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十大壺型在紫砂界地位之高,其意義不僅在於紀念紫砂歷史上的前輩高手名作,更是現在和將來用於評判一名紫砂藝人基本功底、傳承傳統技藝是否優秀的標準之一。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是從宜興市廣播電視臺、江蘇省陶協、宜興市陶協主辦的《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評選活動中選出來的,包括石瓢、仿鼓、供春、掇球、提壁、魚化龍、龍頭八卦一捆竹、井欄、報春、風捲葵等10個經典款型。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石瓢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壺身呈梯形,曲線柔和流暢,造型渾厚朴拙。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穩重之感。直流,多為暗接處理,溶於壺身整體。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身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平壓蓋,橋鈕,乾淨利索,比例恰當,充分體現出秀巧精工為上的特點。

仿古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仿古壺是程壽珍傑出代表作之一,凝鍊歷代紫砂壺精華而成。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母子線口蓋吻合嚴密,鈕扁圓有勁,嘴、把勻稱,姿態優美,極宜品茗,為民間人士所鍾愛,流傳甚廣,各大博物館皆有收藏,是他一生精典之作。


供春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供春是紫砂壺的鼻祖,是因為他對紫砂壺推廣的作用。供春是跟僧人學做的壺,可能製造紫砂壺的年代要遠遠早於供春。宋代就有用紫砂製作的各種陶罐、陶壺,但是僧人只是自己做自己用,供春是第一位由於做紫砂壺出名的人。


掇球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掇球,落起來的球。邵大亨首創,是由蓮子大壺轉變的壺型,把蓮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掇”有拾取之意,也通“綴”即連接之意,實際上就是將選取若干球狀體並將其按一定規律,美學法則連接起來。掇球壺是一身素氣,光滑可鑑,是讓簡練的形體來展示其美的內蘊。


提壁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其壺蓋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名,是當代紫砂茗壺之一,也是顧氏畢生的經典之作。曾經多次製作、修改壺器造型,有“語不驚人誓不休”之感慨,是體現出現代紫砂壺藝的材質美、工藝美、形式美、功能美、意境美的全能佳作。

1994年郵電部發行《宜興紫砂陶》特種郵票一套四枚,“提璧壺”是其中之一。

魚化龍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壺的造型構思巧妙,魚、龍、雲的裝飾與壺身渾然一體。通身作海水波浪狀,線條流利, 簡潔明快,魚龍吐珠、神韻生動。壺蓋安裝的龍首伸縮自如,優美靈活。配以龍尾執柄奇趣極生。


龍頭一捆竹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此為邵大亨名壺,以64根長竹段圍成壺身以合64卦之數。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組,每組8根,結以成足。壺蓋浮雕八卦圖,蓋鈕成太極圖,頗有匠心。


井欄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其造型源於井欄。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井欄壺寓意,深井有如文山書海,知識有如井水,取之不竭,告誡世人:學識有如人生必備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報春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梅報春壺”以梅花報春為題,在挺秀飽滿的壺身上,運用雕鏤和捏塑等多種手法,生動地刻畫了梅花不畏風霜嚴寒之英姿,端麗穩重,精緻傳神。報春壺從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


風捲葵

中國紫砂十大名壺

相傳風捲葵是清朝制壺大家楊彭年妹妹楊鳳年所制,據悉雖然楊彭年自己是制壺高手,但當時的規定是藝不傳女,所以楊鳳年剛開始對制壺一無所知。

但有一次楊鳳年只是想到作業坊拿把壺澆花,才剛一進門便被哥哥轟了出來,說是女人不能進這個地方,楊鳳年心裡卻是很委屈,立志一定要學會做壺。從此楊鳳年便專心於制壺之上,這一學就是好幾年,當他能夠照著以前的樣式做出壺來時覺得這還不能顯示其真本事,便老想著要創作新樣式。

一年秋天颳了好幾天的大風,花園中的花草被吹得亂七八糟,心裡想著想著突然看到在一枝花幹上項著一隻壺,但這壺的樣式以前從未見過,定睛一看原來是當年自己種下的錦葵花,它被風吹歪了又挺起來,花瓣也被吹得攏在一起,四周花皆被摧殘只有錦葵花依然如故,始終不散,於是以此為形,經過無數更改後製作出此款風捲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