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走下神坛?套路化、敷衍式的伪女权消亡史

众所周知,这个11月初主要有两大重磅电影压阵。一个是日本新锐导演兼作家

新海诚带来的视觉盛宴《天气之子》,一个则是好莱坞顶级电影导演、编剧詹姆斯·卡梅隆的情怀巨制《终结者6:黑暗命运》。

短暂交锋之后,两者票房相差不大,暂未出现一方太过落后的局面,但通观全局,无论是排片占比还是票房占比,两者都远远落后于易烊千玺、周冬雨的《少年的你》。要知道,《少年的你》可是比他们足足先上映了7天啊,结果先上映的势头愈猛,本应占据“新鲜感”这个优势的后来者却已显颓势,尤其是对于有着数量更大、层级更多、年龄段更广泛的粉丝群体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来说,不可谓不窘迫。

更何况,《终结者6》还有着詹姆斯·卡梅隆、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的原班人马加持,即使只是冲着从1984以来积累的这三十多年粉丝情怀,也不至于落得个票房才2.71亿(制作成本1.85亿美元),豆瓣评分跌至7.2吧。一时间,卡神走下神坛的言论迭起。

卡梅隆走下神坛?套路化、敷衍式的伪女权消亡史

但如果我们将全系列再过一遍,就能够发现这种情怀巨制的落寞其实并非毫无预兆。从1984年首次面世的《终结者1》到2015年的《终结者:创世纪》(终结者5),再到今年的完结之作《终结者6:黑暗命运》,无论卡梅隆参没参与,这个系列的故事其实都是讲的同一个故事内核

来自未来的机器被传送回现在,试图杀死在未来会终结掉与人类反目的天网系统的人类领袖之母,而人类这一方则会传送回一个落后于敌方机器人的士兵/改装机器人,以保护人类领袖之母为唯一守则,经过激烈的厮杀之后,牺牲自我与敌方机器人同归于尽,最终人类领袖之母成功存活。

在第一部里,被传送回来守护女主萨拉(琳达·汉密尔顿饰)的是人类士兵卡尔(迈克尔·比恩饰),在躲避敌方机器人终结者(阿诺·施瓦辛格饰)的追杀过程中两人相爱,尽管卡尔在最后为了保护萨拉而与只身下骨架却依然不死不休的终结者同归于尽,两人的孩子却成了后世里终结天网的人类领袖。由此,《终结者》系列正式走上有续作可拍之路。

卡梅隆走下神坛?套路化、敷衍式的伪女权消亡史

《终结者1》中年轻时的萨拉

不得不说,作为导演兼编剧,卡梅隆将第一部的架构搭建地很好。因为卡尔和萨拉的孩子最后会成为对抗天网的终极领袖,于是已经脱离人类掌控、具备了自我意识的天网开始不断派出一批又一批终结者,从未来传送回现在,试图终结“自己的终结者”。也因此,从第一部面世开始,《终结者》一续再续,超前的关于人工智能的隐患的思考和对机器人杀手的构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机械爱好者,而其绝对的强势与劣势之间开展对决中呈现的精彩震撼的打斗场面,又让它成为一部闲暇之余可以尽情视觉听觉心理刺激的爆米花电影,俨然成为一部老少咸宜的动作/科幻/灾难片。

更何况,从面世起,《终结者》生逢其时,恰到好处地“切合”了从19世纪开始爆发、在20世纪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的女权主义思潮,将整个世界的未来牵系在一个女性身上,俨然一部扛着女性主义思想崛起的大旗的“正义之作”。

也正是因为这样,影片从一开始所拥有的受众就已经跨越了其他影片固有的性别群体的障碍:男性们因为影片中的重型机械和完美特效痴迷不已,女性们因为好不容易有一部“大女主戏”而振奋不已,于是男女观众蜂拥而至,《终结者》被奉为神。

卡梅隆走下神坛?套路化、敷衍式的伪女权消亡史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否定卡梅隆在电影中做出的人文主义关怀和女性主义崛起的尝试(下一篇文我们可以详细讨论),但是,从第一部到第六部,尽管每一部电影中都将女性设定为了拯救未来的关键角色,也丝毫不能掩饰《终结者》系列作为商业片的弊端,甚至还给了广大欢呼而来的女性观众们足够的时间去冷静下来,看穿这一包裹在商业性之外的伪女性主义糖衣。

我们可以追溯一下女性主义电影的起源和特点。在古典叙事电影中,男性被毫无疑问地设定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而女性则被设定为男性的附庸,软弱被动,为了满足男性的欲望而存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具人。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女性在影视剧中的地位开始慢慢提升,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也开始显示出发展成为一门理论的端倪。在女性主义电影中,旧时期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和呆滞、父权思想的强制一扫而尽,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独立。

受够了压迫和剥削的女性们,对于卡梅隆在《终结者》中将萨拉这一女性设置为世界救星的行为,无疑是欢呼喝彩的。《终结者》甚至成了她们拿来宣传女性主义崛起的大旗,也因此,《终结者》顺应时势,成了男女通吃的一部口碑票房双收佳作。

可是我们不能忽略了,也许卡梅隆本人确实带着足够强烈的尊重和善意去设置这样一个角色,但市场和商业化运作,已经让《终结者》失去了它作为一部真正的女性主义作品的纯粹性。这一点尤其在第六部里表现很明显。在第六部里,出现了全新的液态金属终结者REV-9,而与之对抗的则是三名女性(老年萨拉、从未来被传送来的半生化人格蕾丝、被追杀对象丹妮)和“改邪归正”的原终结者T800。编剧们很聪明地将原本会承担萨拉的世界领袖之母的丹妮,进化为了“未来的希望本身”,

但这并不能用形式上的身份进阶,弥补骨子里的男性自尊和高傲。

卡梅隆走下神坛?套路化、敷衍式的伪女权消亡史

电影里,萨拉成了老年依然健壮强悍的战士,丹妮成了无所畏惧的救世主,格蕾丝就更不用说了,在变态到基本不会死的终结者面前还能安然而退,但这样很强很强的三个女人的组合,到了最后还是要靠T800的自杀式助力才能够顺利活下来。坐在电影院里,不可否认打斗戏真的很精彩,特效真的很震撼,但是到了最后,依然是施瓦辛格的“I wonnot be back”才换来人类暂时安全的未来,

伤感之余,难免让人有些意料之中的索然无味。

将男性趣味的题材,转嫁为表面上的女性立场,再辅以一定的人文关怀,就编制了一件足够混淆视线的女性主义的外衣,“一方面消除女性观众对于大男主电影的抗拒,甚至引起她们的关心和好奇,另一方面招揽窥奇的观众入场,却远离了女性主义所提倡的独特女性价值如责任感、尊重、平等等”。

在当今,自由和平等虽不绝对,但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骨子里,也难怪曾对《终结者》系列中的女性主义欣喜若狂的观众渐渐淡去激情,开始能够用一部平常的剧情爆米花电影来看待它。就像那句话说的,没有人会拒绝吃情怀,但套路化、敷衍式的情怀,总是吃不长久的。

卡梅隆走下神坛?套路化、敷衍式的伪女权消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