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界的“專業觀眾”扎堆兒進博會這個場館有啥特別之處

醫療界的“專業觀眾”扎堆兒進博會這個場館有啥特別之處

進博會上展出的一款尚未在國內上市的醫療設備

大河網訊(河南商報首席記者陳詩昂文/圖)

進博會7.1館是個展示醫療器械的場館,參展的國外醫療器械大廠誠意十足,展出的都是“壓箱底”的設備,不少還未在國內上市。

細看館裡走動人群的證件,上面很多標註的是“專業觀眾”。他們多來自醫療領域,而且多數是負責採購的。

採買主要考慮患者、醫療、科研需要

11月7日12:40,在進博會7.1館,河南商報記者偶遇了河南省人民醫院運營管理部主任尼燕和醫學裝備部副主任張波。

醫療器械館,他們已經看了一遍。

“瓦里安和醫科達的兩款加速器,都是之前沒見過的新產品,還沒有拿到註冊證。”張波說。對於三類進口醫療器械,我國實行註冊管理。過去,像加速器這類治療腫瘤的醫療設備,需要三四年才能拿到註冊證獲准在國內上市,而現在應用到臨床只需要約一年半時間。

在進博會平臺上,許多國外一線醫療器械大廠,紛紛把最新技術、最新產品拿出來展示。兩位“捕手”介紹,對醫療裝備的採買,醫院的首要考慮因素是患者、臨床的需要。

“在採買論證階段,我們更關注的是設備是不是最新的、在國外什麼水平,這兩個指標占了很大比重。”張波說,進口大型設備價格通常是千萬元級的,由此看出醫院是不惜金錢的。“可以說,他們最新的產品我們都用上了。”他說。

有外國人坐著飛機,跨國來河南看病

“有外國人坐飛機來河南看病。”這是“買買買”的直接效果。

尼燕介紹,河南省人民醫院從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引進了Juha(優哈)國際神經外科團隊,在神經外科領域處於全球頂端水平,這是吸引外國人來鄭州求醫的原因。

國外頂尖團隊來了,設備要跟得上,這是必要條件,也是充分條件。張波提起去年參觀一家國外醫院的見聞,一款西門子的先進設備,“國外沒有,河南已經有了。近幾年持續進行醫療裝備引進、升級,我們與國內一線城市甚至國外的醫療裝備水平,可以說沒有差距了。”

從患者的角度來說,這些設備帶來的效果是,對患者更精準的診斷、更小的損傷、更短的治療時間。過去,一個潛意識是看大病必去北京,張波注意到,近幾年患者已經“迴流”了。

耗費大量資金購買進口大型設備,在尼燕看來,這些大型設備投資回收期較長。而這樣做,是為了患者,也為了科研創新,用科研帶動臨床、培養人才。

鄭大一附院醫學裝備部主任劉春陽受訪時介紹,該院向國家衛健委申請的PET/MR上個月剛獲得准予許可,其在軟組織分辨率、無創檢查等方面相比PET/CT更有優勢,在腫瘤診斷、心腦系統疾病診斷、新藥靶點篩選、幹細胞研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次進博會,我們組織了專門的團隊到上海參觀、接洽,肯定是想接觸到全世界最好的醫療器械,首先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讓患者取得更好的診療效果,同時也為我們的科研創新打好基礎。”河南省衛健委副主任王良啟在受訪時說。

內功+外力河南人民將會更健康

11月6日,河南交易團採購需求發佈暨現場簽約會上,共達成了106個貿易合作合同,主要進口的商品包括醫療器械等八大類。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首屆進博會的簽約會上,醫療器械也是河南主要採買的進口商品之一。

此外,當天下午的河南跨境電商對接採購暨現場簽約會上,河南保稅集團以“網上絲綢之路·2019跨境醫藥”為推介主題,集中展示了重要創新舉措——河南省跨境電商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試點籌備以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河南保稅集團負責人在受訪時表示,接下來將探索利用跨境電商渠道解決百姓購買進口醫藥“難”和“貴”的問題,吸引多家國際先進醫藥企業集聚落戶鄭州,共同打造大健康產業。

今年省兩會期間,省衛健委負責人曾介紹,我省正在持續推動六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並率先在全國提出打造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

根據要求,心血管、腦血管、腫瘤、兒童、器官移植、中醫骨傷科這六大醫療中心將在2020年打造完成,屆時可把相關疑難重症病人留在省內,為患者節約費用。

可以想見,屆時,通過內功的修煉,加上進博會上“買買買”形成的外力助推,未來河南人民將會更加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