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2019年11月1日,影迷期待已久的经典科幻电影IP《终结者》系列迎来了终局,!影片不但由著名科幻电影大师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由实力导演蒂姆·米勒(代表作《死侍》)执导,荧幕硬汉阿诺·施瓦辛格也将携手最初的“莎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重磅回归!除拥有黄金阵容之外,剧情方面更是《终结者2:审判日》的直接延续。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看着年迈的琳达汉密尔顿和施瓦辛格,35年的光阴突然感觉转瞬即逝,泪别T-800的一刹那,《终结者》的一切就像快速倒放的画面,一帧帧闪回脑海。

好莱坞电影也许缺乏传统意义上或者说是人文价值取向上所谓的艺术性,但是它对世界银幕的绝对占领和统治却并非仅靠“庸俗”和“肤浅”所能达成的。

而作为一个诞生于好莱坞,在票房上从未遭遇过败绩,并创下多项成功纪录的优秀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必然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世界著名的《电影周刊》评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时,他的《终结者》系列以最高票数位居第一。

在这个系列作品诞生的35年之后,它的结束之时,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而不是通常的电影平衡性和完美特效来欣赏和纪念这部系列经典,来品味卡梅隆的大师手笔吧。

高水准的故事节奏

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终结者1》,是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属于他自己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推出后获得了市场和评论界的一致认可。BBC电台对其的评论是:“近几十年最优秀的科幻电影之一”,美国《时代周刊》也把影片评为1984年度十佳影片之一。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卡梅隆的编剧才华和导演能力在影片中初露锋芒,个人风格也开始萌芽。现在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这部看似肤浅的电影,其实我们能从中发现一部优秀的类型影片应该具备的诸多成功要素。尤其把《终结者》1和2联系起来看,其中包含的类型系列化的策略和手法非常值得后来的影片借鉴赫尔思考。

《终结者1》这部经典令人最深刻的就是全片近乎让人窒息的快节奏和紧凑勾连的情节铺设,而这正是商业影片之所以能够抓住观众的关键。

影片一开始就向观众展示了黑暗惨烈的未来世界,随后时间倒转回1984年,终结者降临并残忍的杀害了三个无辜者;另一边拯救者凯尔也来到了这个时空,而与之相伴的是一段紧张的追逐戏;而后又以公共电话本上的一个名字牵连出影片的第三个主角——莎拉也随即登场。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三个主角的登场干净利落,同时三段线索链接紧密的开场戏又交代了三个不同的人物性格。影片初始就为全片设定了快速、紧张、刺激的节奏基调,并在全片贯彻始终。

开场段落对于未来战争的缘由,终结者及拯救者凯尔的身份以及到来的目的都未作任何的解释交代,这些待解的悬念配合密集的情节迅速的将观众带入了影片之中。

上述悬念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中始终保持,故事就在终结者的杀戮——凯尔的回忆——莎拉的生活——警方的调查四条平行线中平行交错推进。

终结者的残忍、凯尔的迟迟不出手、莎拉隐约的危机感和警方的一无所知共同催生的强烈张力,把紧张悬疑的气氛烘托到了顶点。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而紧接着凯尔营救莎拉的段落不仅承接了之前所营造的紧张气氛,而且作为一个情节点将之前四条平行线的情节巧妙的合而为一,相当自然的把影片以悬疑为主的前半段引向了后半段火爆刺激的动作对抗高潮。

为了保证影片叙事与时空转换的快节奏,卡梅隆甚至把凯尔向莎拉解释终结者追杀缘由的戏份都穿插在躲避终结者的追车戏中,以抵消这段对白文戏的平淡,让观众的神经始终保持亢奋紧张的状态。

如果把影片的情节在主时间线上展开,我们就能更清晰的看出影片是如何制造和保持这种使观众欲罢不能的节奏分为的。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我们可以把《终结者1》的情节粗分为四幕:

1、开篇乐章,通过终结者不断的杀戮带来的恐惧感和三个主要人物的身份和目的未被点明而带来的悬疑感,将第一幕高潮带出——凯尔为救莎拉和终结者展开枪战和追逐。

2、终结者第一次追杀失败,短暂停顿后,第二幕高潮随即出现——终结者在警察局的疯狂屠杀。

3、第三幕是唯一没有矛盾双方直接冲突的一幕,这一幕的相对平静是对第四幕的最后高潮酝酿情绪。同时这一幕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情绪缓冲区,避免不断的暴力场面高潮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理疲劳。

但为了避免观众情绪在这一缓冲区过分冷却,影片在这一幕中加入了对未来世界的展示,凯尔和莎拉的爱情戏和终结者自我修复的可怖场景。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4、第四幕是全片的高潮,正反双方直接正面冲突,火爆场面层出不穷,视觉奇观在此幕集中呈现。

而巧妙的是卡梅隆在这最后一幕中还设置了一个双重假结尾:凯尔用炸弹炸掉了终结者驾驶的油车,终结者被炸的血肉模糊。但正当他们庆贺胜利时,终结者的金属骨架却从火焰中站了起来。

在工厂内,凯尔冒着生命危险将一个炸弹塞进了终结者的体内,将他炸成两半,可终结者的上半身又复活了,用残存的机械手臂一步步的逼向莎拉,直至莎拉将他彻底毁灭。

终结者两次被摧毁又两次复活的情节变奏,无疑让这一通向高潮的情节变的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使观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娱乐和满足。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这一双重假结尾不仅符合观众的预期——这也是类型片的规则,并且将达成预期的过程引向了一条新颖且出人意料的路径——这就是艺术的创新,这就是《终结者》的与众不同,这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之处。

此外,影片在重点描述莎拉躲避追杀的这条明显之下还设置了一条人物成长的暗线。

女主角莎拉在逃避终结者的追杀中,受到凯尔的影响而激发出了自己的生命潜力,使她从一个天真柔弱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坚强不屈敢于面对命运的女强人担当起未来领袖母亲的责任。

也正是这条暗线极大的丰富了影片的情感内涵,莎拉身上那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不仅加强了观众对她的认同,也回应了观众的情感期待。

同时,在一部科幻动作电影中的这样的一位女性角色以及她和凯尔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柔化和平衡了片中冰冷的机械感和硬派的动作风格,使女性观众也更为接受,扩大了消费群体。而且这种英雄女性的形象此后也一直出现在卡梅隆的影片中,成为了他的一个标志。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终结者1》中对于未来世界从头到尾只有零星的模糊展示,而未来的领袖约翰更是从未露面。但正是这些留白,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得影片能够在已知情节之外构建那个未被表述的未来世界和人类领袖的形象,不仅增添了观影乐趣而且延续了影片的生命力,这是卡梅隆的过人之处。

同时,影片把对未来世界的描写穿插在现实世界主情节中的这一安排,不仅丰富了叙事的层次,而且还把未来世界的恐怖感和科幻感蔓延渗透到了现实时空中,使两个时空和两条线索频繁互动、交相辉映,避免了单线叙事的薄弱和呆板。

而影片半开放式的结尾,更是让人遐想,那条不知通向何处的道路不仅升华了故事意境,同时也为续集打好了铺垫。

不一般的重复变奏

好莱坞电影最为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程式化,而这一诟病在系列片中更为贴切。一部票房成功的影片必定会有一部或多部续集。这条好莱坞的法则似乎延续至今。

《星球大战》《异形》等都是这其中的代表。但这种法则一方面是好莱坞的一种商业智慧,另一方面也是好莱坞制片的一种缺陷,因为往往很多时候,一部成功影片的续集非但无法超越前作而且甚至惨遭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败。

好莱坞的核心商业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而为最大数量的观众尽可能提供最大程度的娱乐。那么《终结者2》无疑是一部好莱坞少有的能够在各方面超越前作的续集,而从未接受过正规电影制作培训的卡梅隆,在《终结者2》中也体现出了惊人的成熟和老练。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从故事情节来看,《终结者2》和《终结者1》如出一辙,仍然以躲避终结者的追杀为主线。不同的是,这次的拯救者由来自未来的人类战士变成了一个效忠于人类的终结者T-800,被追杀的对象由母亲变成了儿子。

从叙事上看,续集与前作相仿。影片的前半部分T-1000、T-800、约翰和莎拉四条人物线各自平行展开,且故意隐藏部分信息,用悬念推动这一部分的发展。而后,通过正反两方的两次冲突把四条情节线合并,同时把影片的主调由悬念引向直接的暴力冲突。

结构也同样是如前第一部所述的四幕式结构,而且如出一辙的也是结尾处设置了双重假结尾。如果这样,如上述所说的一样,那么这部电影应该是乏善可陈,无非是旧瓶装新酒。

但这部美国国内赚得了2亿美元票房,获得了4项奥斯卡奖项,至今被影迷奉为经典的影片看上去并非那么简单。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作为一部前后时隔长达7年的续作,首要的任务就是唤起观众曾经的美好观影回忆,把对前作良好的口碑和记忆移植到续集当中。那么,“重复”就必不可免。

影片重复了前作的故事情节、叙事结构、演员明星,甚至是诸多的细节和台词。试想当观众时隔多年后,再次看到那些牵连着个人回忆和熟悉的影像后,那份残留在心中的历久弥新的美妙情怀又会再次浮现。

而当有了这种前后连贯的情感基础的时候,影片可以说先成功了一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时候影片其实是预售给它的观众的,因为有些观众其实只是想在看一遍“相同”的电影而已。刚刚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所带来的催泪情怀,其实不也是如此吗。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但作为一部全新的续集,既要让观众似曾相识,又要充满新意,这其中就要有一定的“变奏”。

《终结者2》的长度比前作多出来了近50分钟,但在剧作结构上仍然是四幕式。这就使得每幕高潮间的间隔加大,高潮前的铺垫期加长,这样,节奏的减缓和高潮间的空隙,却让卡梅隆在主情节外可以加入更多的情节空间,有了更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思想内涵。

《终结者II》中,终结者的角色增加为两个。一个是 T-1000,它完全是《终结者 I》中那个机器杀手的翻版,冷酷、残忍、不择手段。只是这次的 T一1000更为先进,形象更加恐怖,可以随意变化的液态金属设计给观众带来了新 的视觉冲击和奇观享受。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而另一个由斯瓦辛格扮演的终结 者T一800则被贼予了些许人性。它在与小约翰的接触中 开始逐渐了解人类,同小约翰建立起感情,甚至担当起了父 亲的角色。在它身上不时闪现出人性中的善良美好,又使其显得温情可靠,极富亲和力。

终结者的形象改变还引发了影片氛围基调的变化。不同于第一集从始至终的阴冷晦 暗,诸如约翰教T一800微笑,教它找车钥匙,以及那句后来 被影迷广为传诵的台词“Hasta la vista,baby”等细节使影片妙趣横生、张弛有度,且略带温情。

这也表现出卡梅隆作为导演兼编剧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制造流行文化和把握商业影片能力的提升。

片中莎拉的形象之于第一集的改变,不仅完成了对前作剧情的衔接,同时也让影片从她的视角引发出诸多思考,升华了主题。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例如莎拉梦中不断闪现的末日景象不禁让人反思:人类能否避免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而造成的毁灭性灾难?飞速发展的科技对于人类究竟是福是祸?而当她全副武装化身为“终结者”去刺杀研发“天网”的程序员最终却不忍下手时,也引申出关于人是否有权用所谓正义的借口来决定他人生死的思考。这些主题思想显然是前作不具备的。

当然,以艺术片的标准衡量,这样的思考显然不够深刻,但对于一部强调视听效果的科幻动作片来说,这样的思想主题和人物刻画却是恰到好处的妙笔生花。

小约翰这个英俊的叛逆少年角色也为影片在情感层面上增色不少。他与T一 800间亦父亦友的复杂情谊,与莎拉的母子同心,还有他最后依依不舍地送别即将自毁的 T一800的场面,让这部科幻 动作片在火爆刺激之余显露出温情脉脉。

正是这些次情节产生的“变奏”让《终结者 II》跳出前作的窠臼,成为一部优秀的续集。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其实这种“重复与变奏”的续集策略是卡梅隆的拿手好戏,也体现在他另一部影片《异形2》中。

《异形》以渲染幽闭恐怖的感 觉而著称,在片中表现了一种人面对茫茫宇宙的无助,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空灵惊悚的气氛。

卡梅隆编导的这部影片续集明智地避免了重复原片的风格,而是把人和异形的战 场从单个的太空船搬到了一个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种动作片的风格把太空战斗的奇观扩大化,重新演绎了发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

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 这种风格的改变电使《异形 2》取得了超越前作的票房。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作为科幻类型片,《终结者》系列在视觉表现和动作场面设计上也有相当值得称道的地方。从视觉表现上来说, 《终结者 I》最成功的地方便是塑造出终结者这一冷酷恐怖的银幕形象。

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散发着一种令人心底发毛的恐惧感。他在开车撞入警察局之前的那句:“I’l1 be back”,更是画龙点睛,成为全片最经典的一句台词(这 句台词在《终结者II》再次出现)。

在《终结者II》中T一 1000代替了前作中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形象,在数字技 术的包装下,T一1000的液体般琢磨不定的形象更是让观众惊恐。

在动作场面处理上,《终结者 I》中的三段汽车追逐戏各具特色:第一段是警车追轿车,伴以枪战,以一方撞墙结尾;第二段是摩托车追小卡车,雷管与冲锋枪交火,以双方翻车结尾;第三段是油罐车追人,以油车爆炸为结尾。 三场追车戏逐步升温,最后以一场大魄力的油车爆炸把气氛推向高潮。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这种大场面、大魄力、大冲击的硬派动作风格在导演卡梅隆以后的影片中一直保持,并进一步强化。

《终 结者1I》中的动作场面是前作的升级加强版。除了变形金属人的惊人“表演”外,《终结者II》还安排了小摩托车、大 摩托车和重型卡车三方的追逐枪战,直升机与警车的空地 立体对抗,大规模的枪战、爆炸等各种刺激性场面。

同时, 这些场面的合理搭配穿插,既满足了观众的感官需要,又成 功地避免了堆砌和重复。

能够看出,《终结者》系列成功的 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比例平衡的结构、较为深刻的主题、 形象鲜明的人物、惊心动魄的场面、精确的节奏控制,以及华丽的特技效果都是其成功的要素。


由此可见,一部优秀的商业类型电影,一个成功的电影系列并非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肤浅。这也是《终结者》系列做为商业片却能成为经典的原因

而刚刚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终结者6》)做为这一延续了35年的经典终章,做为施瓦辛格的T-800和莎拉康纳的最后一次《终结者》聚首,由于卡梅隆的监制,再一次重现了《终结者1/2》的故事技巧与变奏艺术。

在这里我唯一能剧透的是,它依然是四幕式叙事结构,它依然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它依然紧张刺激,所有之前《终结者》中完美体现的要素都将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但,这次的离别,T-800将不会再回来。。。

《终结者》谢幕,泪别T-800!35年的不朽华章更是绝美的艺术经典

(仅以此文纪念《终结者》的35年,致敬詹姆斯·卡梅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