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漢語言,漢族,源於何地?》

漢語言是漢族創造的語言。漢族是我國56個民族人口眾多的民族,歷史悠久,是以華夏族為基礎發展而形成的,在各民族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於研究漢族及其語言起源於何地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有關資料,漢族及其語言不是源於一地,而是經過近3000年的歷史融

和發展而形成的。

為了討論這一問題,我們先談談漢族和漢語言的產生,發展和形成,也許,

從中我們能夠得知,漢族及其語言起源於何地了。

一、 漢族的產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是一不斷戰爭與文化的融和。

原創首發:《漢語言,漢族,源於何地?》

夏族,華族,蚩尤等群族分佈圖

1、公元前約4000年時,漢族產生之前各大民族的分佈情況。

(1)、夏族。居住在黃土高原北部(首都,今寶雞市),緊鄰河西走廊青藏

高原居住著的古藏緬族。

(2)、華族。居住在晉南關中洛陽一帶(首都,今淮陽縣)。

(3)、蚩尤族。居住在淮河以南和漢江流域。

2華夏族的產生

公元前約2700年,夏族黃帝東進,戰勝華族炎帝,並在今新鄭縣定都。後來夏華二族聯手將漢江和淮河的(今涿鹿縣)蚩尤滅掉,佔據整個中原,華夏二族逐漸融和成華夏族,華夏族產生。

原創首發:《漢語言,漢族,源於何地?》

涿鹿之戰圖

3、夏王朝的建立。禹的兒子啟破壞禪讓制,建立了聯邦制的夏朝,定都登封縣,這是華夏族歷史上頭個國家。夏國所直屬的領土只包括中原和晉南。夏族老家黃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已經被藏緬族和吐火羅人佔據,yi留在當地的夏族接受異族的殖民統治。

4、東夷族。公元前1550年,居住在今商丘北一帶的商部落(當時稱東夷)滅掉夏朝,成了中原的主人。東夷在血緣上介於華夏族和通古斯族之間,外貌上與華夏族區別不太大,他們的區別主要在文化上,可稱為華夏別支。經過500年統治,商部落完全華夏化。

5、周朝滅商。公元前1050年,周部落滅商,建立了強大的周朝,周的領土比商朝多了關中和燕國。

6、秦朝。秦是東夷的一支,戰國時徹底華夏化。楚國統治者是黃帝祝融氏後代,國民則屬於蚩尤後代,與華夏族則有濃厚的血緣親屬關係。秦滅六國,華夏族與楚人相融和。秦始皇將大量華夏族楚族遷移到河套。後來的匈奴、西部鮮卑的國民中都很多華夏族血緣者。

原創首發:《漢語言,漢族,源於何地?》

楚漢戰爭

7、西漢。西漢時,發生了中國古代史上有名的“楚漢戰爭”。接著一個以華夏族為基礎的新民族漢族產生。漢代的漢族是由華夏族與東夷族、楚族融和而成的,有部分羌族的血液。

以上就是漢族這一族稱,得名於漢朝的因由。它是上古傳說中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兩個部落的後裔,是當今世界上一大民族。因漢朝以“漢”為國號,是因為其開國皇帝劉邦曾被封為漢王,所以謂之漢族。

至此,漢族正式存在了。這一新民族漢族的誕生,不是來自於一個地方,而是來自於黃河一大支流渭水和長江的一大支流漢水,這才是自古以來漢民族的發源地,才是由渭水、漢水流域自西向東走向黃河、長江的各族流民,所書寫的一部中華古典文明曲折而輝煌的歷史。

以上得知:漢族是以中原地區原始文化(華夏文化)共同體為核心,是在長期流變過程中,與各地區族群的接觸而凝結成的族體。這不是任何人能主觀臆造的,完全是由漫長的歷史過程自然形成的。

原創首發:《漢語言,漢族,源於何地?》

中國漢語言分佈圖

二、漢語言的產生與形成是與各民族間文化交融的漫長曆史過程。

事實證明:漢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在遠古,中國境內居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有著不同的祖先、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傳統。但是,各民族在長期相處和鬥爭中,分分合合,終於在大融和趨勢下逐步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華夏族。漢語言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

1夏朝。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一個朝代(約公元前2100年—公元

前1600年),黃帝族的語言發展到夏禹時,已由氏族共同語逐漸發展成為部落聯盟的共同語。

原創首發:《漢語言,漢族,源於何地?》

黃帝和炎帝

2商朝。商王定都殷墟後,形成了以殷墟話為核心的共同語,從商代甲骨

文所呈現的面貌來看,漢語的基本要素這時已經具備了。

3周朝。周本是商王朝的一部落。武王滅商建立了周王朝,接受了商人的

甲骨文,並和商的語言融和。周王朝統治時期,諸侯國之間相互征戰,形成了地域上的幾大集團,為滿足各諸侯國之間的交往形成了一種在夏朝語言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各地都能通行的“雅言”,即洛陽一帶的方言,在當時起著共同語的作用。

4、春秋戰國。這一時期戰爭頻繁,但生產發達,商業興盛,各地民間交流

往來,鄰近國家的語言更為接近,大約周、鄭、曹、許、陳、宋、魯、衛、齊等地有了區域的共同語,主要以一地的語言為粗略的基準,不同地域的人之間,說著各方言,各區中勢力較大,雖或多或少有差別,但其語言還是能夠進行交流的。

5、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對語言文字影

響較大的便是“書同文”的政策,使得漢語言在書寫形式上進一步固定下來。

6、漢朝。漢朝建立後,社會平穩發展,國力強盛,出現了長安、洛陽、

臨淄、成都等大商業都市,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向共同語靠攏,在文化上儒家經典的傳習使漢語言書面語進一步趨向規範和統一。西漢揚雄的《方言》把沒有地域所限的語詞稱作“通語”“四方之通語”“凡語”,其實就是漢代的共同語。

原創首發:《漢語言,漢族,源於何地?》

中國漢語言文化

漢語言就是這樣,經歷過了3000年的演變,長期的文化交融基本形成,並向著共同語方面發展完善。至此,我們看到,漢語言是在各民族語言文化交融中產生,發展而形成的,不是在一個區域內,或民族中。

總之,漢族和漢語言不是在一個民族,一處區域或地方產生,發展而形成的,而是,在多民族多區域多地方,在一起共同不斷交融誕生成長到今天的。因此,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傳統漢語言文化,把它繼承發揚光大!

《漢語言的起源》。作者徐山。199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國史綱要》。作者翦伯贊。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