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超越阿里還要多久?

在雙11電商大戰前夕,拼多多報出N大利好消息:

1. 拼多多的市值超過了京東。今天它的市值是503億美元,京東是486億美元。

2. 拼多多全景用戶規模高達4.3億,京東3.14億,阿里系6.9億。

3. 拼多多GMV(平臺交易總額)提前越過京東。

4. 品牌定位“由下向上”策略雖然難度巨大,但通過“百億補貼”策略,成效顯著,讓越來越多一二線城市用戶對拼多多建立起了信任。人們從原來買“高端貨”絕不考慮拼多多,轉變為要去拼多多看看。

看到這些,人們會問,拼多多會不會超越阿里系?(第二個問題是)何時會超越阿里系?

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不如看一看拼多多在雙11電商大戰前夜在做什麼,它的這些招數在與京東和阿里對比中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看點:拼多多在下沉市場開發上在牽著京東、阿里系的鼻子走。所謂下沉市場是被阿里系和京東忽略的三、四、五、六線城鎮市場。拼多多成立初期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三、四、五、六線城鎮市場,他們聰明地繞開了阿里系和京東的用戶群(一、二中心城市用戶),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大戰略思維,專攻三、四、五、六線城鎮,由於他們的戰術高明,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到三年引流3.43億人)。當時他們採用了一些顛覆性的戰術技巧,如,目標人群定位精準;利用微信開發社交拼單購物;C2B大規模以銷定產;整合社會“過剩”產能。今天,阿里系、京東一看拼多多成功了,返過來也非常重視這一市場,他們方法招數基本沒有跳出拼多多的套路。

第二個看點:拼多多在“農村包圍城市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後,今天“集中優勢兵力”攻打一、二線城市,由下向上重新調整定位,做一個“全市場”(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五、六線城鎮)電商。為此,拼多多第一個在雙11期間推出“百億補貼”樹立品牌形象和促銷產品計劃。接著京東也提出百億補貼計劃,阿里系變相提出讓消費者節省500億計劃。

第三個看點:拼多多在雙11期間的“百億補貼”行動,不是讓供應商讓利,而自己拿出真金白銀補貼消費者。這樣以來極大地吸引了供貨商,紛紛“變通”加盟,因為這樣可以加大產品銷量。為什麼要變通呢?主要是怕有的商家在這個時候對入駐商家提出“二選一”要求。就是你要麼在我的平臺上參加活動,要麼徹底離開到別人家。這種情況下不得不“變通”。

通過這三個看點,我們能或明或暗地感覺到,拼多多雖然不是最大的電商,已經在無形中發揮著引領作用。

由此,我們看到拼多多後勁和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