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看,三四線房價為何從五六千到過萬

換個角度看看,三四線房價為何從五六千到過萬

對於三四線樓市來講,大家並不陌生,尤其是房價漲幅的速度更是讓購房者望而卻步,然而三四線的房價上漲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麼或許早就已經註定。

如果拉長樓市週期,從08年開始,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的三四線樓市都處於一個相對低迷的狀態,買房並不是首選,尤其是對於農村家庭來講,基本上都很少進入城市。而且對於普通家庭來講,存錢是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是從數據上還是真實的動作上,都能看出來,普通居民的存款量都在上漲,而這些不進行流動的錢基本上很難刺激經濟。

另外,在此輪房價上漲之前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熱點城市開始對外疏散群體,無論是新區的開發還是人口的外溢,都讓本身大量集中在熱點城市的群體開始向外延伸。除此之外,城鎮化建設,各種鼓勵農民工進城的政策也陸續跟進。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群體,那就是90後,這部分群體上大學之後,基本上都留在了三四線以上的城市,很少會回到家鄉。於是,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的人口進入三四線城市,無論是農村群體進入城市還是一二線的群體進入三四線,都讓三四線城市人口開始增加。

去庫存應該說是此輪樓市漲幅裡的一個重要的標誌,從庫存的數據來看,基本上是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如果是長期關注樓市人,你就會發現,即使是到現在,依然還有大量的爛尾項目以及等待開工的項目。房地產在三四線已經有了觸底反彈的基礎。

真正打響三四線房價上漲的因素應該是炒房者的進入,對於三四線購房者這樣的場景或許並不陌生,一個城市售樓處來來往往的都是外地人,甚至一些樓盤都不接待本地客戶,這些群體將房產在手中互相轉移,尤其是三四線監管不力以及房企為了快速銷售,都會採用草簽的方式,尤其是那些證件不全的項目,更是採用可以更名的手段。

於是,這種單純的炒房開始擴大到全民炒房。無論是市場的觸底反彈還是三四線本身的市場擠壓,亦或者是政策風向的改變,都預示了此輪房價的上漲。曾經五六千的項目,現在搖身一變開始過萬,曾經無人問津的項目也被人全部購買。但是隨著市場調控的收緊,當人口紅利進入透支狀態,當購房者開始冷靜,當購房者的錢已經進入了房地產,接下來或許就是曾經市場的又一次輪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