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弗洛伊德曾批判內向的性格,認為這是羞愧、自我、不友好的表現。直到今天,在外向的世界中,內向、敏感的性格仍舊飽受人們的詬病。

但是《天使愛美麗》卻向世人展現了,內向高敏者同樣能擁有豁達樂觀的幸福生活。

主人公艾米麗是個普通的小女孩。她的父親是個性格孤僻的醫生。每次體檢是父女倆僅有的接觸,所以艾米麗總是興奮地小心臟砰砰直跳。但是,對此一無所知的父親卻斷定艾米麗患有心臟病,不能去上學。幸好,艾米麗的母親是教師,只是有些神經質。

艾米麗總是獨自一人呆在家裡。她唯一的朋友,是一條叫“抹香鯨”的小金魚。但是家裡壓抑的氣氛,害得小金魚都頻頻跳缸自殺。小金魚的行為讓艾米麗的母親歇斯底里,最終決定把它放歸小河。艾米麗看著遊走的小金魚,無比惆悵。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為了補償艾米麗,母親塞給她一個二手相機。可是,當她拍完天上的“小熊”雲彩時,面前恰巧出了車禍。鄰居哄騙她,她的相機會引發一連串的意外事故。這讓艾米麗驚慌失措,內心充滿罪惡感。

就是這樣一個內向又敏感的小女孩,大家都會認為,她長大後根本無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但是,艾米麗卻成長為了一位“天使”。她用佐羅的方式暗中幫助身邊的人們,最終也勇敢抓住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在《內向高敏者》一書中,作者西爾維亞·洛肯提到,對於兼具內向與高敏感特質的人,其實已經擁有了很多獲得幸福的天時地利人和。內向高敏者不必強迫自己改變,也不用逃避內向敏感帶來的劣勢,只要認識到自己的性格優勢,就能開啟這筆“沉默的寶藏”。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內心的獨立遇到非凡的意義,內向的人也能掀起一場革命

內向高敏者,雖然不像外向的人一樣常常引起周圍人的關注,但他們可以很好地與自己相處。而這種內心的獨立,則幫助他們看到了其他人看不到的,並質疑那些“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艾米麗在晚間洗漱時,看到電視機裡戴安娜王妃去世的消息,她突然意識到生命的脆弱。她腦海中甚至預演了自己的葬禮,“艾米麗英年早逝,享年23歲。黃土掩嬌軀,願她悲天憫人的情懷永垂千古。她臨終前所抱撼的是,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為自己的父親在憂鬱的日子裡帶來朝氣”。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幸運的是,內向高敏者善於分析。他們可以迅速理清思路、抓住重點。哪怕是面對“尋求自身的意義”這樣的問題。

很多內向高敏者,在外向的世界都有著非凡的表現。比如,臉書的CEO扎克伯格。他曾表示,建立臉書並不是為了成立一家賺錢的公司,而是為了踐行一種社會使命,讓世界更加開放、更加緊密相連。

美國科學家布萊恩·利特爾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受到三種因素影響:遺傳、社會環境,以及個人的決定和目標。正是第三種因素,為我們解釋了為何像扎克伯格這樣的內向高敏者可以在外向的社會中取得如此成就。

當內向高敏者尋求到自身的意義,他們就會打破常規,甚至掀起一場革命。

而艾米麗也正是在那一刻,希望自己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意義。她在看新聞時,驚地掉了手中的玻璃瓶蓋。滾到牆邊的瓶蓋穩穩地敲開了一塊牆磚,露出了裡面封塵的、一個小男孩的童年藏寶盒。艾米麗決定開啟自己的“天使之旅”,她準備悄悄把這份珍藏的記憶送還給盒子的主人。如果對方感動,她就繼續做好事,開始積極參與他人的生活。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敏感伴隨著同理心,用安靜的方式改變這個世界

每個人都不是隻有自己,每個人都處在人際關係中。雖然內向高敏者極少成為周圍人的焦點,但是他們對周圍的人卻時刻報以無微不至的關注。

人們都希望可以從世界中尋找到一種回應、一種共鳴。但是隻有同理心,可以讓兩人保持相同的共鳴頻率。這正是內向高敏者的優勢。

當艾米麗躲在電話亭,看到盒子的主人留下幸福的眼淚。她決定,開始一系列的暗中助人行動:

鄰居爺爺骨骼脆弱就像“玻璃人”,因此無法走出家門。艾米麗就把大千世界有趣的事,剪輯成錄像帶,悄悄放在他家門口的地毯下;

房東太太一直沉浸在丈夫外遇、意外離世的悲傷中。於是,艾米麗利用老信件,精心拼接了一封“遲到40年”的假信,郵遞給房東太太,解開了她的心結;

艾米麗的母親去世後,父親更加憂鬱。艾米麗偷走了父親的“小矮人”,託付給空姐帶它環遊世界,並寄相片給父親。最後,父親終於走出自己的陰霾,決定來一次國際旅行...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社會學家哈爾特穆特·羅薩,被《時代週刊》譽為“自在生活的外交部長”。他認為,只有當一個人進入某種領域,激發出了共鳴,這個人才能自在生活。

內向高敏者正是在這種自在生活中,以一種安靜的方式來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哪怕遭遇暫時的障礙和失敗,他們也能用毅力和認真的態度,堅持下去。就像J·K·羅琳被退稿12次,才找到一家小出版社,印刷了500冊的《哈利·波特》。只要在失敗時,加入正面情緒、不因失敗的行為而否定自己,失敗就自有意義。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低調的內涵,不斷探索自我,用本真直面生活

內向高敏者不會大張旗鼓地表現自己,在其他人看來,他們就是些無趣又鬱鬱寡歡的人。但實際上,內向高敏者只是不喜歡膚淺的寒暄、老套的話題。他們喜歡的是更有內涵的探索。其中,也包括自我探索。

就像每束光都會投下陰影,“自我探索”也有它的陰暗面,那就是自我否定。內向高敏者時常會忽視、壓制和貶低自己的需要,哪怕是愛情。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艾米麗在地鐵站的自動照相亭遇到了一個收集破碎相片的古怪男孩尼諾。她撿到尼諾的相冊,看到裡面貼滿了用碎片重新拼成的照片,其中一個光頭先生的照片出現得最多。在艾米麗解開“光頭先生之謎”的過程中,她對尼諾暗生情愫。

她在還相冊時,既害怕尼諾認出自己,又怕他不認得自己。最後,艾米麗託朋友塞給尼諾紙條,另約地點。不論是碰巧錯過,還是有意躲避,艾米麗都還沒做好面對尼諾的準備。

當尼諾沒有準時到達見面地點,艾米麗傷心不已,甚至引發了一連串匪夷所思的聯想:他是不是沒來的及將照片拼起來,就被綁匪當成了人質,途中他失憶被當成通緝犯,關在運去伊斯坦的集裝箱裡...最後艾米麗得出結論,這樣的男人不要也罷。

自我否定,是躲避風險的一種方式,“如果我不抱期望,就不會痛苦和失望”。

但是,就像《內向高敏者》中談到的,如果我們一直排斥內心所求,再想找回它就十分困難了,甚至遠比為實現夢想而克服的困難更大。

自我否定不僅會奪走一個人的快樂,還會與自己的內在斷開聯繫。

想要停止這種自我傷害,就要重新回到“我想要什麼”的問題上。把直覺當成第一個指示,耐心地瞭解直覺背後的需求,然後不斷問問自己“然後呢”,挖掘更深層的想法,最後積極地圍繞夢想創建自己的生活。

就像鄰居爺爺鼓勵艾米麗,“小艾米麗,你不是脆弱的玻璃人,幸福要靠自己爭取。假如你錯過機會,你那顆心遲早會像我的骨頭那樣,又幹又枯,別再猶豫,去找他吧”。

當艾米麗鼓起勇氣,匆忙打開門準備去追回尼諾,尼諾就在門外。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內向敏感的人,可以無限接近幸福生活

《天使愛美麗》並非一部從頭到尾充斥著快樂的影片。甚至可以說,它講述了一群孤獨、挫敗的人。但是,觀眾卻感受到了溫馨、歡快的幸福。艾米麗雖然內向、敏感,但是成為了人們心中古靈精怪的天使。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童年和艾米麗有很多相似之處。她也是單純善良的小女孩,像艾米麗一樣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暖。但是松子的人生,卻走向了無盡的壓抑和悲傷。

面對背道而馳的兩種人生,人們不禁疑惑,幸福生活的秘方到底是什麼。

幸福是因為內心產生的喜悅嗎?就像父親看到松子做出的誇張鬼臉,不禁一笑;亦或是,升職加薪、遇到愛情、孩子降生帶來的美好。

也許,並不是。這些喜悅雖然可以帶來幸福感,但終究不久就會消失。這算不上是真正的幸福。

早在23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也探究過這個問題。他認為,只有合適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行為,才能讓人們感到真正的幸福。

比如,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賦和長處;設立的目標不要只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要能幫助和成就他人;做對自己來說正確的、有價值的事;自由決定哪些事是對自己有價值的。

就像艾米麗,她雖然內向敏感,但她藉助性格帶來的優勢,一次次地化身“佐羅”,暗地裡幫助身邊的人,並收穫著自己的快樂。

艾米麗的內向敏感,讓她擁有獨立的內心,並尋求到了自身的意義。她運用同理心,持之以恆地做著好事。在過程中,她善於傾聽,謹慎又專注。而這些內向高敏者的優勢,正是讓她獲得人生幸福的秘方。

《天使愛美麗》: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敏感的人不配自在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