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泗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古稱虹縣、泗州,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東鄰泗洪,西接靈璧,南連五河、固鎮,北至東北與睢寧、宿遷毗鄰。

泗縣歷史悠久,早在夏朝即始建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泗州戲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境內有自然秀美的“虹鄉八景”、楚漢之爭的古戰場——霸王城古蹟遺址、隋唐大運河通濟渠遺址等歷史古蹟。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泗縣境內景點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1.泗縣沱河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我縣丁湖、草溝二鄉鎮境內,規劃總面積2463h㎡,保護區內植被多樣,蘆葦叢生,千頃碧波、水天一色,雁鴨類及鷺類翩翩起舞,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有水生維管束植物18科28種,魚類32種,兩棲爬行類15種,鳥類96種,獸類8種。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2.泗縣石龍湖國家溼地公園,是宿州市溼地公園。石龍湖溼地地處泗縣城南15公里處,溼地正常水面約1萬多畝,是保存完好的典型溼地生態系統。區內水質優良,動植物種類繁多,自然野趣的生態溼地和純真質樸的田園風光,構畫出秀麗的碧水清波,周圍分佈著明朝開國名將鄧愈故里、西楚霸王項羽駐兵地等歷史景觀,極具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湖中有泉眼,周圍水溫常年穩定在23-24℃之間,當地人稱之為龍眼。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3.隋唐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2014年6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隋唐大運河泗縣段28公里水道,被稱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活運河”,基本保持了隋唐大運河的原始風貌,宛如一條流動的“歷史文化長廊”。泗縣運河人家園林景觀綜合項目是當地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遺產——隋唐大運河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引進外資、與政府共建合作方式,投資20億元興建的園林景觀文化旅遊綜合項目。項目位於北部新城、隋唐大運河北岸,由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設內容包括泗州普光王寺、萬佛寺、大型假山瀑布、觀魚池、徽派高端盆景、根雕羅漢堂、運河根雕名人館、博物館、竹雕藝術館、牌坊群、古石雕石佛長廊等。項目一開工建設,便得到國家、省旅遊部門的高度關注,這個項目去年7月份以極高的文化品位和廣闊的旅遊前景成功入選國家旅遊局公佈的“2016年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4.泗縣烈士陵園是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屬於紅色旅遊單位,位於安徽省宿州市 三灣鄉汴光村[2]。泗縣烈士陵園始建於1964年,佔地面積6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園內陳展面積784平方米,館藏烈士文物資料1090件,其中,國家一類文物210件、二類文物350件、三類文物530件。園內建有江上青烈士紀念館、江上青烈士銅像、雪楓亭、百米紀念碑廊等建築物。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5.泗縣蟠龍山文化旅遊項目概況:2平方公里的森林、巖洞等景點修復,老山街道開發,恢復蟠龍山廟會等傳統文化活動。

泗縣蟠龍山(俗稱:老山)位於泗縣東北10公里處,地處泗縣屏山鎮,四周群山環繞,有烏馬山、茶山、陳山、窪張山、鳳凰三山、張山共九座山麓,山峰各異,風景秀麗,可謂是風水靈山寶地。據虹鄉縣誌記載,蟠龍山天寶觀(又名:玉皇廟)始建於唐代天寶年間,距今有1300多年曆史,經歷朝歷代的發展,最鼎盛繁華時,共佔地500餘畝,殿宇共九十九間,廣為佈教,香火不絕,並接納眾多教派於此,使之成為道佛合一的道場,聞名全國。據記載,“蟠龍山天寶觀”原有建築有“王母殿”、“玉皇閣”、“接引彌陀閣”、“轉香樓”、“觀廳”坐北朝南守衛龍門,石階而上即為“南天門”,山麓腳下有“地藏寺”、“大佛殿”、“臥牛殿”、“娃娃堂”,傳說殿堂結構精美、宏偉、古典,規模十分壯觀。“蟠龍山”廟會每年定在農曆正月初九,屆時各民間組織,文化團體雲集於此,遠近香客、藝人前往參加廟會,熱鬧非凡。鼎盛時期達十萬人之多,生意買賣長達3華里左右,上海、無錫、常州、南京、徐州、濟南都有商人前來,影響極為廣泛,終毀於民國38年戰亂。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6.泗縣文廟大成殿,在泗縣城內正中偏北,原有大成坊、欞星門、泮池、戟門、東西廂、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古代建築,現僅存“大成殿”。

大成殿飛簷斗拱,壯觀挺秀,長21米,寬12米,面積252平方米。磚木結構,殿房由八棵廊柱頂起,殿牆四周內嵌20棵廊柱。據大成殿脊樑所書,“大成殿”是清雍正四年(1727年)所建。《泗虹合志》載:“嘉慶九年(1805年)修”。殿內二梁所書,咸豐三年(1854年)重修。距今已250餘年。除局部有毀外,整個殿完好。

泗縣特產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1.大路口山芋,安徽省泗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大路口山芋在長期的栽培和自然選擇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品特徵,生產出的山芋呈紡錘形,塊根完整,紅皮白肉,口感香、甜、面,栗子味濃。

2018年3月,大路口山芋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2.泗縣大路口鄉素有粉絲之鄉的美譽,每年可生產粉絲上千萬斤,粉絲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大路口的紅薯粉絲,具有口味純正、營養豐富、久煮不化等特點,被人們譽為“人工魚翅”。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3.泗縣金絲絞瓜具有一千多年的種植歷史,當年曹操路過泗縣,曾經揮筆而就“宿州城外絞瓜甜、泗縣瓜香瓤如錦”的詩句。

泗縣處於黃河沖積扇平原與淮河衝擊平原的交匯處,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造就了金絲絞瓜沙甜、香脆、可口的特質,此外金絲絞瓜還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藥用價值,有著“植物海蜇、天然粉絲”的美譽。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4.丁湖螃蟹,產於安徽宿州泗縣丁湖鎮沱河下游,沱河是條古老的人工河,地勢低窪,常年水深1―6米,流經該鎮境內長15公里,水流平穩,水質清純,雜草叢生,光照充足,降雨量適中,最適宜於螃蟹生長養殖。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5.手工底,青布幫,簡單的中藥配方---泗縣藥物布鞋,泗縣人民傳統的物質文化特產。以質量輕,外觀俊秀,輕便舒適可以祛除腳汗腳氣在全國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於技術部分失傳,工藝落後,產量小,在全國一直處於聞其名不見其實的境況。土生土長的泗縣人李丹鳳1995年高中畢業後,在做好傳統布鞋的基礎上,決定對藥物布鞋進行全面技術攻關,經過遍訪泗縣民間布鞋製作工藝,蒐集中藥配方,反覆研製,得到了省立醫院、省中醫附院和省醫學院附屬醫院專家的支持和首肯,終於研製成功新型藥物布鞋,成立

安徽省天和鞋服有限責任公司,投入批量生產。目前,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合作,成立研發團隊,對藥物布鞋功能功效進行進一步研究開發。傳統產業與科技的結合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泗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泗洲戲”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與山東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血緣關係。泗州戲的形成說法不一,許多人認為它發源於蘇北海州一帶,原是當地農民以“獵戶腔”和“太平歌”等民間曲調即興演唱的小戲,後傳入泗州並吸收當地民間演唱藝術,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戲。1920年前後,泗州戲才有固定的班社演出,並開始進入城市。泗州戲有傳統大戲八十多個,小戲和折戲六十多種,代表劇目有《三蜷寒橋》、《楊八姐救兄》、《樊梨花點兵》、《皮秀英四告》、《大花園》、《羅鞋記》、《絨花記》、《跑窯》、《拾棉花》等。泗州戲的唱腔隨意性很強,演員可以根據自身嗓音條件隨意發揮,故名“怡心調”。男腔粗獷豪放,高亢嘹亮;女腔婉轉悠揚,結尾處多翻高八度拉腔,明麗潑辣,動人魂魄。其伴奏樂器以土琵琶為主,輔以三絃、笙、二胡、高胡、笛子等,另有板鼓、大鑼、鐃鈸、小鑼四大件打擊樂器。

泗州戲的腳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頭、小頭、醜等幾類,其表演在說唱基礎上大量吸收民間的“壓花場”、“小車舞”、“旱船舞”、“花燈舞”、“跑驢”等舞蹈表演形式,受戲曲程式規範的影響不大,帶有明快活潑、質樸爽朗、剛勁潑辣的特點,充滿濃郁的皖北鄉土氣息。演出時有許多獨特的身段和步法,如四臺角、旋風式、剪子股、仙鶴走、百馬大戰、抽梁換柱、燕子撥泥、懷中抱月、鳳凰雙展翅等,演員必須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協調與配合。

泗州戲與皖北人民的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聯繫,顯示出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徵。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飛躍發展,觀眾逐步減少,演出虧損,傳統技藝瀕臨失傳,泗州戲的生存出現了危機,迫切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扶持。

帶大家看看中國戲曲“泗洲戲”發源地——泗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