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朝着“卓越校”奋进

校园“药”香

株洲市芦淞区芦淞路136号,这里是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芦淞校区。

始建于1959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已有60年办学历史。

走进校园,印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有穿着白大褂学生怀抱书本穿过草地朝教室走去,也有学生在绿荫下静坐,旁若无人潜入阅读的空间。

飘散在空气中的,除了草木特有的清新味道,还有校园特有的“药”香。作为中医药专科学校,校园配套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环境设施,绿化美化全部采用药用植物,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便与师生如影随形。

校长陈燕介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由湖南省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卫健委共同管理,以湖南省卫健委为主管理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湖南省中医药实用型技能性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现有芦淞与云龙两个校区。

学校以“卓越一流,强校升本”为目标,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了适合中医药专业发展特点的专业群与课程体系,致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高等人才。

60年不懈奋斗,学校获得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首批全国1+X制度改革试点院校、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单位等称号与美誉。

足 迹

四次搬迁

而今已成“中医药”

特色鲜明高专学校

60年栉风沐雨、勤耕励耘,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路走来,跨越两个世纪。

1959年株洲市创办的株洲市卫生学校,这是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初始。1986年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南省株洲中医学校,1990年更名为湖南省中医药学校。

2004年,教育部批准湖南中医药学校升格更名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8年被评为湖南省卓越校培育单位。

60年,学校历经四次搬迁,走过曲折前行不断攀升的历程:先后选址在市郊的杨柳冲、市区的何家坳、株洲县的朱亭镇、市区高家坳、云龙职教城。多年来,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下设临床医学系、护理系、药学系、康复保健系、基础医学部、思政课部、公共课部等7个教学系(部),目前开设有中医学、中医骨伤、医学影像技术、中医养生保健、针灸推拿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技术、中医康复技术、护理、助产、养老服务与管理、中药、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16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

记者了解到,学校拥有教育部健康类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牵头制定了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标准》。有省级重点专业l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及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名师空间课堂2门和省级微课课程1门,省级优秀教研室1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提供了完善先进的教学设施。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98万元。直属附属医院医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亿元。校内设有药学、康复保健、临床技能、护理技能等7个实训中心;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三级甲等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共有编制病床3000余张,有教学医院和企业20家、实习基地130个。其中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平台1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个。

近几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00余项,获国家及省级教学成果奖各5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哲学社科成果奖15项;获国家专利3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9项。公开发表被SCI、CSCD、北大核心等收录学术论文近100篇,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近100部。

育 人

爱生如子

王德瑜、陈美仁、李永仪成为优秀教师代表

热心教育、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润物无声……优秀师资队伍,成为培育特色人才关键所在。学校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素质高、实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实验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38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90人,其中,高级职称197人,“双师型”素质教师164人。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2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1人,省级骨干教师10人,教学能手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湖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奉献奖1人、省“225”工程高层次人才3人。

他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乐育英才,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德瑜、陈美仁、李永仪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王德瑜是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推拿专业创始人和学术学科带头人、株洲市首批核心专家,二级教授,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推拿学科建设,其负责的课程《推拿手法技术》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自幼习武,王德瑜遵循“师承与现代职教”融合理念,与时俱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应用,30余年坚守教学一线,形成“德瑜”品牌,他的新型师承相授推拿技艺传承性三步(初与师合、形神相似、终与师离)特色教学方法,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坚守、凝练的“德瑜正脊平衡三步推油拔罐火疗技术”入选全国首批“治未病服务适宜技术”,在全国医疗养生保健行业推广运用。

教学科研之余,王德瑜服务社会,积极传播养生之道,曾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最受欢迎养生品牌之养生专家之一,曾主持省电台全国民生影响力十强栏目《轻松活过100岁》,成为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专家。

以心灵感召心灵,以激情唤起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丰富灵魂,385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员工,以“立德树人”的作为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以爱心,以使命,让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陈美仁现任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担任党委委员、质量监控中心主任、三级教授,针灸推拿专业带头人。湖南省“双一流特色”社区中医健康服务专业群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优秀教师。

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古老的针灸学科教学中去是陈美仁最深的思考,她带领团队历时8年,开发了《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平台,通过课程平台运用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学习,随时解决自己课堂学习的不足。

爱生如子,不仅仅是陈美仁的理念,也是常年的身体力行。

参与校园党员“一帮一”活动,她共资助贫困学生10多名。“有的给他们来回的路费,有的给他们生活费,有的给他们买衣服,有的给他们买书买生活用品,并鼓励他们到农村、乡镇工作,或者继续深造。”陈美仁付出爱,享受学生成长的快乐。

彭南彩是针灸推拿专业2005级的学生,这个来自湘西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命运多舛,家境贫寒,但要强的孩子又不轻易接收别人的钱物。陈美仁于是找到学校后勤处,安排她在食堂帮忙开餐并几年一直默默关注着她的成长。毕业后彭南彩在湘西自治州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工作,一直怀着感恩的将陈美仁视作一辈子的恩师。

陈美仁说,自己对学生的牵挂也就像母亲对儿女的牵挂一样,时间长了不联系,就会想他们,就会发个信息或打一个电话给一声问候。

李永仪现任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党总支书记,原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中医医院)副院长,医院首届名医,株洲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儿科已有30多年。 10月13日,周末,一名家长与李永仪约好来看病。

“小孩近日因为感冒咳嗽不断,昨天与李医生进行了沟通,他放弃周末休息的时间约在今天给小朋友免费看病。”在学校一间教室记者看到,已经有2个孩子在等待看病。望闻问切后,李永仪开出药方,让家长自行去药店抓药。

“一般的病患都会在吃完3服药后得以痊愈,因此,李医生有了‘李三副’的美称。”

忙碌之余,李永仪特别关注公益和参与公益:“作为医生,首先医德要好,要把病人放在心上,要有责任心,更要有耐心。做到了这两条,既可以获得病人的信任,又可以提高医生的医术;当病人治疗后痊愈,尤其是难治病人得以康复,不但给病人带来喜乐,而且也带给医生极大喜悦与成就感,今后我将更多地用公益的形式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用所学专长为需要的人解除病痛!”李永仪说。

敬 业

“最美护士”

万千毕业生走出校园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何遥曾是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一名普通学生。

何遥说,学校生活、老师的教诲让希波克拉底的那句话刻进脑海——“竭尽全力……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后来何遥如愿成为市二医院一名护士。

2012年5月1日,她查看病房时,无端被一名手术后情绪失控的患者打得头破血流。但当她看到病人欲爬窗跳楼时,却强忍伤痛冲上去拽住身体已经悬空的病人,和闻讯赶来的其他人一道将病人救了下来。

“我当时没想太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一条命,即使他伤害了我,我也要救,哪怕是被他拖下去,我也不能松手。”何遥说。

勇敢与善良,用行动践行南丁格尔精神,何遥的事迹传遍全国,被誉为“最美女护士”。当年“最美护士”何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委礼堂举行,称何遥“集中体现了当代湖南青年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和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人生态度。”

“最美护士”何遥,成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万千毕业生的“形象代言”。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仁和、精诚、笃行、致远”为校训,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突出技能、全面育人、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继承发扬炎帝开拓进取、求索创新、奉献为民的精神,积极培育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

“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系统工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校园里,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言一行,都散发着中医药文化的韵味、文明的气息、和谐的氛围。”学校党委书记邓建中说。

学校还积极倡导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积极培育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在“中医药文化节”“5·12护士节”艺术表演中、在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里、在“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中,尽情挥洒着青春风采,培养学生爱国家、爱社会、爱学校、爱服务对象的仁和情怀,培养品学兼优的中医药专门人才。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省级文明单位、全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一大批闪亮的荣誉,奏响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坚持面向基层、中医药行业及康复保健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了大批医药、护理、康复技能型优秀人才,毕业生年内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连续5年都在98%以上,学生参加全国、湖南省、株洲市等各级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多次获一等奖或个人及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已成为我省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和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人才,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校友:株洲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康华、复旦大学药学院博士后易跃能、最美护士何瑶、最美乡村医生潘检根和大学生村官李黎……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合作办学,与多家企业、医院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与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秀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台湾罗丽芬集团合作开办“订单班”;与广州美莱医院开展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附属第一医院、株洲中医伤科医院、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株洲331医院、株洲市人民医院联合实施“1+2”合作办学;与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湘雅附二医院合作开展“ICU”“呼吸师”“造口护理”等专科护士人才培养。

未 来

建设目标

2021年建成“卓越校”

60年来,一代又一代湖南中医药高专人风雨兼程、砥砺奋进,锤炼出了许多与时俱进的学校特质——服务健康的社会责任、面向基层的目标定位、德育为先的育人标准、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特色鲜明的专业构架、创新传承的科学精神,被视为发展的六大宝贵财富,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获得省教育厅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培育单位,将以卓越校建设为目标,以推进委(局)、市、校共建为举措,加速云龙校区建设,实现整体搬迁,大幅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社区中医健康服务、中药产业服务、康复养生保健服务、健康照护等专业群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和“1+X”制度下的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未来5年引进博士15名以上,培养省市级教学名师10名以上,聘请行业企业名师、大师8人以上,建立优秀教学团队10个以上。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药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成立健康管理与治未病协同创新中心、牵头成立健康株洲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加强依法治校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到2021年实现卓越校建设目标。

在全面实现卓越校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学校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把学校建成功能分区合理、名师名医兼备、文化底蕴深厚、富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类应用型本科院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近日,学校全体党员干部赴湖南第一师范旧址、醴陵耿飚故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现场学习:重温入党誓言,感受红色革命精神。

“学校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相结合,立足岗位担使命,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邓建中信心满怀。

60年发展历史给人荣耀,更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深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高扬改革的风帆,固本强基,着力内涵发展,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强势推进学校“卓越一流,强校升本”建设,抒写更加灿烂的华彩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