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紫砂壺歷經數百年的發展,紫砂器型也逐漸由簡單走向多樣,迄今為止經典紫砂器型達到數百種之多。2013年5月5日,“第七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在宜興開幕,在業界大師和專業人士的綜合評選中列出了最經典的十款壺型,並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首次宣佈了「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評選結果。

「十大經典紫砂壺器型」分別是:石瓢、仿古、供春、掇球、提壁、魚化龍、龍頭八卦一捆竹、井欄、報春和風捲葵。

第1款:石瓢

“石瓢”最早稱為“石銚”,“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顧景舟時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銚”應稱“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

石瓢壺身呈梯形,曲線柔和流暢,造型渾厚朴拙。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穩重之感。直流,簡潔見力度,多為暗接處理,溶於壺身整體。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身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平壓蓋,橋鈕,乾淨利索,比例恰當,充分體現出秀巧精工為上的特點。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第2款:仿古

一作“仿鼓”說到仿古,首推清代制壺奇才邵大亨,傳該器型是大亨首創,壺體仿照鼓型,後人仿製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

仿古壺是程壽珍傑出代表作之一,凝鍊歷代紫砂壺精華而成,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母子線口蓋吻合嚴密,鈕扁圓有勁,嘴、把勻稱,姿態優美,極宜品茗,為民間人士所寶愛,流傳甚廣,各大博物館皆有收藏,是他一生精典之作。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第3款:供春

一作“龔春”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個開創性的人物。他姓龔,名供春。明代正德年間,供春作為書僮隨進士吳頤山來到金山寺伺讀,閒暇時看到寺內老和尚用當地特有的紫泥捏製茶壺,飲茶參禪,此時已成佛界習俗。也許是出於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後沉澱在缸底的洗手泥,參照寺院內大銀杏樹的樹癭,做出了“指螺紋隱起可按”的供春壺。

供春壺外形似銀杏樹癭狀。壺身作扁球形,泥質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縐滿身,紋理繚繞,寓象物於未識之中,大有返璞歸真的意境。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第4款:掇球

邵大亨首創,是由蓮子大壺轉變的壺型,把蓮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

掇,落起來的意思;掇球,落起來的球。掇球壺是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

掇球壺是一身素氣,光滑可鑑,是讓簡練形體來展示其美的內蘊。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第5款:提壁

因其壺蓋面似玉璧而得名。壺體扁圓柱形,平蓋,扁圍鈕,扁提樑,微曲線造型。結構嚴謹,剛中帶柔,和諧勻稱,是當代紫砂茗壺一絕。此壺是顧氏畢生的經典之作,曾經多次製作、修改壺器造型。提壁壺是體現出現代紫砂壺藝的材質美、工藝美、形式美、功能美、意境美的全能佳作。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第6款:魚化龍

取中國傳統文化中魚躍龍門之意。壺的造型構思巧妙,魚、龍、雲的裝飾與壺身渾然一體。通身作海水波浪狀,線條流利, 簡潔明快。魚龍吐珠、神韻生動。壺蓋安裝的龍首伸縮自如,優美靈活。配以龍尾執柄奇趣極生。清代嘉慶、道光、咸豐時期,經過邵大亨的精心設計,“魚化龍壺”成為一種成熟並廣泛流傳的經典紫砂壺壺型。

民國的唐樹芷所制小魚化龍壺鈕為捲雲狀,壺身淺塑波浪,波浪中龍伸出首部,龍尾捲成壺把,把上鱗片刻劃清晰。此壺紅泥製成,形體較小,做工精細。清代邵大享魚化龍為波浪堆塑得一層一層,立體感強,而波濤中龍露出頭部而不見爪,鈕為堆浪狀,裝在蓋裡的龍頭短而粗 。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第7款:龍頭一捆竹

此壺,以64根長竹段圍成壺身以合64卦之數。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組,每組8 根,結以成足。壺蓋浮雕八卦圖,蓋鈕成太極圖,頗有匠心。

清朝制壺名家邵大亨,所做的龍頭一捆竹,是根據一個非常動人的傳說而設計出來的,它講的是龍王到東海來巡視,路過一個地方,見到當地的人民非常貧困,但都又非常善良,就叫它的兒子送一樣既能吃又能用的東西給當地人民,以幫助人民解決生活困難的問題。龍王的兒子遵照其父親旨意將生長在大海中的一種叫“竹”的植物捆上一捆,綁在自己的龍頭上送到當地群眾的手裡。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第8款:井欄

顧名思義,其造型源於井欄。“命理之學”中有“井欄”一格,陳式老架二路太極拳譜第四十一式為“回頭井欄直入”。實際生活中的井欄即井之護欄,亦名井床,井榦。

井欄壺泥色偏黃泛紫,器表砂粒隱現,且散佈許多細小斑點,是燒結溫度近監界點所致。造型簡潔,身若井欄,嵌蓋平緩合體,高柱鈕與壺身統一,一彎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裡圓潤,底圓而大。其造型為最早的流線型設計,端把傾注觸覺舒適,屬“曼生壺” 式的經典之作。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第9款:報春

根據壺生貼花的不同,常見有梅報春,竹報春。

紫砂工藝師根據報春民俗,憑靠大膽的想象和高超的設計水平製做出了報春壺。報春壺的壺蓋壺把和壺嘴以樹木為形,壺身卻為圓壇形,恰恰顯示出報春壺美麗逼真。特別是壺嘴像勁松一樣向上傲立,代表著松樹的頑強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也代表春天的到來和大地復甦,樹木伸開枝幹迎接春天。報春壺從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

民國名藝人朱可心製作的報春壺為此中佳品。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第10款:風捲葵

相傳風捲葵是清朝制壺大家楊彭年妹妹楊鳳年所制,據悉雖然楊彭年自己是制壺高手,但當時的規定的是藝不傳女,所以楊鳳年剛開始對制壺一無所知,但有一次楊鳳年只是想到作業坊拿把壺澆花,才剛一進門便被哥哥轟了出來,說是女人不能進這個地方,楊鳳年心裡卻是很委屈,立志一定要學會做壺,從此楊鳳年便專心於制壺之上,這一學就是好幾年,當他能夠照著以前的樣式做出壺來時覺得這還不能顯示其真本事,便老想著要創作新樣式。一年秋天颳了好幾天的大風,花園中的花草被吹得亂七八糟,心裡想著想著突然看到在一枝花幹上項著一隻壺,但這壺的樣式以前從未見過,定睛一看原來是當年自己種下的錦葵花,它被風吹歪了又挺起來,花瓣也被吹得攏在一起,四周花皆被摧殘只有錦葵花依然如故,始終不散,於是以此為形經過無數更改後製作出此款風捲葵。

紫砂界評選的十大最經典紫砂器型

紫砂器型不止千萬,但經典確實永久留存。這次評選雖難免滄海遺珠之嫌,但這十款最經典的紫砂壺型還是能讓廣大壺友較為信服。

在你眼中,最經典的紫砂壺型又是哪一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