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竹排明镜里,一竿撑破水云天——千年修建灵渠中的智慧

在广西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之美誉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了湘江漓江水系——它连接了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和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

灵渠是古人智慧的象征,而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斗门的建设。由于有了斗门这种设施,成为古代一大奇观。正如《徐霞客游记》中所载:

灵渠至此细流成涓,石底嶙峋。时巨舫鳞次,以箔阻水,俟水稍厚,则去箔放舟焉”,可见其作用。


今日看来,仍觉奇妙,在两千多年前,那可真称得上是天才的手笔。

江上竹排明镜里,一竿撑破水云天——千年修建灵渠中的智慧

(灵渠)


一 历代修建灵渠的情况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准备攻克岭南,可在统一岭南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其中主要的就是山高路远,军需物资运输难。这也大大降低了秦军的攻击效率。

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命修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史禄监工修建的灵渠凿成,收到奇效,秦军势如破竹,迅速统一岭南。

到了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反叛朝廷的交趾女子征侧、征贰时,灵渠得到疏浚。

唐宝历元年(825年),灵渠渠道崩坏,舟不能通。桂管观察使李渤下令修建大、小天平,使河水分流进入南、北渠道。并在南、北渠道上设置壅高水位以利通航的建筑物斗门(又称陡门)。

江上竹排明镜里,一竿撑破水云天——千年修建灵渠中的智慧

(灵渠位置图)


唐咸通九年(868年),鱼孟威,桂州刺史经过灵渠时,见渠湮圯,桂人复苦,感慨良多。遂于是年九月兴工重修,次年十月完工。

此次重修,总计用工5.3万余个,费钱530余万,“其铧堤悉用巨石堆积,延至四十里”。鱼孟威将沿河40里用石块砌堤岸,用大坚木做成木桩植立为斗门,斗门增至18重,方通巨舟,大为民利。后人为表彰其功,列为“四贤”之一以祀。

《桂州重修灵渠记》就是专门用来记载此盛事,作者是鱼孟威。《桂州重修灵渠记》是一篇散文,完整地记录了修缮灵渠工程的全过程,对后人来说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由于《桂州重修灵渠记》这篇文章过长,我只好节选几段,姑作参考。

《桂州重修灵渠记》唐·鱼孟威年代寖远,陡防尽坏,江流且溃,渠道遂浅,潺潺然不绝如带。以至舳舻经过,皆同奡荡,虽篙工楫师,骈臂束立,瞪眙而已,何能为焉。惟仰索挽肩排,以图寸进。......凡用五万三千余工,费钱五百三十余万。固不敢侵正赋以竭府库也,不敢役穷人以伤和气也,皆招求羡财,标示善价,以佣愿者。自九年九月兴工,至十年十月告毕。其铧堤悉用巨石堆积,延至四十里,切禁其杂束筱也;其斗门悉用坚木排竖,增至十八重,切禁其间散材也。浚决碛砾,控引汪洋,防阨既定,渠遂汹涌。虽百斛大舸,一夫可涉。由是科徭顿息,来往无滞,不使复有胥怨者。......况余所为,未增丘山一块矣,又何敢当诏书之美也。今予所记重修,非为名也,只要叙民之艰苦实由斯渠,冀后之居者不阙其修,行者不毁其修,长利民而已。


唐代之后,官方也多次对灵渠进行重修和维护,使灵渠在很长时间内发挥着它的作用。

二 灵渠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上竹排明镜里,一竿撑破水云天——千年修建灵渠中的智慧


湘江和漓江两条河流的流向并不相同,选择两条河相距最近的点开凿,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灵渠初修时,史禄便发现广西兴安县附近正是两条河相距最近的点,于是便选择了这个地方。

灵渠是由北渠和南渠组成,修建灵渠时,史禄先在湘江中筑起一道石堤,将湘江一分为二,流入南渠和北渠。北渠短而南渠长,所以南渠就逐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灵渠。

唐代,经李渤和鱼孟威两次重修后,灵渠的组成部分更多了,更复杂了,它是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斗门、堰坝、秦堤、桥梁等主要部分组成。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

1、铧嘴

铧嘴位于海洋河拦河坝的上游,由于前锐后钝,形如犁铧,故称“铧嘴”。铧嘴与大、小天平衔接,其主要作用在于分水——把海洋河水劈分为二,一由南渠而合于漓,一由北渠而归于湘。

2、大天平、小天平

铧嘴下游是拦截海洋河的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大天平与小天平衔接成人字形。小天平左端的南陡引水入南渠;大天平右端有北陡,引水入北渠。

3、斗门

最“华丽”的组成部分,莫过于斗门。

斗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壅高水位,蓄水通航,具有船闸作用的建筑物。从现存的斗门看,其结构是:两岸的导墙采用浆砌条石,两边墩台高1.5~2米,形状以半圆形的为多。斗门之间的距离,近的约60米,远的2公里。塞陡工具由陡杠、杩槎(俗称马脚)、水拼、陡簟等组成。

三 斗门过船原理分析


江上竹排明镜里,一竿撑破水云天——千年修建灵渠中的智慧


斗门的作用与船闸类似,主要用于壅高水位,蓄水通航。

那么,斗门是让船通过的,发挥作用的呢?

在平时,放下斗门,灵渠里的水就被分段,一段一段的储存起来,就如同像阶梯一样,一级一级地储存。当船只溯游而上时,先关闭后(斗)门,开启前(斗)门,让上级的水流下来。

根据连通器原理,水很快就会流平,此时船只就可以轻松驶过前门。等船只通过后,就可以关闭前门,进行一次新的循环。灵渠就靠这种方法让船只“上台阶”,实现由低处向高处走。如果船只从高处往低处走,就采用相反的方法。

这种思路,无疑是十分超前和独特,并一直沿用至今。在今日的三峡大坝上,还在使用这种方法过船。

三峡大坝位我国重庆市到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大坝。长江上每天来往船舶繁忙,3000吨以下小船,可以通过三峡大坝垂直升船机快速通过三峡大坝。3000吨以上船舶则需要逐次通过五级船闸。

江上竹排明镜里,一竿撑破水云天——千年修建灵渠中的智慧


五级船闸的运行方式是:如果船从下游驶来,则先让船舶进入五号闸室;关闭下闸门,输水系统充水抬高闸室水位,当水位与四号闸室水位齐平时,打开五号闸首人字闸门,船舶就轻松驶入上一级闸室。如此上升,直至驶出一号闸室,进入高峡平湖。这个永久船闸的设计很科学,有两条道,一边上行,一边下行,互不干扰。

如此看来,虽然时代有变迁,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般的进步,但灵渠上古老的“斗门过船”方式,依然以它的实用性和低成本性,得以在时光的洪流中傲然挺立,在长江三峡上继续散发祖先们的智慧。

四 斗门的其他应用


斗门除了在过船方面有很大用处,对引水灌溉也有不少帮助。唐朝版图辽阔,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种植规模十分庞大,农作物在某些生长周期内,需水量迅速提升,而灌溉行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斗门可以很方便地引水灌溉,根据敦煌石室发现的《水部式》记载

诸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助引取。 其斗门皆须州县官司检行安置,不得私造。


江上竹排明镜里,一竿撑破水云天——千年修建灵渠中的智慧


也就是说,当水面低于当地的地平面时,不能“当渠造堰”,肆意拦水。而要选择上游高处的水,用斗门来“一级一级”向下提水。当水面高于当地的地平面时,如果需要灌溉,可以暂时打开堰,但要预知灌溉亩数,不能多用,灌溉完毕就要立即关闭。

唐朝还专门设官来管理斗门灌溉。唐制,凡是京畿之内重要的堰堤,皆有丞一人,专掌其事。每渠还置渠长或斗门长各一人,在浇田时,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

在地方州县,同样设置了渠长和斗门长,还建立了考核制度。其州县长官及都水官司不时巡察。如果渠中水利用的好,农业发展,抑或是用水不均平,甚至“虚弃水利”以致农业荒废,都要计入渠长和斗门长的年功功过考评,还是很严格的。

江上竹排明镜里,一竿撑破水云天——千年修建灵渠中的智慧

五 总结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值得称道的是有了斗门这种设施,故能使灵渠能浮舟过岭,成为古代一大奇观。

时至今日,灵渠上古老的“斗门过船”,依然以它的实用性和低成本性,在长江三峡上继续散发祖先们的智慧。

参考文献: 《水部式》​《桂州重修灵渠记》《徐霞客游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