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國時期,杭州日本租界的畸形繁榮

1899年,日本學者內藤湖南來到拱宸橋畔。他在日記裡記錄下當時的景象:“自存在開始幾乎無日不在發展。堅實的河濱大道面臨大運河已修建,亟須的橋樑也已築好”。

晚清民國時期,杭州日本租界的畸形繁榮

內藤湖南(1866-1934)

拱宸橋是日本租界的邊界,也是老杭州人都知道的一座橋。不誇張地說,拱宸橋見證了從1895年到1945年長達半個世紀裡杭州城北的“畸形繁榮”。

01

1901年,年僅13歲的張英傑隨著大夥來到杭州,在城北的拱宸橋畔落腳。領班準備給張英傑取個藝名,但張英傑對“菊仙”的藝名顯然不太滿意,想換一個。

當時的京劇界,正是譚鑫培譚大老闆當紅之時,譚鑫培叫“小叫天”,張英傑想,自己不如就叫“小小叫天”吧。沒想到,戲班裡有人對張英傑冷嘲熱諷,以為這13歲的毛頭小夥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想跟譚大老闆平起平坐

晚清民國時期,杭州日本租界的畸形繁榮

“活武松”蓋叫天

當時的張英傑年少氣盛,心想:好啊,你不讓我叫小小叫天,那我乾脆更狂一些,就叫“蓋叫天”吧!於是,拱宸橋邊,一代“活武松”戲劇性地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

02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敗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杭州作為新增通商口岸,正式開埠。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清政府最終同意,在杭州城北的拱宸橋一帶,開闢日本租界。冷清的拱宸橋一時之間熱鬧起來。

清政府不想日本人染指杭州城區事務,所以才同意在城北郊外的拱宸橋一帶開闢日本租界。日本人深諳此道,又想振興周邊的商業,怎麼辦呢?只好鼓勵大家開館。

晚清民國時期,杭州日本租界的畸形繁榮

20世紀初的拱宸橋

在拱宸橋的東邊,日本租界、各國通商場內,實際統治的日本人鼓勵大家經營各種館舍,蓋叫天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拱宸橋一舉成名的。當時的拱宸橋邊,茶館、戲館、煙館、菜館林立,而最熱鬧的則是妓館。日本人採“五館並舉”的方針,只要合法合規,就不干預經營。很快,拱宸橋一帶便繁榮起來。

03

伴隨著通商開埠,杭州也正式設立海關,而杭州海關的辦公地點,離拱宸橋很近,三幢殖民地風格的紅樓,就在今天的市二醫院內。今天,這幾幢建築仍以它們獨特的建造風格,訴說著半殖民地的屈辱。

當時中國海關的控制權不在自己手上,署理大清朝稅務的是英國人,因此,拱宸橋邊的杭州海關也得由英國人赫德指派人手來管理。自己的稅卻要由洋人來收,真是奇恥大辱!老百姓不敢公開罵朝廷,便把氣撒在建築物身上,將這些海關稱作“洋關”——在自己的土地上,花自己的錢,造“洋關”來收稅,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晚清民國時期,杭州日本租界的畸形繁榮

洋關舊址

拱宸橋一帶本來是日本人的地盤,可英國人卻偏偏在這裡設立海關,凡事都要“一體均沾”的列強,在拱宸橋邊勾心鬥角。偏僻的拱宸橋,竟然成了諸侯角力的戰場。

不過,列強鬥法對拱宸橋來說卻是件好事。因為這個偏僻的所在,就因為洋人的角力,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04

20世紀初,中國鐵路建設迎來了小高潮。

1906年,杭州到寧波的鐵路正式開工建設,其中在杭州境內的江墅鐵路,先行施工。江墅鐵路從城南的江干閘口站一路到城北的湖墅拱宸站,全長16公里,是浙江省內的第一條鐵路

城北的湖墅拱宸站與拱宸橋相距不過一里,便是因為地近拱宸橋,在洋人的一再要求下而修造的。

通了鐵路之後,拱宸橋愈加繁華起來。到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拱宸站年進出旅客已經達到60萬人次,各地的客商往來其間,盛況可見一斑。

晚清民國時期,杭州日本租界的畸形繁榮

江墅鐵路遺址公園

而拱宸橋一帶人流量的增大,又為蓋叫天們的演出、經營帶來利好。拱宸橋邊開始湧入更多各行各業的人,或開館、或賣藝、或經營,一派繁忙景象。

05

宸,原是對皇帝的敬稱,而“拱宸”則是揖拜皇帝的意思。拱宸橋始建於明末崇禎年間,皇帝沒有等到,卻等到了明朝的滅亡。隨後,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下江南,都是經運河、過拱宸橋,而進入杭州內河的。

到了晚清,當地士紳出資,重修了拱宸橋。不久,《馬關條約》簽訂,杭州開埠,修繕一新的拱宸橋,劃分出了不同的勢力範圍:橋東是日本租界與各國通商場,橋西則是一片“三不管”的真空地帶。

民國初年,拱宸橋一仍其舊,依然是日本、英國等列強犬牙交錯的名利場。三百年前為了“接駕”而修造的石拱橋,迎來的卻是一群洋人和杭州郊外近半個世紀的“畸形繁榮”。

晚清民國時期,杭州日本租界的畸形繁榮

《馬關條約》簽訂現場

1937年,抗戰爆發,民國政府短暫收回了日本租界的主權,但不久,杭州就被日本人佔領,拱宸橋一帶也被開闢為日本憲兵司令部所在地。

06

1945年,抗戰勝利,民國政府終於完全收回了拱宸橋一帶的主權。

1949年5月7日,人民解放軍解放杭州,拱宸橋也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晚清民國時期,杭州日本租界的畸形繁榮

杭絲聯老廠房

建國後,拱宸橋一帶被規劃為杭州市的輕工業基地,浙麻、杭一棉、杭絲聯紛紛入駐。一時之間,杭州城北郊成為整個東亞地區最大的紡織產業園區,而拱宸橋也見證了來來往往的工人,穿梭於運河兩岸,如火如荼地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之中。

07

半個世紀裡,形形色色的人,匯聚在拱宸橋邊,有日本學者、有英國稅務官員、有京劇大家、有行腳客商……正是這些人,盤活了拱宸橋邊的日本租界。

晚清民國時期,杭州日本租界的畸形繁榮

今日拱宸橋

整個20世紀上半葉,運河邊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欣欣向榮”的景象裡,有買賣、有吆喝、有說有笑、有唱有跳,一切的一切,應有盡有。要說缺了點什麼的話,就只有一樣——主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