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華髮展歷史

崇德尚學,豐碑鐫心,悠悠百年攀登不止;自強力行,學海揚波,漫漫廿載征程如歌。素有“北國之花,大學之華”之稱的北華大學,是吉林省省屬規模最大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在白山松水之間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吉林市,在時代的芳華里與時俱進,催開滿園桃李;在世紀的曙光中承古開新,扮靚北國江城。

北華大學是全國年輕的高校之一,自1999年9月合校至今剛剛走過20年的辦學歷程;同時又是最古老的高校之一,其前身四所學校都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優良的辦學傳統,辦學傳承已達113年。百餘年流風遺韻,二十載春華秋實,北華大學在歲月的長河中激流勇進,朝著特色高水平應用研究型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的建設目標一路前行。

北華髮展歷史

回眸:一座百年學府的歷史沿革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原吉林師範學院

原吉林醫學院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原吉林林學院

原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

由吉林師範學院、吉林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四所院校合併組建而成的北華大學,不僅歷史傳承淵源深遠,而且積澱了深厚的辦學底蘊。一個多世紀以來,北華大學參與並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上波瀾壯闊的文化風雲和社會變遷,以豐富的辦學成果惠及吉林大地和國內海外,絃歌不輟,賡續風華!

原吉林師範學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在清政府“廢科舉,興學堂”的新政中由吉林將軍創辦的師範學堂,開創了吉林省域內教師教育的先河;原吉林醫學院的前身是1928年由歸國華僑、吉林名醫孫宗堯創辦的吉林助產學校,為東北地區首創;原吉林林學院的前身是1952吉林省林業廳創辦的吉林省林業學校,具有省內唯一的學科優勢;原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是1920年吉林省教育廳創辦的吉林省立職業學校,是全省範圍內第一所職業學校。

數十年風雨歷程中,四所學校艱辛探索,始終與國家與民族的命運同頻共振,締造了膾炙人口的辦學佳話,成就了大批傑出人才的輝煌起點。以東北抗聯第一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巖、第二師師長兼政委曹國安為代表的抗日英烈,捨生取義,挽救民族於危亡;以遼寧省委第一書記郭峰、吉林省委書記於克、人事部常務副部長程連昌為代表的政治精英,心懷天下,為國家勵志圖強;以北京大學校長陸平、瀋陽農業大學校長張克威為代表的教育專家,立足名校,培育無數棟樑;以國學大師高亨、歷史學家藍文徵、語言文字學家孫曉野為代表的文化名人,治學成家,在國內人文學術界有廣泛影響。

北華大學舉辦高等教育較早:1948年,吉林省立職業學校發展成吉林工業專門學校,高等教育由此起步,至今已有71年曆史。北華大學的本科辦學歷史較長:1958年,原吉林師範學院、吉林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電氣化學院同時舉辦本科教育,至今已有61年曆史。北華大學的研究生教育和留學生教育走在全省前列:1984年,吉林醫學院招收第一屆臨床檢驗診斷學研究生,吉林師範學院招收第一批外國留學生,至今已有35年曆史。北華大學的辦學歷程,濃縮了吉林省高等教育發展史,也折射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脈絡。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吉林師範學院“三師工程”影響深遠,吉林醫學院檢驗本科專業全國首創,吉林林學院科學研究一枝獨秀,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在全國創新實踐大賽中屢創佳績。四所學校在21世紀的曙光中合併,組建為省屬高校中規模最大的北華大學。原四校長期的辦學實踐,也共同積澱形成了北華大學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優良傳承。艱苦辦學、薪火相傳、桃李天下,北華大學以百年老校的大家風範在新時期的吉林高教事業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北華髮展歷史

鍥而不捨、敢於奮進的執著精神,百年來一直奔湧不息,鼓舞著“崇德尚學,自強力行”的北華人實現一次又一次激情而輝煌的跨越:2004年,學校跨入吉林省重點高等學校的行列;2007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結論;2009年,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2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林業局共建北華大學。學科專業與吉林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高度契合,凝結成20年豐碩的辦學成果,使北華大學在全省高校中雄姿英發,宏圖大展。

北華髮展歷史

解讀:一座年輕學府的辦學靈魂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當如歌歲月映入百年校園,當暮鼓晨鐘迴響在青春廣場,傳承113年辦學底蘊,走過20年組建歷程的北華大學,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用歷史書寫光榮與夢想,讓現實見證豪邁與情懷,終顯“北國之花、大學之華”的風範。

作為一所多學科融合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北華大學在吉林省高等教育佈局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學校根植於豐沃的精神土壤和文化血脈,凝練了自己的大學精神,並不斷地豐富著自己的文化內涵。

“崇德尚學,自強力行”是北華大學的校訓,既反映了原四校的歷史沉澱、辦學傳統,也是新一代北華人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風貌的寫照。

北華髮展歷史

揚清風,樹正氣,一直是北華大學校園風氣的主流。學校領導班子以高度的凝聚力率先垂範,創新開拓,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創一流業績領導班子”稱號。學校各級黨組織曾獲得全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高校基層黨組織標兵、全國先進黨支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等多項榮譽,學校也被吉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高校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服務先進單位”。2018年,木材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被評為“全國高校黃大年教師團隊”。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多年來,北華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凝心聚力,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持續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升了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

學校將優良辦學傳承、優良文化傳統與當前校情和辦學需求相結合,尤其是與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建設需要進行創新整合,打造了鮮明的北華大學辦學形象,學科文化、校史文化、紅色文化、志願服務文化構成具有歷史底蘊、時代特徵和本校特色的大學文化體系,引領時代風尚,塑造師生品格。學校以“青馬工程”“大學生文明修身工程”“陽光心理·青春健康工程”等為載體,大力培育和發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帶動形成了優秀校園文化的內生土壤,被確定為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連續兩年獲得全省高校優秀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學校建立100餘個志願服務實踐基地,在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同時,唱響了志願服務的時代強音。“心泉心理協會”在汶川地震救援中表現突出,榮獲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春雨志願服務中心”義務家教21年,被授予“全國大學生十佳社團標兵”稱號;“明智之家——陽光助殘”項目榮獲全國首屆志願服務大賽銀獎,“向日葵愛心協會”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愛心助殘基地。北華人的志願服務活動融入到吉林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引領著地方社會的文明實踐。

北華髮展歷史

如今的北華大學已經凝練出“厚德仁愛、求真務實、自強不息、艱苦探索”的大學精神,形成了“傳承兼蓄、創新發展、彰顯特色”的辦學理念,以及“民主、和諧、求是、創新”的校風,“愛生、嚴謹、執著、奉獻”的教風和“尊師、鑽研、追求、全面”的學風。獨具特色的大學文化得到了師生員工的集體認同,培植了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精神追求,也成為全體北華人的獨特標誌,使全新的北華正以驕人的英姿崛起於長白沃野,屹立於全國高校之林。

北華髮展歷史

聚焦:一座實力學府的時代貢獻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根植於長白沃土,開拓廣闊辦學空間。北華大學立足吉林,著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秉持“人才至上、發展第一、服務吉林、強大北華”的發展理念,面向全國,堅持開放式辦學,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科建設、強化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學校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為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助力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多年來為吉林省和全國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各行各業人才,形成了“一線實用,落地生根”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一體多樣性、創新實踐型”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中,學校獲得的榮譽不勝枚舉:國家大學英語改革示範學校、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培訓基地、全國首批卓越醫生和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項目改革試點高校、全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優秀高校、中俄醫科大學聯盟首批盟員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學校、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學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吉林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吉林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吉林省“雙創”示範基地和吉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這一項一項榮譽也詮釋著北華大學日益提升的辦學美譽和社會影響力。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學校5次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

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北華髮展歷史

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級實踐教學平臺為引領的國家級、省部級和學校三級基地支撐體系日臻完善,形成了“挑戰杯”、電子競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龍舟賽等系列品牌。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累計獲得5項一等獎,“創建省級大學生科技創新示範基地的研究與實踐”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讓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夢想可望而又可及。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學校龍舟隊多次獲得國際及全國龍舟比賽冠軍

北華髮展歷史

全部由在校生組成的北華大學龍舟隊在國際、國內重大龍舟賽事中先後獲得金牌65枚、銀牌58枚、銅牌41枚。2013年包攬了中國龍舟公開賽總決賽和中華龍舟大賽總決賽的冠軍,成為該年度名副其實的龍舟“雙冠王”。在2017年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上代表吉林省勇奪兩枚金牌,受到吉林省政府994.8萬元的獎勵。

北華髮展歷史

服務國家和吉林省發展重大需求的使命,催生出北華大學波瀾壯闊的科研氣象。多學科融合創新,國家級和省級平臺縱橫聯合,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務,不斷提高科技貢獻率。針對農林剩餘物製造的環境友好型人造板存在膠合性能差、甲醛釋放量高和尺寸穩定性差等國際性技術難題,圍繞膠黏劑、乾燥技術、生產工藝及設備等關鍵技術進行系統研發,經過十餘年的產學研攻關,形成了完整的農林剩餘物製造超低甲醛釋放人造板關鍵技術體系,實現了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果在國際領先。林火預測預報技術與應用成果為長白山林區實現38年無重大森林火災提供技術支撐;東北森林碳儲量固碳速率及潛力研究為國家碳公約談判提供數據支持;利用長白山藥用動植物研發系列保健品和附屬醫院為吉林省醫療健康產業提供研發成果和醫療技術。層出不窮的科研成果,轉化到吉林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也在持續提升著北華大學服務社會的貢獻率,系列成果被納入區域發展的“智囊”,長吉圖旅遊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的政策諮詢報告《關於合力打造吉林長白山特產品牌大省的建議》和《北華大學關於吉林旅遊產業發展問題的八點建議》分別受到省委書記和省長批示。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主持的《長白叢書》歷經36載共出版116部、5000餘萬字,成為國內外東亞史研究的必備資料,在國內外史學界有重大影響;世界史學科系列研究成果為國家制定東亞外交政策提供了文獻及學術支撐。

北華髮展歷史

成立國家首家綜合性大學背景下

多學科融合的冰雪學院

多年來,北華大學在冰雪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運動員、裁判員和冰雪運動管理人員。僅近五年,北華大學學生就在世界盃、亞冬會、全運會等國際、國內冰雪項目比賽中獲得金牌38枚,5名學生代表國家參加了冬奧會和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2018年12月,北華大學冰雪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冰雪學院依託學校多學科優勢和吉林區域特色體育產業與資源,樹立“大冰雪”教育理念,打造“冰雪+”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本科及研究生層次的高水平冰雪體育運動、冰雪體育運營管理、冰雪場地工程、冰雪運動康復、體育外語、冰雪藝術、冰雪體育傳媒、冰雪園林、冰雪旅遊等應用型專業人才,以滿足北京冬奧會及冰雪運動進校園、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助力國家和吉林省冰雪產業發展。

北華髮展歷史

中外音樂交流會

北華大學始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敞開國際化辦學視野,築起人才高地,與20個國家的65所院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交流與合作關係,與韓國江原大學共建了孔子學院,構建中外合作辦學和學生聯合培養體系。近三年派遣近800名在校本科生赴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交流培養。同時,學校也吸引著海外學子關注的目光,常年在校留學生700餘人,留學生規模、結構和發展速度進入全國百強。2014年,學校成為吉林省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同時躋身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接受孔子學院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臨床醫學(英語授課)本科專業來華留學生教育資格校,被評為全國第二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全國來華留學生教育先進集體。

今天的北華之所以聲名遠播,還得益於遍佈大江南北、五洲四海的20萬校友,他們有國際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各界行業翹楚,還有成功企業家、世界冠軍和紮根基層的群星,尤其是吉林省的各行各業,處處活躍著北華校友的身影。他們共同傳播著北華的辦學聲譽,也詮釋著一所高校以獨特、不可或缺的力量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北華髮展歷史

展望:一座創新學府的美好未來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北華髮展歷史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北華大學組建20週年暨辦學傳承113年,北華大學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期、深化綜合改革的攻堅期、強化內涵建設的決戰期。全校上下正搶抓國家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的發展機遇,克難攻堅,奮勇向前,全力推進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建設進程。

學校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教育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以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幹部隊伍為保障,以打造高層次科研平臺為支撐,以國家級高水平項目和成果為標誌,抓緊抓好“雙一流”建設和高教強省戰略機遇,紮實推進綜合改革,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辦學,加快實現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北華髮展歷史

校訓石

“崇德尚學,自強力行”的北華人立足校情,確立出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大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技創新水平、服務社會貢獻率、文化傳承創新能力和國際合作與交流格局,走特色發展之路,在以質量提升為核心要素的內涵建設上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形成合力,驅動學校辦學核心競爭力、綜合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

在“十三五”規劃即將進入收官階段,北華大學這“一盤棋”的局勢也漸漸明朗: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教師隊伍水平與貢獻力明顯提高;解放思想,深化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社會競爭力明顯提升;專業結構進一步調整與優化,打造一批品牌專業,專業的社會影響力明顯增強;優先建設一流學科、優勢學科,學校的科研水平、學術地位明顯提高;發揮綜合性大學優勢,服務吉林的能力、水平明顯提升,社會影響力明顯擴大;樹立“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建設適合人才成長與發展的大學文化。

新時代賦予北華大學以全新的辦學追求,實現特色高水平應用研究型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的建設目標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事業,更是全體北華人光榮的歷史責任。承載著無限希冀與夢想的北華人,正凝聚發展動力,激發辦學活力,攜手同心、砥礪前行,銳意創新、信心滿懷地續寫著一個多世紀的教育史話。

執起“奮進之筆”,擘畫耀眼榮光,未來的北華大學必將在吉林教育史上書寫新的輝煌!

本文源自北華新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