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作者 | 素衣回中原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近有一條新聞引發了熱議。

浙江一所小學的學生,要戴上「緊箍咒」上課。

這是一種腦機接口頭環,售價三千五,可以實時監測腦電波。老師只需要看看頭環的顏色,就能看出誰在聽講,誰在開小差……

更神奇的是,它還會根據學生的注意力水平打分。分數會在班裡進行排名,實時傳輸到老師的電腦上,再發送到家長群裡。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比如,今天孩子專注了幾分鐘,發呆了幾分鐘,全部盡收眼底。

家長想讓孩子認真聽講,學校想讓孩子出好成績。孩童時期被認為是自控力最弱的時候,他們沒有選擇權,大人和學校替他們做出了選擇。

不懷疑黑科技已經可以做到監控大腦,但是用到小學生課堂上進行實時監測,還是讓人感到細思極恐。

試想一下,孩子們每天回到家,是不是又多了一項靈魂拷問:

你今天上課為什麼有幾分鐘不集中注意力!你在想啥呢?

回想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即便是那些學霸們,恐怕也難以保證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高度集中吧?

如果被監控,就可以提高成績,你願意嗎?

就好像你去上班,老闆要求你戴一個頭環,監控你每天有沒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你願意嗎?

我不願意。

顯然,它傷害到了我的自尊和自由。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好事,但也應該建立在尊重和自由的前提之下。

為什麼那麼多的家長會欣然同意,給自己的孩子佩戴「緊箍咒」?

是焦慮感和控制慾在作怪。

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又稱「直升機式父母」。

一旦發現孩子跟自己設計的情況不一樣了, 立刻跳出來,把孩子拉回既定的圓圈。

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呢?

看過這樣一個短片:

一個小男孩第一天上小學,發現學校跟自己想象中的很不一樣,座位上像有釘子在扎屁股。

老師在課堂上問了一個問題:

「如果皮球掉進一個深坑裡,應該怎麼把它弄出來?」

一個孩子回答:「用網子撈。」

老師說,「想想再說。」

另一個孩子回答:「倒水讓皮球浮起來。」

老師露出了滿意的微笑,這才是標準答案。

這時小男孩問:「坑有多深?」

「很深。」

「那就讓爸爸再買一個球吧。」

同學們鬨堂大笑。老師生氣了,說他是「胡攪蠻纏」。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小男孩很委屈:「我沒有。如果是個很深的坑,我們這麼大的小孩去撿球會不會不安全?要是發生意外怎麼辦?」

老師更加氣急敗壞:「你的意思是我錯了嗎?老師不對反而你對是吧?老師會不正確嗎?」

課堂上,所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不被允許的,標準答案才能得到老師的認可。

那些服從標準答案的乖孩子,一個個變成了兔子。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而堅守個性的孩子,反而成了兔子們眼中的怪物。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這個短片出自「童話大王」鄭淵潔,是一個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故事:《馴兔記》。

它告訴我們,機器和流水線教育出來的孩子,千篇一律,毫無個性。條條框框,是對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巨大破壞。

這不是教育,是馴養。

鄭淵潔說:「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50個孩子。」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奇葩說》曾經有一期辯題是這樣的:

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的人生,你會按下這個按鈕嗎?

在做出選擇之前,先來思考幾個問題: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完美人生?由誰來定義?父母眼裡的完美人生,孩子就一定願意接納嗎?

那些控制慾強的父母,大概會按下按鈕吧。他們會把自己定義的完美人生,強加到孩子身上。

黃執中說得好,「完美人生,應該擁有充分的選擇權。」

有多少父母,一生都在和孩子較勁:你就得聽我的,我還能害你嗎?

有多少孩子,一生都在和父母對抗,努力避開父母費盡心機鋪好的路。

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交給社會,不是要讓他學會聽話,而是期待他掌握更多對自己人生的選擇權。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電影《楚門的世界》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你無法在我的腦內裝攝像機。」

楚門從一出生,就是試驗品。

他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全都暴露在攝像機的鏡頭之下。

父母,朋友,鄰居,戀人,妻子,孩子,同事……所有他遇到的人,全部都是演員。

甚至,他遇見的太陽,微風,大海,雷雨,閃電,也全部都是道具。

全世界,只有楚門一個人,生活在一個精心搭建的虛假世界。而其他人,在外面看他在線直播。在那個外面的世界,他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超級明星。

到了30多歲,他終於察覺到了一絲異樣。開始拼命尋找真相,想要衝破那個虛假的牢籠。他說,「我可能受到別人操縱。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好像一生都身不由己。」

規則的設計者說,不要出去,外面的真實世界很殘忍。

但最後,楚門仍然選擇衝破層層阻礙,對著鏡頭,向觀眾深深鞠了一躬,轉身打開門,走出了那個熟悉的世界。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我給他戴上了“緊箍咒”

這時,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為這一刻相互擁抱,歡呼……

其實,鏡頭下的楚門,何嘗不是我們自己?

外面的世界,也許依然會有朋友的背叛,鄰居的假笑,也許依然會被設計被圍觀,也許看上去並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他不再是個演員,他會有自己的隱私和尊嚴,有尋常人生喜怒哀樂的全部自由。

「你無法在我的腦內裝攝像機。」

這就是我走出去的全部理由。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

孩子不是我們的私人物品,而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尊嚴和隱私。他的人生,不是用來滿足父母心願的替補,更不是演給家長和老師的一場戲。

作為教育者,我們真的不需要像監工一樣,隨時監控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請不要在他對世界還一無所知的時候,強加給他不必要的枷鎖。

請允許孩子偶爾的分心,允許他不斷試錯、不斷領悟,允許他慢慢成長,過自己的人生。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