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大家好,我是達瓦次仁。有朋友問我,“蒙天珠是西藏天珠嗎?”先不著急回答,聽一句我們藏族的諺語:“攪牛奶能提煉出酥油,攪清水只能冒氣泡沫”。雖然“蒙天珠”與“藏天珠”,看似就差一個字,但到底哪一個能出“酥油”,哪一個只能“冒泡”,還是要“攪一攪”才知道。

“蒙天珠”最早於1999年在內蒙古四王子旗被發現,原本叫做“錢幣石”, 也有稱“眼睛石”和“金錢石”,原本是流行在石頭圈裡,近些年隨著經脈石和珠串在市場的火爆,品相好的錢幣石價格也一路走高。

因為錢幣石經過拋光打磨之後,顯現出的各種圓圈眼睛紋路,渾然天成,變幻玄妙。所以,一些錢幣石商家就給它重新起了個名字“蒙天珠”,由此錢幣石就從石頭圈華麗跨界到了文玩圈。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蒙天珠”也就是錢幣石的原石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就跟大家提過,“天珠”這個名稱,並不是藏族人的叫法,藏族人把天珠叫做“瑟”或“思”。但天珠的叫法已經深入人心,而且往往一說到天珠就會聯想到西藏天珠。

所以“蒙天珠”的名稱,就是為了蹭“藏天珠”的熱度,打了一個擦邊球。名為天珠,卻並不是天珠。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布達拉宮

蒙天珠原本作為一種觀賞性石頭,要經過打磨才會出現眼睛狀的獨特圖案,所以它的圖案是天然形成的。而西藏天珠,是古代藏民採用獨特工藝,在天然瑪瑙上,通過人工製作的古代飾品,流傳至今成為古董。

自古以來,人類就有圖騰崇拜的文化, “蒙天珠”算得上是眼睛崇拜的一種產物,而“藏天珠”則要複雜很多,因為它不僅有眼睛圖案,還包含了苯教與藏傳佛教的諸多秘法圖騰,從這一點上講,二者也沒有可比性。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三星堆文化裡的也有眼睛崇拜

近些年,“蒙天珠”靠著打擦邊球異軍突起以來,它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不得不承認,蒙天珠經過打磨後,它獨特的紋理、圖案的神韻,確實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

另外,蒙天珠原石的產地在蘇尼特右旗朱日和地區,四子王旗供濟堂境內。只侷限於這片區域,採挖也早已由地表到了地下,甚至到了地下十米。資源的稀缺性,也的確提高了它的價值。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採原石留下的礦洞

但滿打滿算,蒙天珠從發現開始也不過20年的時間,而西藏天珠,每一顆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凝聚了歲月的滄桑與歷史的文化。所以,也許你還有可能挖到蒙天珠,但你卻沒法重現“藏天珠”。

人們喜愛西藏天珠,除了外表的審美之外,還沉迷於它背後的文化、歷史、宗教與信仰。所以,西藏高原上的每一顆天珠,都可以說是“唯一的”,你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蒙天珠”、“藏天珠”,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嗎?

我是達瓦次仁,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點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進步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