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文丨舞雩

大家好,國學趣談欄目又和大家見面了。

在動漫劇《秦時明月》中,有關縱橫家的介紹深入人心。

“蒼生塗塗,天下繚繚。諸子百家,唯我縱橫。”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對於那個戰火紛飛的亂世,百家齊鳴的盛世,如果說兵家之法滿足了後人關於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幻想,那麼縱橫之謀則無愧於策士們捭闔天地的浪漫。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熄!”

如此縱橫,誰不神往!

/縱橫之初

論及源起,縱橫之秘需往周朝時期上溯。

《漢書·藝文志》雲:“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

這其中的“行人”指的是周朝時期管禮儀的官職,主要負責外交和接待賓客。

那麼,作為一個優秀的外交官,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好的口才,外交辭令,必要的禮儀和人文地理知識,以及一套說服術。

《左傳》中就記載了許多“行人”優秀的外交辭令,從中可以看出,這時已經有人在有意識地使用“動以利害、巧辭服人”的語言技巧。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到了戰國時代,當時位於天下之中的魏國,因為與秦韓趙楚四面接壤,所以很容易陷入多面作戰的不利態勢。

和三晉率先開始變法一樣,魏國開始謀劃用外交攻勢破局。

一些士人在其中謀求個人的利益,便“仰祿而失道”,學習外交官“行人”的說服術,順應這種歷史潮流,奔走於各國之間。

於是,“謀詐用,而縱橫短長之說起”。(《史記·六國年表》)

縱橫家就應運而生了。

所謂縱橫,分合縱連橫兩脈。

連橫的意思是秦國沿著東西方向開展外交攻勢,聯合東方的諸侯討伐其他國家;而合縱的意思是面對秦國向東的俯衝,各國結成南北走向的防線限制秦人的東出。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所以說,在戰國之初,採取什麼樣的謀略和當時天下的地理格局密切相關。

/戰國的局勢

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代表兵家一脈的孫臏龐涓二者間分出了勝負。

魏國開始面臨秦國、齊國、趙國和楚國四國的威脅。

 

為了扭轉不利局面,魏國相國惠施建議齊國和魏國互相稱王,滿足齊國的虛榮心和成就感之餘,把齊魏綁在一起,進而借刀殺人。

殺誰?一殺此前唯一稱王的楚,二殺與魏也有國仇的齊。

  

於是在公元前336--335年,魏國和齊國君主兩次互相尊對方為王,這一行為果然刺激了已經稱王的楚國,而且讓齊國和魏國之間的趙國警覺起來。

楚威王親自帶兵圍攻齊國的徐州,在當地打敗齊軍。與此同時,北方的邊緣國家趙國也與楚國聯合起來,發兵攻擊魏國的黃城。

雖然這一番操作分擔了魏國東線的壓力,但是秦國在西線對魏國的攻勢依舊沒有減輕。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公元前333年,秦惠文王啟用魏國的陰晉人公孫衍為大良造,謀劃進一步打擊魏國。

魏惠王便順勢將陰晉(陝西華陰以東)送給了秦國,表示討好,秦國將之改名為寧秦。

 

這是山東六國向秦國割地求和的起點,也是蘇洵《六國論》中的歷史背景。

當然,也是縱橫家大顯身手,蓋壓百家的時候。

/一個是縱,一個是橫

雖然縱橫一脈並非只有蘇秦張儀二人,但縱橫者,捭闔之道也。

能將捭闔二字詮釋最完美的卻非此二人莫屬。

他們在亂世大顯身手,操縱各國局勢數十年。

其中蘇秦合眾弱而攻一強,是為“合縱”派;張儀事一強以攻眾弱,是為“連橫”派。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而在《史記》、《戰國策》等舊史中,蘇秦是張儀的師兄,蘇秦合縱在先,張儀才以連橫破其合縱。

蘇秦的經歷相當勵志,剛出山時,事業屢屢受挫,幾次求職都空手而歸。

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史記·蘇秦列傳》)

蘇秦一事無成,深感慚愧,但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是用堅毅的眼神回應那些輕蔑的言語。

從此,蘇秦閉門不出,埋頭苦讀,每當熬夜讀書昏昏欲睡時,就以錐刺股,強打精神。

曰:“夫士業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

期間,他偶得太公陰符一書,苦學一年,終於整理出一套縱橫之術,自稱:“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藉此,蘇秦先後遊說於周天子與秦、趙、燕、韓、魏、齊、楚等國君主,促使關東六國一度形成合縱聯盟,壓制日益崛起的秦國。

蘇秦被推為從約長,佩六國相印,衣錦還鄉。

於是,昔日對他不屑一顧的家人態度有了180度轉變。

他的父母出城30裡迎接,他的妻子不敢抬頭正視他,只敢側著耳朵聽他說話,他的嫂子伏在地上,一再請罪。

蘇秦笑著說:“嫂子為何這樣前倨後恭呀?”,他嫂子恭敬地答道:“現在你位高金多啊。”

蘇秦輕嘆一聲,說出那句千古名言。

“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

隨後,散盡千金,不計前嫌。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而張儀,按照史記中的說法,為蘇秦師弟,其連橫之策是為了應對蘇秦的合縱之策。

他在最初也以遊說諸侯為業,受的挫折也不少。

一次,張儀在楚國遊說,與楚國令尹飲酒。楚國令尹剛好丟了塊玉璧,有人就跟他進讒言:“張儀人窮,品行還差,一定是他偷的。”

他們把張儀抓起來,鞭笞了數百下才放回去。

張儀的老婆比蘇秦的家人有人情味兒,心疼地說:“唉,你要是不讀書遊說,怎會受此大辱。”

張儀對妻子說:“看我舌頭還在不?”

其妻說,還在啊。

張儀說,這就足夠了。

張儀打聽到蘇秦飛黃騰達,便前去拜訪,請兄弟拉自己一把。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蘇秦可比龐涓講義氣多了。他當時已有促成六國合縱的計劃,便有意引張儀前往秦國,以成就各自事業,故意對遠道而來的張儀不理不睬。

蘇秦讓張儀坐於堂下,命人給他端來奴僕的食物,還對他說,以你的才能,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不值得我收留。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

張儀在蘇秦那兒受了奇恥大辱,一氣之下去了秦國。

蘇秦這才對左右親信說:“張儀是天下賢士,我不如他。如今我有幸先得各國重用,但能利用秦國權柄的,只有張儀一人。他如今貧困不得志,我擔心他只會貪圖蠅頭小利,故而當眾羞辱他,以激發他的志向。”

蘇秦派人暗中資助張儀,讓他得以拜見秦惠文王嬴駟,由此受到重用。

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張儀拜為秦相,之後為秦國遊說列國,推行“連橫”之策。

自秦惠文王時起,秦國逐步瓦解各國聯合,為後來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積累了雄厚基礎,張儀的戰略著實功不可沒。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蘇秦合縱六國,以一人之力制約強秦;張儀叱吒風雲,以連橫之計削弱六國。

二人出山,正應了《鬼谷子》那一句:“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

不過近幾十年來,隨著馬王堆漢墓帛書等新史料的出土,蘇秦、張儀的故事有了全新版本。

有些學者認為,蘇秦的年代晚於張儀,應該是張儀的師弟,甚至二人並無聯繫。

而在這個問題上,連一向嚴謹的太史公都耍了個滑頭。

《史記》載:“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

可見,司馬遷應該也知道,傳聞中蘇秦的一些事蹟實際上是其兄弟蘇厲、蘇代,乃至其他縱橫家所為。

/被造神的鬼谷

蘇秦的結局並不美滿,他沒有功成身退,而是被六國處以車裂之刑,倒是張儀作為勝者得以在魏國善終。

縱橫家的風光,可以說在他們手上達到鼎盛,但很顯然,他們並不是這一切的最大得利者。

有另一個人,踩在他們的風光乃至整個戰國的歷史,一步一步登上了神壇。

鬼谷子。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傳說中的鬼谷子,身兼縱橫始祖、兵法家、謀聖、道教祖師等多個頭銜,還有“露齒結喉”、 額前四顆肉痣的奇異相貌。

造過指南車,精通術數命相之學,儼然一個神話人物。

上述所說當然很誇張,但鬼谷其人也確實神秘。

現存的兩漢和先秦史料中,並沒有言及鬼谷子的姓名,大量牽強附會的神鬼傳說,也出自魏晉以後的記載,無從考證。

有人說,鬼谷子姓王,叫做王詡,或王禪。最早提出此說的,是晚唐詩人陸龜蒙,記載於宋元之際馬端臨所編的《文獻通考》中。

陸龜蒙詩謂:“鬼谷先生,名詡。”

宋代人的說法則是鬼谷子叫劉務滋,於是清末姚振宗在《隋書經籍志考證》中質疑道:“宋人偽《子華子》謂鬼谷子姓劉名務滋……不知其何所據。”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而“鬼谷”一名的由來,除了可能是《戰國策》提到的“槐谷”外,東晉王嘉的《拾遺記》指出“鬼谷”當是“歸谷”,歸谷就是歸隱山谷的意思。

至於那些亂七八糟的頭銜,也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人慢慢加上去的。

比如魏晉時期,東晉郭璞就曾在《登百尺樓賦》中提到“揖首陽之二老,招鬼谷之隱士”,說鬼谷子是和伯夷、叔齊一般的隱士。

但六朝的《海內十洲記》卻說秦始皇向北郭鬼谷諮詢過東海祖洲,然後派遣徐福過去尋找仙草,這樣鬼谷子又有些方士氣質了。

南朝陶弘景作《真靈位業圖》,正式把鬼谷子列入道教神仙體系。

唐朝杜光庭在《錄異記》裡提出鬼谷子甚至是黃帝時候人,到周朝才跟隨老子一起到西方去了。

《錄異記》載:“自軒轅之代歷於商周,隨老君西化流沙,洎週末復還中國。”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到了宋朝,鬼谷子又多出兩個弟子,這就是孫臏和龐涓。

洪适《盤洲文集》說“龐涓之淺嘗鬼谷,遂致馬陵之禍”,說的是龐涓在鬼谷子這學習淺嘗輒止,所以導致了馬陵之戰的失敗。

時至今日,如果通過網絡引擎搜索,則結果更是令人歎為觀止:凡是有點名氣的戰國人物,如范蠡、商鞅、白起、王翦、李斯等,居然統統成了鬼谷子弟子!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整個戰國時期真是鬼谷子的一盤棋了。

可是就連《史記》的說法都有破綻,更遑論後世這些捕風捉影、不著邊際的記載了。

/縱橫之書

不過,鬼谷子雖然後世名聲響亮,但在當時,他的理論,或者說整個縱橫家的理論是不受諸子百家待見的。

相傳為鬼谷子所撰的《鬼谷子》,是一本實用的謀略方法論著作。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他既不像儒家那樣以禮法綱紀規範人心,也不像道家那樣講消極處世、清靜無為。

孟子喊出“民貴君輕”等仁政口號,卻不贊同鬼谷學說。

與其同時代的景春,曾在與孟子辯論時說:“公孫衍、張儀這些縱橫家,難道不是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擔驚受怕,他們一安定,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堅決反對,說,這些人哪能算是大丈夫呢?

漢代時,有人問學者揚雄,蘇秦、張儀向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使中原各國各自相安十餘年,有沒有這回事?

揚雄回答說:“詐人也,聖人惡諸。”

揚雄認為,鬼谷門人擅長的都是陰謀詭計,儒家聖人不屑為之。

這話倒也沒說錯,古代的“聖人”們當然不希望鬼谷之學這樣的實用理論大行其道。世間若是多幾個孫臏、龐涓、蘇秦、張儀,豈不是唯恐天下不亂嗎?

縱橫捭闔,讓戰國七雄人心惶惶!鬼谷子的局到底該怎麼破?

縱橫家,本就是亂世諸侯割據的特定歷史環境中才誕生的一門派系,自始皇帝大一統後,這些人也就少見於歷史了。

時勢造人,一直以來,不外如是。

以上就是本期的內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冊,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