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關於異形的記憶,在噩夢和寒冷的宇宙

影視、音樂愛好者,昆汀、希區柯克迷,公眾號mistmisi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今年是《異形》上映四十週年。在這40年中,全世界出現了無數科幻電影,但能夠超越《異形》者寥寥,哪怕是在40年後的今天,這部電影依舊可以激起人們巨大而不可名狀的恐懼感。《異形》誕生之後的20年內,詹姆斯·卡梅隆、大衛·芬奇、讓-皮埃爾·熱內相繼以自己的風格為之創作了續集;此後的20年,《異形》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再度迴歸,拍攝了《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兩部“正統”續作。“異形”這個經典形象,究竟為何有如此強大的魅力,使人類願意不斷探索和創造?也許它真的抵達了我們心底最深處的黑暗和恐懼?

*

上世紀一場跨越十數年的美蘇太空競賽,將世人好奇的目光轉向無垠的宇宙星河,大批太空題材的影視作品相繼孕生,躍上電視熒屏和大銀幕。即便硝煙散去,其對美國流行文化的影響久久未息。藍黑色的浩瀚太空,銀灰色的巨型飛船,以及冰冷的船艙內龐雜密佈、光點閃爍的精密儀器,構成了太空時代下一種全新的影像美學;對於數十乃至百餘年後,人類社會所達高度天馬行空但常常缺乏根基的想象,與彼時技術條件限制下“粗糙簡陋”的場景、道具和特效,如今看來又形成了格外有趣的感官體驗。

影像奇觀之外,太空科幻電影也激發了傳統敘事場景所難以賦予的思考與哲學。一方面,人們幻想星際旅行和星球殖民在未來變得司空見慣;另一方面,黑暗死寂的太空和自然條件惡劣的外星球仍然以嚴酷冷峻、充滿敵意的環境呈現,無盡的虛無中游蕩著人類的恐懼和瘋狂,為無數光怪陸離的鬥爭提供了寓意絕佳的舞臺,本質上討論的始終是人類在地球上已然面臨的問題和掙扎。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異形》

1979年之夏大放異彩的科幻恐怖片《異形》(Alien),原本可能只是一部B級製作,但《星球大戰》(Star Wars,1977)的巨大成功讓20世紀福克斯決定投入千萬美元的預算,而回報遠超預期。借鑑了《星球大戰》《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和《德州電鋸殺人狂》 (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1974),《異形》將遠離故土的人類對於未知生物的恐懼以希區柯克式的手法緩緩推進,猝然收緊,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聽效果,其科幻與恐怖的結合至今也未有作品能夠超越。

影片塑造的外星生物形象“異形”,和鋼鐵戰士般的科幻恐怖女王艾倫·雷普莉 (西格妮·韋弗 飾),更是經久不衰,在該系列的四部正傳——《異形》,《異形2》(Aliens, 1986),《異形3》(Alien3,1992)和《異形4》(Alien: Resurrection,1997)——中,展開了近三個世紀的生死血戰。

異形:物競天擇的極致產物

2122年,星際貨船諾史莫號載著兩千萬噸礦石無聲地駛過深黑的穹幕,向地球返航,背後星光點點。船艙內昏暗壓抑,空蕩中響起不祥的訊號聲,旋即消失。七名船員從沉睡中醒來,談笑風生,歸心似箭,嚷嚷著分錢的事,直到他們發現飛船接收到一組來自不明小行星的疑似求救信號。而在這冰原荒漠般的行星上,廢棄著一艘令人望而卻步的巨大異型飛船,彷彿來自史前。船員在其內發現的,是高大的人形石⻣,炎熱的洞穴,和洞穴裡無數覆著黏液的蛋。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異形》

受到擾動和觸碰,蛋如四瓣的食蟲草般張開,迸出利爪,死死抱住船員凱恩(約翰·赫特 飾)的頭面,將異形的胚胎植入其體內。抱臉蟲(“facehugger”)在使命結束後死亡,只待腹中的異形發育成熟,猙獰著幼齒,破膛而出。

《異形》的劇本原本有個俗套的名字“Star Beast”,幸而後來編劇奧·班農將其改為名詞與形容詞一體的“Alien”,簡潔而意味豐富,散發著外來異種的神秘和恐怖,與影片不寒而慄的節奏與氛圍相得益彰。異形的形象出自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H.R.吉格之筆,為配合影片的需要幾經修改,去除了 象徵情感流露的眼睛,去除了明顯的性器官,最終呈現為一隻軀如盔甲、鱷尾猿臂的機械巨蟲, 淋著黏液的口中伸出細長的第二隻口,一排排金屬般的獠牙寒光凜凜,生長飛速,行動敏捷,無愧於仿生人阿什(伊安·霍姆 飾)所形容的:“完美的有機體,極致的構造只為進攻而生,我崇拜它的純粹,一個不被良知、懺悔或道德所左右的強者。”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異形》

寄生行為,以及在宿主體內產卵的昆蟲在生物界並不少見,但換做以人類為宿主的外星物種,這一繁衍手段的侵襲性和毀滅性,在影像上便具有極大的衝擊力。《異形2》中,這顆行星在57年後 成了名為LV-426的殖民星球,上百人餵養了驚醒的蛋,於是雷普莉提出“誰在下這些蛋”的問題—— 蟲後,和它流水線般長管狀的“子宮”。而《異形3》結尾,懷胎異形的雷普莉背向煉獄般的熔爐縱身一躍,緊緊攥住從腹中掙出的、嘶叫著的幼蟲。

利益至上的集體“異形”

《異形》系列的恐怖,或說魅力,不止於異形形象的美與震懾,以及“人蟲之戰”的酣暢淋漓,其背後的設定同樣耐人尋味。諾史莫號上的七名船員不是科學家或探險家,他們為錢幹活,“為公司工作”,而Weyland-Yutani是一家將獲取外星生物作為第一優先,甚至高於船員生命的公司。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異形2》

《異形2》在開篇不久對此做了諷刺性的描繪,彼時已成為殖民地的LV-426星球上居住著六、七十個家庭,太空建築內洋溢著歡聲笑語,一個小男孩騎著三輪車經過Weyland-Yutani公司的標誌——“建造更好的世界(Building Better Worlds)”,緊接著,四處探索的一家四口發現了廢棄的飛船,和在黑暗中等待的異形。

之後的兩部續作對於社會議題的隱喻更易窺見。《異形3》的拍攝製作正值冷戰尾聲,在壓抑的政治環境和不斷升級的軍事鬥爭影響下,公司對生物武器的需求愈發迫切,而勞改監獄Fiorina161星球上由異形引發的暴虐、殺戮和死亡,彷彿是美國國內對於意識形態、核戰爭等問題的不安與恐慌向茫茫太空的一種蔓延。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異形3》

《異形4》中,暗中操縱的幕後黑手成了軍方,當受僱的科研人員面對玻璃後的克隆異形,有人讚歎,有人驚恐,有人以上帝視⻆把玩“籠裡的猴”。此刻,幕後貪婪殘忍的龐大勢力就如《生化危機》系列(Resident Evil,2002-2016)中的保護傘公司,以及《怪奇物語》系列(Stranger Things,2016-)中的霍金斯國家實驗室。

“我不知道(人類和異形相比)哪種生物更可怕,它們可不會自相殘殺。”對為把異形帶回公司換取利益而無所不用其極的伯克(保羅·雷瑟飾),雷普莉如是說。兩百年後,從熔爐廢墟中取得的雷普莉和異形的基因終於被軍方成功克隆,並借克隆人雷普莉之腹剖出一隻蟲後。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部分的人類基因給了蟲後完整的生殖系統,產下的異形第一次擁有了眼睛和胎兒般的顱骨——而它將雷普莉視為母親,當雷普莉命令它放下考爾(薇諾娜·瑞德 飾)時,它委屈的眼神就如同搗蛋的孩子被嚴母訓斥;它渴求母親的撫摸和擁抱,卻碎成屍片捲入蒼茫星空,以一雙痛苦的眼睛望向雷普莉。當異形具備人性,所謂“不被良知、懺悔或道德所左右的”,只剩下幕後利益至上的集體。

雷普莉:時代意義的女性英雄

四部影片,四位導演,敘事風格和劇情焦點不斷變化,西格妮·韋弗所扮演的雷普莉也隨之成長進化。《異形》的兩位編劇最初在創作時沒有為人物設定性別,只命名了姓氏,不曾想到韋弗用精彩的試鏡表演拿下了主角,而當年還鮮見大製作電影以女性角色作為頭號主人公。很長一段時間,韋弗被譽為“唯一能夠撐起一部動作片的女演員”。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異形》

雷普莉在《異形》的前半段存在感並不強,面對同伴嘰嘰喳喳的嬉笑爭執,多是靜靜看著或一笑了之,舉止沉穩。但她的戲總是關鍵動作,譬如發現所謂的求救信號可能是個警告,譬如堅持隔離原則,不允許被抱臉蟲攻擊的凱恩入艙。直到所有人驚詫於凱恩臉上的怪物之後,她的領導力逐漸展露,活到最後靠的不僅是運氣和主角光環,更是冷靜的頭腦。相比之下,正直的達拉斯 (湯姆·斯凱里特 飾)機敏不足,勇猛的帕克(亞非特·科託 飾)稍顯魯莽,善良的蘭伯特(維羅 尼卡·卡維特 飾)太過脆弱。

在困境面前,雷普莉往往第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尋求對策。她詮釋出的堅定、勇敢而正義的形象在上世紀末的美國或許也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異形2》裡,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著重強調戰鬥的血雨腥風(如海報宣傳語“THIS TIME IT’S WAR”),削弱了類似第一部中異形破腹而出一幕所帶來的強烈生理性恐怖與不適。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異形2》

他對海軍陸戰隊的刻畫正源自越戰時的美軍,倚仗先進的軍事科技,卻深陷於越南潮溼炎熱的叢林。當飛船墜毀,眾人受困,海軍陸戰隊瞬間炸鍋,面對陌生環境,和一群適應黑暗、刀槍不入的外星生物,狂妄的精銳部隊潰不成軍,戰術和裝備淪為花拳繡腿。只有雷普莉沉住氣,看向紐特(凱莉·赫恩 飾),一個手無寸鐵、未經訓練的小女孩,卻在這異形橫行的蠻荒之地孤身一人存活下來。

《異形》拍攝那年,韋弗29歲;至《異形4》,47歲的她依然保持著挺拔的身形和緊實的肌肉線條,完成了從容貌青澀的第三指揮官,到深諳異形之道的老將,最終到所向披靡的克隆女戰士的蛻變。在角色帶來的名利之外,韋弗對雷普莉也抱著由衷的感情,積極參與劇本的修改,表達對人物刻畫的思考,且不止一次地質疑再次出演的必要性,或是不希望破壞原作的經典,或是不滿揭示雷普莉母女關係的重要戲份被砍(在《異形2》特別版中恢復),或是擔心雷普莉已被過度挖掘,成為故事發展的累贅。

史上最偉大的科幻恐怖片,今年40歲了

《異形4》

LV-426行星上的異型飛船,和飛船內高大恢弘的太空騎士化石,在兩部前傳中被引申用於人類和異形起源的解讀。時至今日,40年前上映的《異形》仍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科幻電影之一,不知百年後的2122年,人類能否在系外行星上發現未知生命,一窺萬物不息的答案?

1. When the Space Age Blasted Off, Pop Culture Followed.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 www.nytimes.com/2007/09/25/science/space/25pop.html

2. The Impact of the Space Age on Film. The Artifice. https://the-artifice.com/the-impact-of-the-space- age-on-film/

3. Alien. Roger Ebert. https://www.rogerebert.com/reviews/alien-2009

4. IMDb.

5. Wikiped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