從尾椎開始往上提直到背上,重複七次,然後是用空心掌拍孩子肚子,空心掌正好對著肚臍,拍72下。如果會聽聲音的,開始孩子肚子拍的時候感覺實實的,拍到聲音聽起來沒那麼實就可以了。一般一次就能好,很快就會退燒!


修養身心


對於嬰幼兒來說,積食可能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對於食慾好的孩子來說發生積食的情況更多一些。積食的發生是由於孩子的腸胃功能還沒發育完善,卻吃了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孩子對於食物的控制還很差,覺得自己喜歡就會多吃,而且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吃的多是好事,所以也沒太在意,吃完以後孩子不舒服了才關注這件事情。

其實積食也不需要太過擔心,我們儘量做到以下幾點:1、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多關注一下,避免一次吃太多不容易消化。

2、我們在給孩子食物的時候一定要葷素搭配,蔬菜水果多一些,肉蛋奶少一些,能夠滿足孩子的需要就行。

3、孩子吃完飯以後,稍微活動活動,不要吃完飯就讓孩子去坐在那裡或者去睡覺。

4、如果孩子積食後出現嘔吐的症狀,我們可以給孩子喝一點點熱水或者小米粥,不能一次太多,以免再次嘔吐。

5、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們可以給孩子搓搓後背或者給孩子捏脊,促進孩子脾胃發育,等孩子大一些就會慢慢好了。


高興媽媽聊育兒


積食是孩子身體最容易出現的一種狀況,積食後,會臉蛋發紅,有口氣,晚上趴著睡覺。

那麼孩子積食了要怎麼做呢,我一般會做幾種,

1.帶孩子去推拿。我覺得推拿是一種很好的治療小兒積食的辦法。當然,不嚴重的話,我會在家給孩子按摩肚子,揉揉小手。

2.喂孩子喝蘿蔔汁或山楂片。可以將蘿蔔打成汁喂小孩喝,或是山楂糕,山楂片,促進小兒消化。

3.吃保和顆粒或是保和丸。這兩種藥也是我們家的必備藥,效果也很不錯。

總之,孩子積食後,一定不要吃太多的雞啊魚啊,也不要喝冷的酸奶或牛奶,要多做軟和的好消化的細麵條,粥啊,讓孩子脾胃有個空子,對恢復脾胃功能也大有好處。


櫻桃小王子



小寶寶脾胃功能弱,最容易導致積食。其實,寶寶吃積食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首先,要給寶寶減少腸胃負擔,少吃,不要擔心寶寶吃不飽,營養不良。最好能定時定量,每天有規律的進餐。切記暴飲暴食。發現寶寶積食還可以運用小兒推拿,效果甚好。常用穴位:揉板門,摩腹,運八卦,捏脊,掐揉四橫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