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因雁湖而名,未到雁湖,就不能算到过雁荡,我去雁荡不下十次,但至今还未能一睹雁湖。虽然听人说雁湖没什么看头,但登雁湖之心一直没变。上次随“妩媚青山”户外群登百冈尖,原计划是要穿越凌云尖、雁湖的,但群里有数位群友落单,改从凌云尖东的山谷下,连凌云峰都没有上去。更早一次随“绿箭”户外群登雁湖,但领队带错了路,往凌云尖了。到凌云尖时,许多人都说去过,说没什么看头,不想去,而想要去的人又太少了,就没有上去,直接下山往西石梁大瀑布去了。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这次“妩媚青山”群穿越雁湖、凌云、百冈、乌岩四尖,并安排了四个不同的下山点,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体力选择合理的线路,显然是吸取上次百冈尖、凌云尖、雁湖没有走完全程的经验教训。我登过百冈尖,知道穿越雁湖、凌云两尖或雁湖、凌云、百冈三尖均可从大龙湫出。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冬天的早晨,天气还比较冷,我们从梯云谷入山,没走多久就出汗了,谷口不远有黄宗羲纪念馆,黄宗羲为明清交际著名的思想家,一生反清复明,与张苍水是至交,兵败后,张苍水被杀,黄宗羲遁入山林隐居,著书立传,终成一代大儒,现纪念馆存有他的《夜宿灵岩》诗,及失而复得的《台宕记游》。纪念馆后有一挂瀑布,瀑布下有一潭,据说民国时,马寅初先生曾在潭中游过泳,同行的蔡元培、吴稚晖二先生见状,戏称为“洗马潭”。我年轻时,夏日游山涉谷,见到碧潭也常禁不往入潭畅游一番,大龙湫、灵峰潭中都曾游过,不知该叫洗某潭了。绕过瀑布,溯溪而上,水流奔湍,山谷愈上越狭,半山最狭险处有一瀑布,折叠而下,水声溅溅,于是坐在路石上休息,让瀑风吹凉身上的热气。这时大队人马已经走远,身后还有一对情侣。这条路我走过一次,识得路径,也不急于赶路,待两人到后,一起同行。穿过一片竹林,从一条荒草箬竹遮径的小路上去,路没箬草中,正是上次“绿箭”错过之路,如果沿路没有前面队友留下标记,确很难找出路径。即使这样,稍不留神,我们还是在山脊垭口处走错了路,幸好我发现得早,及时折回垭口,找到队友留下的标记,沿脊东上,脊多荒草,荒草丛生,脊径多灌木林,偶见松树,白云与脊巅时起,天蓝云絮。下望群谷,沟壑分明,为川、为村,峰柱秀出,青山层层蜿蜒消失于远方。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到雁湖尖,遇一位掉队女群友,领队让她留下来与我们一起走。午餐后,下雁湖尖,沿脊东行,行不久,见山坪洼处有一池,即雁湖。我与男驴友下脊去,两位女驴友累了在岔道口等候。路上遇一群人,刚看完雁湖回来,他们自凌云尖来,问我何往,我答往凌云尖去。行半途,男驴友也折回,只我独往,不久见低洼处一洼方池,池上有石露出,池边水草茶树丛生。旧《浙江通志》记载:“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秋雁归时多宿于此”,徐霞客也在游记中说:“雁湖顶上总计之,不止六洼矣,洼中积水成芙,青青弥望”。雁湖方可十里,或许夸大,但徐霞客所记,也蔚然可观了。现仅留一洼,早不见碧波芦荡,雁阵雁唳,不复书中记载的模样了,世事沧桑,也可见一斑了。虽如此,伫立在海拨896米雁湖前,看云影低迴,波光涟漪,水草猎猎,茶园青青,杉林伞立接天,白云几片,蓝天泛白,暖日如熙,心情大好,同时也暗替同伴可惜,咫尺之遥不去。其实人生之路也一样,有时候机会就在眼前,稍加努力就能得到,但总是有人将快要到手的机会舍弃。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离雁湖,复上脊东行,人行脊上,随脊时上下,脊径或缓或陡,遇石则绕之逾之挤之过,脊石或立、或躺、或叠,其姿各异,其态也奇,与云天相映,每至奇处,或驻足俯瞰,或坐观休息。山岩嵚崎,悬崖壁立,远山巍峨,云水境阔,逸兴遄飞,虽路崎岖坚难,妙趣也不穷。掉队的女驴友说:“还是同你们走好,与他们走,急着赶路,看不得风景,更没时间拍照”。我们说说笑笑,看到佳处,或拍照或留影,自是轻松愉悦,我更是高兴地吟诵,或不成曲调唱起歌来,歌词都为登山的古诗词,李太白的《蜀道难》、《登太白峰》、《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也吟自己新写的《登天姥山》诗:

太白梦中游天姥,我今攀行风尘仆。
溪桥路亭荒草生,晨鸡喔喔啼村屋。
循溪幽谷深,来寻龙吟瀑。
松下问清风,白云悠悠岩边逐。
仙人行踪何处寻,山林深处尽落木。
持杖登云梯,绝顶眼前矗。
山名北斗尖,旧时名班竹。
班竹山上筑高台,台名放鹤群峰伏。
登临遥望天地间,不见神仙见云烟。

云烟飘渺松涛起,月下谁能遇谪仙。
谪仙梦里留吟别,我今登台别之去。
去时日迷茫,回望云徜徉。
穿行枝刮衣,崎岖复羊肠。
坡陡树扶身,路滑步踉跄。
遥见炊烟袅袅起,夕阳苍苍没山梁。
宿鸟声声啼不断,林烟漠漠杏霞黄。

诗虽写天姥山,但与此时心境相同,故吟唱起来,忘乎了所以,有点唐人踏歌的味儿了。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行近凌云峰,一尖陡起,路甚陡且险,扶树攀石上,登顶,看见前面还有一尖,比此尖更高,尚在云中,尖上插有红旗,远远就能看到。坐在尖上下望,山壑正对,壑中有村,芙蓉石眉前,与我耳语。复前行登顶,见巅上有石碑,上刻“凌云尖”,背刻“雁回鼋舍”。雁荡四尖中,各尖有各尖的特点,百冈尖最高,海拨1150米,最为雄伟;雁湖尖次之,海拨1045米,最为平旷;乌岩尖最低,最为险绝;凌云尖海拨虽只有1007米,若以秀论,诸峰无出其右。凌云尖顶,小且窄,说“尖”是名符其实,尖上灌木杂乱丛生,木叶尽落,其下崖坠万仞,不敢下瞰,遥望峰东,百冈西尖耸起,尖入云端,与凌云相峙不下,回望峰西,雁湖诸尖迤逦入空,亦与凌云尖齐飞,而其他诸峰,起伏其下,山高壑深,崖壁险绝,秀峰浮其上,奇石坠其下,雁荡秀绝,尽收眼底。玉环诸岛,似接似离,浮于东海,大荆、虹桥诸镇,历历在目,落于脚下。云日偏西,白云悠悠,浮于百冈之后。登观之秀,胜于百冈之巅。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下凌云尖,脊径荆木箬竹没身,人入其径,枝叶刮身,不见身前身后人影。出灌木林径,接到领队电话,问我们到何处了,我说下凌云尖了,领队要我带同伴一起下山。在脊凹处找到下山路径,带着驴友往龙湫壑而去,这条路下百冈尖时走过。近龙湫,夕阳在山,斜照林中,林染杏霞,林木或阴或霞,斑驳参差。茶园青青,茶花芬芳, 白瓣黄蕊,悠然晚山。晚霞映嶂,嶂映晚霞,微云抹彩,夕阳还没落山,曦月已待在山顶,苍苍茫茫,想二十多年前明月下观龙湫飞瀑情景,不觉神往。出龙湫,沿公路寻到停车,天色早暗。坐车到灵峰,走“四尖”的驴友还在灵峰景区没有出来,我看了一下手机,显示今天已走了二万九千多步,同伴们也都说自己很累了,而走完“四尖”二十多公里的驴友,连几个户外高手都说自己累成泥了,他们中最累的是一队走错了路,错过灵峰,还多走了几公里,最晚从另一条岔路出来。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雁荡山雁湖、凌云尖穿越记

文:温州旅游体验师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喜欢山水与旅行,自云“心与山俱寂,鸟与林同欢。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

图:胡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