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0歲職場達人告訴你:做事先做人,但不同階段“做人”不一樣

我可以用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學會怎麼樣把一件事情做好。可是,我用了大半輩子,卻還不能保證自己已經學會了怎麼做好一個人。

因為:每個階段的“做人”不一樣,每個階段我都需要重新學“做人”。

作為管理者的角度,一開始,我總是關注於下面員工的工作能力如何,哪些員工做事情更高效、工作能力更強,哪些員工則相對比較低效、工作能力更為不足。在我看來,只有工作能力強的人,才能在職場上走得更長遠。

所以,開始的時候,我總是更偏向於提拔那些在我看來工作能力很強的人,哪怕有些人並不是我那麼喜歡的。對此我在心裡有種莫名的虛榮,認為自己已然成為一名公正的領導,做到用人不唯親。

可是,我卻遭遇到了苦果,我提拔起來的一個員工,在外界看來是我親手帶出來的員工,卻在成為主管後,認為自己的能力比我還要強,屢次在公開場合和我叫板,甚至於鬧得公司上下都知道。

痛心,慚愧,甚至於無地自容,在這些情緒的衝擊下,我並沒有去責怪他人,而是陷入對自我的反思中。我開始儘可能客觀去審視一個事情:

在職場上,也許有些東西比工作能力更重要,而它,便是我們要懂得做人。

一個40歲職場達人告訴你:做事先做人,但不同階段“做人”不一樣

01

剛入職場,從做事開始,慢慢知道“做人”的重要性

職場初期“做人”的概念是:如何去做好一個具體的事情,同時懂得做人,不得罪人。

回想起來,我們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大家的關注點更多都是在怎樣把事情做好,我們談得更多的是,誰的業績表現最好,誰的工作效率更高,誰的工作能力更強。

畢竟,決定我們的薪酬收入和發展的,也確實是看我們在崗位上做出了哪些價值和貢獻,也就是我們的工作能力。

這個階段,我們也常常吐槽別人,“只會討好領導”、“夾著尾巴做人”、“一點也沒自己的想法”……

這一點,如果你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你會感受得更明顯,由於我和下屬的關係還算可以,他們在我面前也是挺放得開,常常吐槽職場上的各種人際、潛規則等等。

可以說,在職場初期,我們認為“做事”比“做人”更重要,甚至於有些瞧不起那些為了生活低聲下氣的人。

這並沒有什麼錯,只是,如果我們想要往上發展,成為相對成功的職場人士,我們就要開始轉變思維:懂得做人比懂得做事,對職業發展具有更決定性的作用。

一個40歲職場達人告訴你:做事先做人,但不同階段“做人”不一樣

二、職場中期的“做人”,使我們擁有更多發展的機會,避免陷入瓶頸期

職場中期“做人”的概念是:當好一個“媳婦”角色,上傳下達,同時懂得做人,知道管人。

如果說懂得做事,決定了我們在職場初期階段的薪酬和收入。那麼,懂得做人,則決定了我們往職場中期發展的機會。

當你到達中層管理者的角色,你會發現,大部分同等級的人對“討好領導”、“夾起尾巴做人”、“遵從領導的安排”等行為,有了更為客觀的看法。

我就有深刻的體會,當我們再討論這些行為的時候,我們開始在想,這些行為能夠長久存在於職場上,難道真的是因為上面領導都很容易被哄騙嗎?

以我接觸過的大部分高層來說,並不是的,大部分高層雖然不能說睿智,但也比我們要精明許多。他們會更喜歡懂得做人的中層管理者,主要有下面兩種因素:

1、基層員工需要把事情做好,中層幹部需要把人管好

在職場上,如果你看到能力強的人沒被提拔上去,反倒是能力一般的人升上去做主管,千萬不要驚訝,也不要吐槽,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常見了。

一直以來,不少職場人士都在吐槽這種現象。但是,從存在即合理的角度,大家難道不想探討背後的原因?

事實上,如果你從中層管理者的角色來看,就沒那麼難理解了。如果說高層的角色是制定方向,下層員工的角色是執行到位,中層管理者就是連接高層和下層員工的橋樑,將方向轉化為具體的工作,交給下面的人去做,並保持上傳下達的溝通方式,確定順利開展,團隊運營運行。

所以,中層管理者並不需要工作能力很強的人,而是需要懂得把下面管好的人。因此,懂得做人就尤其重要的了,只有先懂得做人,才知道如何管人。

2、中層管理者需要協調上下,處理好各級關係,甚至於偶爾背鍋

中層管理者的另外一重要角色就是協調上下級,上級壓下來的任務,交付給下面的人去做。聽起來多簡單,就一個“傳令兵”的角色。可是,真正做起來,太”南“了。

以前就經常遇到的,上面安排一個任務下來,這幾晚都要留下來加班,下面一片唉聲嘆氣,總認為公司又在壓榨員工的勞動力。這時候,中層管理者就要站出來安撫情緒,讓下面的員工理解公司的決策,積極完成任務。

如果安撫不了情緒,也不能讓員工將怨氣對著公司,自己還得站出來替公司背鍋,樹立公司正面的形象。

試想,如果中層管理者總是責罵下面的人,並且還在員工面前將工作量大、需要加班的責任推給上面。那麼,這樣的中層管理者,誰敢用?

所以,面對以上這兩點,你作為高層,你會提拔一個懂得做事,還是更懂得做人的員工成為中層管理者?答案肯定是後者。

在職場中期,懂得做人,協調好上下級,管好下面的人,才能體現出我們的價值,從而獲得更多發展的機會。

一個40歲職場達人告訴你:做事先做人,但不同階段“做人”不一樣

三、職場頂峰:用一輩子做人去做一件關鍵事

職場頂峰“做人”的概念是:你不懂得做人,怎麼可能用好別人?所以,學會先做人,然後去用人

說實話,你見過那個公司高層整天撲在一線做事的,這根本就不可能嘛。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在遠方》,主角劉燁在創辦快遞公司後,就沒見他跑過快遞,他學了談判心理學,到處拉贊助,在飯桌上跟人談合作,在會議上和專家討論等等。可以說,他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跟不同的人進行博弈。在這個過程中,懂得做人就很重要了。公司困境時,他知道拜訪行長要貸款,他也知道面對保劍鋒的收購,什麼時候該示弱,什麼時候該強勢。

所以,當我們站在職場的頂峰時,實際上我們需要比別人更懂得做人,才知道怎麼用別人。用一輩子做人,集合資源和人才,去做一件關鍵的事情。

說個遠一點的,三國的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僵持不下的時候,許攸因被袁紹羞辱,跑去投靠曹操,曹操一聽,來不及穿鞋便激動的相迎而出,最後有了許攸的消息和計謀,曹操打敗了袁紹。可見,曹操多懂得做人,而袁紹則自以為高高在上,卻沒想到會因為一個被自己羞辱的謀士而落敗。

這樣的故事,在史書上,在影視上一抓就是一大把,都再提醒著我們,即使你身居高位,懂得做人還是十分重要,甚至於在關鍵時刻決定了生死存亡。

同時,身為公司高層,想要下面的人,尤其是中層骨幹跟隨你,也要懂得做人,比如:

1、對跟隨你的員工,我們能帶給他們更好的薪酬福利和發展。

2、對公司的管理,我們有人性化的一面。

3、扛得起責任,出事了果斷站出來。

4、深通人性,做到如何最大化用好一個人,同時又有必要的“保險閘”,防止未來失控。

5、知道如何合理拒絕部下不現實的想法,同時又不損傷他的積極性。

6、會打造一個合理的親民形象,同時又具有權威性。

以上這些,都是非常高難度的“做人”,因為很多是相互矛盾的東西在一個人身上體現,例如:親民和權威。所以說:

學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情。

但不管怎麼說,一個領導,越懂得做人,下面的人就越願意跟隨。同時,公司的高層,越懂得做人,越能夠為公司的發展爭取更多的資源和平臺。

最後,總結一下:

做人和做事從來並不矛盾,一個職場人應該這麼理解做人和做事的關係:

1、首先根據不同的職場階段,給自己階段性定位,預定一個人設。

2、通過做事,達到這個預定人設。

3、然後,重新考慮未來新階段怎麼做人,把人設提高,作為下一個更高階段的初始新人設,繼續再開始做事,往新人設努力。

是人-事-人-事-人...的這麼一個過程。

一個40歲職場達人告訴你:做事先做人,但不同階段“做人”不一樣

最後,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學習委猿,多年職場高管經歷。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啟發,可以關注我一下,這樣,我們可以相遇在新的文章中互相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