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百科,德國王室後代都跑哪兒去了?

在德國,宮廷都是旅遊名勝。然而,所有那些昔日的國王和王后們都去哪兒啦?儘管該國君主制早在一個世紀前即被廢除,但以下這篇文章仍可讓您瞭解到有關德國貴族後嗣們今天生活的點滴。

歷史百科,德國王室後代都跑哪兒去了?

不妨以1983年出生的圖恩和塔克西斯侯爵(Prince of Thurn and Taxis)阿爾伯特(Albert)為例。作為前德國王侯家族之"首腦",他的完整稱謂是:第十二世圖恩和塔克西斯侯爵、楚·布豪侯爵、馮·克羅託申侯爵、沃爾特和多瑙施陶夫公爵、弗裡德貝格-謝爾高等伯爵、楚·瓦耶-撒西納、馬爾希塔爾、內勒斯海姆伯爵等等。注意了:此處的"等等"亦為稱謂的正式組成部分。

歷史百科,德國王室後代都跑哪兒去了?

一輛賽車旁的奧爾波特·馮·圖恩和塔克西斯

一個世紀前,魏瑪憲法規定所有貴族頭銜都應被取消,只允許前貴族的成員們在姓氏中保留一點影子。如此,準確地說,他的姓氏便成了馮·圖恩和塔克西斯侯爵。我們不必非把侯爵一詞也翻譯出來不可。

然而,對德國的以及全球的大眾媒體來說,他是否真是侯爵無關緊要。比如,這位36歲的單身"貴族"的交友狀況便是大塊頭文章的內容;他的財產成為人們的關注對象:1990年,隨著他父親去世,他的大名躍然登上《福布斯》全球最年輕億萬富翁名單。

圖恩和塔克西斯的官方網頁顯示的是一個神情嚴肅的年輕人,一直在世界頂尖大學刻苦用功。然而, 除去寫作有關約翰·斯圖亞特·米爾或托馬斯·阿奎納的論文,阿爾伯特的熱情與經典思想家們少有關係:這位商人更喜歡駕駛賽車。

依舊搶眼

不僅是他被大眾媒體冠以"最搶手候婚貴族",新近,前帝王家族的當代頭目們也成為德國國內媒體的大新聞。

末代德皇威廉二世的玄孫--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馮·普魯士敦請德國政府支付賠償金100萬以上歐元。1991年,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的祖父--路易斯·斐迪南·馮·普魯士也曾首次提出此要求。

另外,威廉二世的重孫喬治·弗里德里希·馮·普魯士(Georg Friedrich Prinz von Preußen)要求歸還其家族數千件藝術品以及宮殿和莊園居住權一事也被傳得沸沸揚揚。實際上,以喬治為首的普魯士霍亨索倫家族的後裔,多年來一直在和聯邦政府以及柏林州政府舉行秘密談判,目的是索還昔日普魯士帝國的繪畫,歷史文物和文獻等皇家財產。目前,這些珍貴藝術品和歷史文獻屬於位於柏林的波茨坦普魯士基金會和德國曆史博物館藏品。

歷史百科,德國王室後代都跑哪兒去了?

普魯士王朝的後裔要求歸還其先祖的上千件藝術品,並要求獲得在昔日皇家宮殿的居住權。

談判雙方都試圖平息由此掀起的波瀾,繼續保守秘密。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負責人帕岑格爾(Hermann Parzinger)說,為了避免昂貴的訴訟程序,基金會願意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問題。不過雙方都沒有透露具體的索還規模。但是談判雙方的立場相差非常遠。

1918年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德國革命也隨著威廉二世的卸位並逃往荷蘭宣告結束之後,皇家財產被沒收。其他王室貴族則受到相對寬鬆的處理,得以保留大量個人財產。1926年,國家與霍亨索倫皇室家族簽署了一份財產協議,但是存在很多漏洞。

歷屆國王、皇帝或者諸侯伯爵的財產應該歸其個人還是應該屬於國家?這個問題從沒有得到過徹底的解決。1945年之後,蘇軍佔領方指控霍亨索倫家族與納粹合作,從而將他們趕出了德國東部的所有宮殿。

懸而未決

雖然早已廢除貴族制,但殘留的名聲和各貴族家庭的地位在今天的德國已然搶眼。

某些政界人士一直在遊說,要求徹底取消姓名中貴族頭銜的世襲可能。不過,將"馮"、"楚"一類稱呼從姓氏中取下,是一件頗有爭議的事情,大多數政黨依舊唯恐避之不及。不消說,若更進一步,要求前王宮家族們將其財富貢獻給國家,這恐怕不會很快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