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破舊的老房子要賣400萬?既不是古董又不是文物憑什麼?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以前,聽朋友講過古董行裡有一種行為叫“種古董”。

啥意思呢?就是報一個非常高的價格,將古董“種”在持有人手中,同行買不到,持有人變現不了。

具體是這麼回事。古董行裡有一類人叫鏟地皮,是活躍在最底層的文物古董販子。

這些鏟地皮者長年累月在偏僻農村收羅古舊玩意兒,憑著銳利的雙眼發現古董寶貝,然後低價從農民手中買走,轉手加價賣出。

近十來年,隨著信息的傳播,各類收藏鑑寶節目的熱播,就算是偏遠山區的農民,也知道自己家中的老物件值些錢,不再像以前那麼好騙了。

這個時候,鏟地皮就碰了釘子。可是農民也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往往會把手裡的老物件報一個很高的價格,遠超市場價。

一棟破舊的老房子要賣400萬?既不是古董又不是文物憑什麼?

清乾隆黃地粉彩花卉五福碗

遇到這類主家,鏟地皮者費盡口舌、磨破嘴皮也搞不下價格來,無論你怎麼跟對方講市場行情,對方總認為自己吃了虧。

怎麼辦?鏟地皮者發了狠,不賣給我你誰也別想著賣出去。於是就轉換口氣誇獎對方:您老真有眼力,這玩意兒的確是個寶貝。實話跟您說吧,您手裡這個破碗(就假設是個碗吧),沒有50萬誰也別想買走。但凡低於這個價格,都是坑您。您可收好嘍,別被人騙了去。

得,就這幾句話,徹底撩動了農民的貪心,以後任誰來買,不給個幾十萬絕對不會出手。

從此,這個只值千八百塊錢的破碗算是“種”在農民手裡了。行家不會買,主家賣不掉。

人性的貪婪不僅僅在於一半件古董老物件。就是在面對頗有年頭的古民居時也一樣。

胡哥在全國旅遊尋訪古村時,就遇到了幾次類似“種古董”的現象,農民對自己的破舊老房子給予了極高的現金值,導致既沒法出租,也沒法買賣。

一棟破舊的老房子要賣400萬?既不是古董又不是文物憑什麼?

呈坎古村

先說南方的一個古村。位於安徽黃山市的呈坎古村,有中國江南第一村的美譽,又名八卦村。

呈坎古村是一個按照易經八卦風水理論選址佈局而建成的明代古村,依山傍水,街巷縱橫,不熟悉者進入其中宛如迷宮。

在這個青山翠竹之中,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古村,保存著150多處宋元明清古建築,竟有49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說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還有諺語說,遊呈坎一生無坎,好運連連。

這麼保存完整的古村,胡哥那裡能錯過。於是前兩年趁興一遊,古村落的美好印象先不說,單說“種老房子”。

進入呈坎,好多民居的外牆上都釘著“百村千幢”古民居的保護牌。南方那種特有的精雕細琢裝飾真是令人大開眼界,讚不絕口。

一棟破舊的老房子要賣400萬?既不是古董又不是文物憑什麼?

呈坎古村

荷塘邊有一處青磚黛瓦白牆半掩門的古民居,看著素雅大氣,胡哥以為又是一處景點,就推門進去了。

沒想到是一戶住家。一箇中年人正悠閒地在一角品茶,淡淡的茶香瀰漫在室內,真的好一派雅緻風情。

胡哥連忙說句抱歉,就準備退出去。臨走不忘夸人家幾句:您這房子真美,住在這裡真是好享受。

那個中年人淡淡地回答:不是我的,我買的。哦,胡哥吃了一驚,又追問一句:是買的呀?能說說花了多少錢嗎?

中年人停下手中的茶盞,抬眼望了我一眼。正當胡哥覺得過於冒昧時,一句輕飄飄的話穿過茶香飄進耳朵:嗯,幾百萬是有的。胡哥一連聲,老房子真好真好,退出門外。

逛到後面民居區時一處院子門口處懸掛著“此房出售”的字樣。這引起了胡哥的好奇,剛才那棟精美古樸的老房子還在腦海裡浮現,眼前這棟雖然看外觀差很遠,但是古舊的味道還在。

一棟破舊的老房子要賣400萬?既不是古董又不是文物憑什麼?

呈坎古村

好奇心驅使胡哥走進去打探詳情。院內很窄小,只有大約不到三間的院子。房東一看我們北方遊客的樣子就不像買家,口氣很衝地說,反正你們買不起。

喲,小瞧人呢。胡哥馬上說,你不說價咋知道我買不起呢?就算我買不起,可我身邊有朋友買得起啊。你說個誠心價唄。房東被說動了,最後說,雖然我的房子破舊些,但低於400萬不賣。

400萬,這價格嚇了胡哥一大跳。我們驅車路過黃山市時,廣告牌上的高端地產價格也就8000元每平方米。這麼個夠不上文物保護級別的破房子竟然要天價。當時胡哥肚子裡就是一陣腹誹:你咋不去搶?

胡哥猜測,也許是呈坎五星級旅遊區的關係,大家對老房子的價值期待值過高,也許是聽說過成龍大哥高價收購安徽老房子的故事,也許是聽說過安徽休寧縣黃村“蔭餘堂”遠渡重洋的故事。

一棟破舊的老房子要賣400萬?既不是古董又不是文物憑什麼?

那個“蔭餘堂”其實剛剛200年出頭,不在保護之列,是個非常普通的民居,被美國人花費3萬美金買走,600萬美金復原,又花費七年時間原樣重建在波士頓迪美博物館。

收藏家馬未都曾經在他的音頻欄目《嘟嘟》中講過這個故事,至今聽來不勝唏噓。

但無論如何,就眼前這棟民居的狀況,這個400萬的價格絕對翻了不止一倍。胡哥猜想,這個價格不是別人種下的,就是他自己種下的。

無獨有偶。在感慨了一番徽州人精明時,胡哥在山西著名的古鎮古村長治市上黨區蔭城鎮蔭城村,也遭遇了類似的一幕。

蔭城村至今還保留著大量的傳統古民居,動輒二三百年。因為在歷史上,蔭城鎮是著名的鐵貨集散地,有“千年鐵府”“萬里蔭城”之稱。

古代村民們靠著經營鐵貨交易發家致富,史書載“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其居室之法善也”。這一點從家家戶戶青磚灰瓦高大門樓的建築就能看出來。

尤其能展現主人身份的是門樓部位的雕飾,從墀頭到門楣雀替壓窗石等等,祥禽瑞獸吉花瑞草等圖案,無不精美至極。

兩年前,胡哥一行走訪到此,在一院保存相對完整的民居院落裡欣賞。

房屋主人很熱情地給我們介紹,他們家祖上是如何如何富有,又是如何經歷土改等歷史事件,最後給後代留下了僅存的這一座三合院。

這一座三合院很完整,屋宇式大門樓開在南牆,沒有倒座南房,正房、東西廂房全都是二層磚瓦房,高大堅固,殘損很輕微,主人家也很用心經常維護。

一棟破舊的老房子要賣400萬?既不是古董又不是文物憑什麼?

蔭城古鎮

閒聊中,得知他不常住在這裡,偶爾過來打掃下衛生。我們就問:既然不常住,那你這房子出租或者出售嗎?

房東很牛氣地說:還沒想到賣呢。要是出租的話,可以考慮。

我們問:那一年得要多錢?

房東笑了笑,指了指房子說,我這麼完好的清代老房子,一年怎麼不得要收個二十來萬。

天!這個報價嚇了我麼一跳。要知道,這個報價在這個村鎮裡,類似的院子可以租上好幾個了。

得,這又是個被“種”下的老房子。

先不說農村房屋交易的產權風險問題,單就是使用權的轉移,也有個市場行情,不是看到老東西就都能值個高價。

這樣離譜的高價不論是鏟地皮給種下的,還是自我心裡的預期,都遠遠超出市場行情。不說他貪婪該說什麼呢?

在胡哥訪古村的經歷中,類似這樣的故事不少。除了這些大件房屋不說,那些鏟地皮者遇到的,胡哥也遇到過。

前兩天還遇到一位大嬸,非要把家裡的破桌子高價賣給胡哥。胡哥看了看,就是一普通的硬木桌子,放到城隍廟古玩市場,頂多值個三百塊錢。

你猜大嬸要多少?兩萬!胡哥心說,大嬸您鑑寶電視看多了吧?

大家有過類似的遭遇嗎?歡迎留言交流。

(本賬號系網易號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關注胡哥,帶給你更多好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