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綠地集團蜀峰468超高層位於天府之國的成都三環路以東,佔地面積24530㎡,總建築面積456284㎡,建築高度468m,地上101層,地下5層。項目旨在打造集商務、辦公、娛樂、酒店等為一體的城市樞紐,產品涵蓋甲級辦公、CEO行政公館、五星酒店、天際會所、國際會議中心、商業、公寓等。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綠地蜀峰468項目是一個複雜的超高層系統,結構系統為核心筒+鋼骨柱+外伸臂桁架+外圍支撐+水平支撐,機電系統採用中央空調、防霾除塵、中水雨水回用系統,外立面採用異形單元式玻璃幕牆系統,屋面設置有直升機懸停系統,每一個專業內又包含有眾多的複雜子項。


為此本項目採用了先進的建築信息化技術BIM對建築的各部分進行了綜合的全過程的修建模擬和運營模擬,涵蓋建築、結構、幕牆、機電、施工以及後期運維等各方面。小編今天就帶您去看BIM在綠地成都468項目中的系統性應用,看BIM如何繪製最美城市天際線!

01 結構篇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複雜節點

綠地蜀峰468超高層結構構件複雜,鋼結構貫穿整棟建築,結構型鋼用量重達5.5萬噸,鋼板最大厚度120毫米,最重異形節點95噸,最重鋼杆件42噸。大量的三維非正交節點,使得結構構件和內部的鋼材和鋼筋在定位、長度、彎折位置等都進行了精確的模擬才能實施,常規技術很難達到。

採用BIM技術,對可能影響鋼筋下料、鋼結構加工以及會對施工進度產生影響的部位進行預警分析,對每一根鋼材、每一根鋼筋進行準確定位,發現問題,優化節點設計。


本項目通過BIM發現存在樑柱箍筋與型鋼腹板碰撞、柱縱筋與型鋼翼緣碰撞、鋼筋錨固長度不足、節點鋼材密集難以澆築混凝土等諸多問題,並將優化建議及時傳遞給相關設計方進行調整,保證設計合理性的同時節省了工期。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塔樓基礎

蜀峰468超高層豎向荷載重達50萬噸,基礎體量大、埋置深。塔樓採用樁筏基礎,筏板整體厚度為4600mm,樁基為113根人工挖孔擴底樁,樁身直徑1800mm,擴底直徑3700mm,樁深20米,單樁承載力45000kN。

超厚筏板混凝土一次連續澆築3萬立方米,為了保證施工的連續性,必須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前分析,藉助BIM技術建模,有效的發現並解決筏板變標高位置不合理,與樁發生衝突等情況,共優化避讓問題34處,相對於常規方式,節省工期近17天。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管線穿洞

超高層建築內佈滿了複雜的機電管線,大量的管線洞口需要在鋼板、鋼樑上預留並在工廠一次成型。多專業結合模擬是BIM最大的優勢,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機電與結構的碰撞,僅一個伸臂桁架層就避免16處預留遺漏,為後期建設帶來了極大便利。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外幕牆

超高層外立面複雜的冰川造型主要由外幕牆來實現。外幕牆角度多變,而且為了節省工期,需要與其他專業穿插施工,給設計和施工帶來很大難度。主體結構BIM模型、鋼結構BIM模型、幕牆BIM模型三者的合成分析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幕牆與主體結構完美結合,截至目前累計核對各專業碰撞7處,各參建方對碰撞處進行優化,減少了施工返工。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深基坑

蜀峰468超高層地下室5層,坑基面積2.2萬㎡,基坑周長638m,基坑挖深23~38m,採用內支撐體系的支護方式。內支撐支護體系與主體結構的交叉性,易與主體結構發生衝突。通過BIM技術對結構和內支撐體系進行模擬,發現圍護結構與主體結構碰撞169處,疑似碰撞87處,在加快施工進度的同時確保施工安全。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施工電梯

超高層為多專業同時作業,需要的施工電梯數量眾多。本項目以核心筒外圍16根巨型框架柱為依附點,共佈置32部施工電梯,因冰山造型引起的立面折線複雜,必須採用BIM模型對施工電梯的運行過程進行模擬。通過模擬共發現119處影響施工電梯佈置以及運行的問題,並得以成功解決。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02 機電篇

採用BIM技術參與項目建設近2年,機電成果突出:

發現並解決各類機電問題超過400項!

解決管洞信息不符問題461個!

解決機電管線衝突區域391處!

機電設備安裝、電梯垂直運輸等方案模擬超過100項!

項目累計節約工期140天!

機電方面創造經濟效益1800萬!

其中節約人工效益約136萬,節約材料效益約434萬,節約工期效益約1230萬!

三線合一:多線協同,齊頭並進

468項目運用BIM互聯網平臺促進項目流程的規範化、透明化,實現技術、工程、商務三線合一的協同管控。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圖紙審核:設計成果的全方位體檢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運用BIM技術進行圖紙的全面審核,發現各專業圖紙問題1300餘項,提前“治療”確保了蜀峰的“健康”。

管線綜合:高效整合、合理可行

管線衝突太多怎麼辦?

淨高控制不住怎麼辦?

專業交叉施工怎麼辦?

通過全專業模型整合,充分考慮各專業造成的影響,對管道進行“預施工”,不僅解決了各專業之間的碰撞問題,還合理利用空間,完美控制區域淨高,使管道層次明顯、有序,為多專業交叉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23-25層管綜模型

對設備、伸臂桁架層23-25層管綜深化過程中,管線太多、交叉複雜,更受伸臂桁架影響,通過BIM部門的努力,最終所有區域滿足使用要求,部分淨高過低的走廊淨高提高800mm。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23層管綜局部

留洞模擬:智慧判斷、 自動生成

傳統的留洞方式,專業協同性差、位置偏差、有管無洞……BIM基於數字化模型,考慮淨高及專業協同等因素,對需預留洞口位置進行洞口預生成,生成預留洞圖紙指導現場預留,達到有管必有洞。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地下室預留洞方案模擬

BIM平臺:信息整合、管理網絡化

工程管理過程中信息量太大,信息傳遞的有效性、時效性需要提升。BIM平臺使項目管理與互聯網結合,達成技術、商務、工程的信息統合,提升了項目管理的效率,促使機電各專業安裝井然有序。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平臺模型共享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平臺資料管理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平臺成本控制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平臺進度控制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BIM手機端應用

BIM+VR

利用BIM軟件建立與施工現場1:1的工程模型,結合HTC viveVR眼鏡實現動態漫遊,可以讓體驗者充分暢遊在模擬場景中,通過虛擬模型,實現VR樣板間看房,輔助設計方案的決策制定,提前優化施工方案的選擇,提升工程質量。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VR體驗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VR視角

BIM+AR

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對本工程重難點工藝及做法,進行虛擬仿真交底,如腳手架搭設、樑柱節點施工、鋼板剪力牆工藝、防水工藝等,增強交底效果。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AR樓梯樣板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AR剪力牆樣板

BIM+3D打印

採用“立體光固化成型”和“熔融沉積”技術將虛擬的BIM模型轉換為實體模型,將廻轉塔機、頂模等複雜結構更加直觀、真實的展現在人們眼前,可全視野觀看。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3D模型打印中

綠地468——稜角分明,像冰川冰晶直插雲霄,工藝做法更高超

3D模型打印成果

綠地蜀峰468項目

成都綠地中心 • 蜀峰468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西部第一高樓,作為西南地區的超高層標杆項目,其BIM數據模型、設計、施工及運營成果將為推動西南城市群的發展發揮重大作用,同時作為綠地集團的在建超高層項目的標杆作品也為繪製最美 “綠地城市天際線”抹上靚麗的一筆。



每天都有精彩內容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