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官鎮溫樓村的美麗蝶變

“這是‘辣妹子’辣椒,五六天就能長一茬。我們跟壽光一家公司合作,大棚的菜都是訂單銷售,不愁銷路。”近日,在花官鎮溫樓村,村黨支部書記溫雲強高興地告訴記者,藉助花官鎮“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目前村裡通過土地復墾已經建起了10個蔬菜種植大棚,併成立了溫樓村農豐蔬菜合作社,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還能吸引農戶前來入股、打工、承包。

這不是溫雲強第一次在村裡“折騰事兒”。經過一番攀談記者得知,溫雲強原是一名瀋陽軍區某部的退伍軍人。“我1982年入伍,當了20年的兵,2002年轉業在廣饒縣一家酒廠,酒廠改制我就下崗,後來關係轉到當時的縣經信部門。2014年,縣組織部找到我談了到溫樓村當村支書的事兒。”臨危受命的溫雲強直言:“離開家鄉這麼長時間,感覺村裡沒什麼變化,心裡挺著急。”為了儘快地掌握村裡的情況,溫雲強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挨家挨戶走訪調研。村級財務欠著機械費、人工費、高息貸款等50餘萬元,承包費常年收不上來,承包合同不規範,17年沒分過地,班子組織力虛化弱化……面對這些問題,溫雲強一方面多次召開村“兩委”會議研究方案,一方面與黨員們一道入戶走訪,發放明白紙等。

“有時候在辦公室一住就是20多天,因為有的村民白天不在家,我就等晚上到村民家裡談心做工作。尤其是在勸說承包戶補齊承包費、解釋把荒廢老屋復墾成大棚用地的時候,費口舌不說,怎麼妥善處理棘手的矛盾也是很考驗人。”五年多來,溫雲強總結了一些工作心得。“村支書一定扛起主體責任,對村民提出的問題要當回事、要及時解決,否則今天不解決明天不解決就成疙瘩了。還有就是不能用當兵下命令的方式做村裡的工作,部隊像大熔爐鍛鍊了我,但真要做村民工作就得轉變思維,將心比心,還得學會‘磨’。”

在千“磨”萬練中,村裡的一項項事務逐漸明晰規範起來。通過收齊土地承包費,還清了貸款;重新簽訂了承包合同,荒廢地收回分包,保障了每年10萬元左右的集體收入;重新分地,70多戶原本沒有地的家庭分到了地,村集體少佔地,每人多分2分地,且均為一級、二級耕地,實現好澆好種好進機械;成立紅白理事會,實現婚喪嫁娶的移風易俗;逐項制定村規民約,房屋建新必須拆舊,嚴格一戶一宅;打通七條大街,將老化的PVC自來水管換成了PE管;建設了文化大舞臺,豐富百姓文化……

村容村貌美了,村“兩委”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凝聚力增強了,下一步就是要想方設法富起群眾的“口袋”。據瞭解,目前花官鎮已流轉7個村土地560餘畝,開工建設蔬菜大棚、水果大棚、菌菇大棚等溫室大棚、大拱棚90餘個。第一年是村“兩委”做示範,接下來,村民可通過資金入股、人工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參與進來。我們算了算,目前這十個棚每年純收入60萬元沒問題。雖然嗓子喊啞了,溫雲強帶領村民過好日子的底氣更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