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歌曲《我的祖國》的真實故事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一曲無比經典的《我的祖國》,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陪伴中國人民走過了半個多世紀。



一開始,它僅是電影《上甘嶺》的導演沙蒙“連環催”著喬老爺要的一首電影插曲,卻在詞曲作者兩人極為用心地“折騰”中,迸發出了極強的生命力。

一個關於歌曲《我的祖國》的真實故事


尤其是對上世紀50、60年代的人們來說,《我的祖國》無論是樸實的歌詞,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聲,還是背後傳遞出的濃厚情感,都是深深烙印在心中的。同時,在那個年代也發生了許許多多與歌曲有關,令喬老爺自己至今都難以忘懷的真實故事。
1962年11月,在某南疆邊境線上,上萬名歡欣鼓舞的人民群眾在此聚集,人山人海的場面相當壯觀。他們手捧鮮花、翹首以盼,準備迎接剛剛打贏邊境保衛戰的將士們凱旋歸來。當看到英雄們的身影出現時,現場眾人都激動不已,但還沒過多久,大家卻都安靜了下來……
原來,當他們看清走近身來的大部隊時,見到一個個被抬在擔架上的傷病員時,看到昔日身姿挺拔,精神飽滿的戰士,如今卻個個身上帶著戰爭摧殘的痕跡時,淚水頓時充斥了眼眶。原本激情的鑼鼓、舞動的鮮花、甚至激昂的口號,在此刻都忍不住停了下來。

一個關於歌曲《我的祖國》的真實故事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突然,從隊伍中的某個擔架上,傳來了《我的祖國》的歌聲,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一位擔架上的戰士,頭部被繃帶包得滿滿的,甚至還有些鮮紅的血浸透出來,但他的歌聲充滿了美好,充滿了堅定。

一個關於歌曲《我的祖國》的真實故事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反應過來的歡迎者們,接過了他的歌聲,用滿腔炙熱的情感,把歡迎儀式的現場變成了歌聲的海洋。氛圍終於恢復過來了,有人流著淚,有人帶著笑,但彼此間的情感卻極為自然地連接到了一起,全場都沉浸在了這“一條大河”之中……


一個關於歌曲《我的祖國》的真實故事


後來再提及這件事情,喬老爺仍是感慨萬千。他表示,在剛剛寫完《我的祖國》時,自己怎麼都預料不到它能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歌中那份對祖國美好未來的憧憬和信心,那份最為樸實的情感,確實是自己深有體會的,也因為有了它,《我的祖國》才能被人們所接受,一直傳唱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