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湖北對信陽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信陽一直被“虹吸”

因為地理的原因作為河南省最南部的地市,距離省會鄭州的距離要遠於湖北省會武漢,也正是如此很多信陽朋友都會認為湖北經濟的發展好壞或許對於信陽的經濟發展更有影響力。那麼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湖北對於信陽的經濟幫助僅限於多點旅遊支持,其他的就不用多想了

目前來看湖北對信陽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信陽一直被“虹吸”

信陽美景

第一、從旅遊收入和人次來看信陽的旅遊業發展迅速,但是多數旅遊的人數還是來自於河南省本地,外來的人口不足。根據2018年的數據顯示,信陽全年共接待遊客4243.2萬人次,國內遊客4241.3萬人次;為什麼說來自於信陽旅遊的多數說河南本地人?這點從各個省份的旅遊支持和宣傳上就可以看出來端倪,經常路過河南鄭州火車站的朋友應該知道,在地下走廊裡面的宣傳基本上都是河南省內各地市的旅遊簡介,比如:信陽雞公山等都在被積極的宣傳中,因為工作原因也經常路過武漢火車站,很抱歉的是基本上武漢宣傳的也是本省內的旅遊景點。從宣傳就可以看出來,地方都是自私的,武漢或者湖北不會傻到白白給一個河南的地市做景點宣傳。

目前來看湖北對信陽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信陽一直被“虹吸”

信陽靈山風景區

第二、湖北和河南作為中部重要的省份,本身之間的競爭就大於合作。可以說兩個省份之間的競爭從經濟、產業、資源到政策等都是全方位的,可以說兩個省份的相似程度太多了。這樣的競爭不僅僅在省份之間,基本上也在省會城市之間,從我很早的時候就有一種記憶,鄭州一直以武漢作為主要的競爭對手。包括對於兩個省份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知道,跟山東、河北等省份官方活動很頻繁不同,基本上很少看到河南與湖北之間有什麼大的互動。可以說這兩個省份之間的競爭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這樣的背景下信陽的發展要寄託於湖北,不得不說有點異想天開。

湖北的經濟發展好的情況下,那麼也就意味著信陽的人口、產業和資源流失更加嚴重

第一、人口、資源和產業都是向發展更加好的城市自動流入的,這點從很多信陽人向武漢和鄭州流動就能看的很明顯。甚至有信陽本地的朋友說,超過60%的外出信陽人都是去了武漢,不去追究這個數據的真實度,不過信陽人口流出到武漢確實是事實。這樣的情況也就說明了,如果說湖北的經濟發展越好,那麼信陽的人口、產業和資源流出就越厲害,這點毋庸置疑。

目前來看湖北對信陽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信陽一直被“虹吸”

信陽茶田

第二、信陽這樣的省份交界城市要想發展的好,必須立足於本身特色優勢,留住人和產業。很可惜的是包括河南省在內大力支持的信陽毛尖茶至今仍然沒有成為支柱產業,信陽本身的旅遊資源優勢也沒有挖掘充分,不得不說信陽如今的發展情況與當地的領導不力有很大關係。5年前一次出差路過信陽下面的一個縣,簡直與南方的鄉鎮都差得遠,不知道今天信陽發展情況怎麼樣,只能說仍需繼續努力。

要知道城市經濟發展從來都是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多。

綜上,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都是立足於自身優勢後,然後才能獲得省和國家的政策支持的,前提是自己有一定的優勢出來,不得不說信陽目前的優勢是有,但是不明顯。不用說湖北發展好了,哪怕就是信陽周邊的地市發展比信陽好了,信陽的人口和產業流失都會更加嚴重。這樣的情況下,信陽的發展就是一句空話(沒有人和產業還發展什麼?)。原創不易,歡迎關心城市發展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