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當“好人”以後,我的生活輕鬆了很多

不再当“好人”以后,我的生活轻松了很多

好的太用力

19

2019.8

by: 懷左

不再当“好人”以后,我的生活轻松了很多

01

我以前就是一個標準的“老好人”,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在乎身邊人的評價,平時做事小心翼翼,唯恐得到哪怕是一點點差評。

朋友有事叫我幫忙時,我不管自己手邊有沒有事都會說沒事,先去陪別人,完了回來再做自己的事情。很多時候搞得自己很累,但看到別人開心,我就覺得很值得。

談戀愛時,我也超級在乎對方的小心思,有事沒事就會去猜對方話裡的意思,她開心我就開心,她不開心我也不開心。

愛得很用力,但是情緒起伏不定。

做“老好人”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沒辦法,怕得罪人,怕別人對自己有意見,怕自己苦苦經營起來的“好人”人設毀於一旦。這種感受最強烈的時候,是在我住宿舍的時候。

和別人一起住時,明明已經很晚了,自己也想睡覺了,但如果還有人在玩,我就永遠都不會提出關燈的建議。躺在床上的我,睜著眼,聽著別人玩遊戲的聲音,每次都熬到別人關燈才睡覺。

主動權一直交給別人,留給自己的永遠都是被動。

其實很多時候我也想提建議,但是心裡倒數十個數以後想想還是算了吧。這種感覺怎麼說呢,嘴上告訴自己的是維護關係,友誼第一,其實心裡的實際情況是有點慫,怕和別人鬧掰。

直到蔣方舟描述了她的“討好型人格”後,我才直到自己身上的狀態其實也是這種人格。

“老好人”原來不是真正的好人,更多時候,是失去自我的慫人。

02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和之前的一個舍友鬧掰,也就是那時我才真正明白:不管你怎麼做,也不管你做什麼,總會有一些無緣無故的矛盾和不喜歡,而這些,都是你控制不了的。

解釋沒有用,苦苦維繫關係沒有用,逆來順受更沒有用。

也就是脆弱活生生展現在眼前時,我終於發現,建立在討好基礎上的人際關係實際上都是無效的,像極了豆腐渣工程。

另外,寫作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歷練。每一個剛開始寫作的人都希望收到大量好評,永遠都不要看到差評,但其實很多讀者都不認識你,如果不認同你的觀點,罵幾句實在太正常不過了。

一篇文章數據好,自然會收到很多評論,之前我每次看到那些不好的言論時,內心都久久過不去,難受半天。

我覺得文章是我辛苦寫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們怎麼能這麼對我?

現在回頭再看時,這種想法完全就是自己內心戲太足的表現。社會從來不會因為你的苦勞而獎賞你,別人也只看結果,不會在意你的過程。永遠都有人喜歡你,也永遠都有人討厭你,這一切,可能都與你無關。

後來我寫文章時間久了,再看到不好的評論時也就直接略過了。你不懂我,我就不強求你懂了;你不喜歡我,那我也不強求你喜歡了。

多說無益,再說就是浪費。

03

但總有人會悄悄愛著我們,關注我們的動態,時常看我們寫的東西,留心我們的行程,在意我們的心情。往往,我們會選擇性地忽略這些,而特別在意那些不好的信息。

這也是做“好人”最累也最糾結的地方吧,被偏愛的時候有恃無恐,對於得不到的東西,卻永遠在騷動。

可能也是因為貪心,想讓一切都好,想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想讓自己的人設看起來陽光燦爛,想讓別人提到自己時滿口都是誇讚。

而這樣做事,人往往活得最累。

我朋友和我一樣,之前也有這種“好人”病。她微信里加了很多陌生好友,人家覺得她學習成績好,平時積極優秀,就會經常問她一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剛開始她還能應付,但隨著好友人數的增加,她每天要在回覆別人的問題上付出很多時間。

有一次她用工具檢測微信好友時,發現幾千好友裡,有幾百人已經將她刪除或拉黑了。她頓時覺天踏了,傷心地問我:“我平時對別人那麼好,有問必答,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刪掉我?”

我說:“對別人來講,你就是一個免費的客服,問問自己,你對免費客服有感情嗎?”

這句話好像聽著有點扎心,所以我就換了一句更扎心的:“別人刪掉你,是因為你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麼價值。”

越長大,越發現社交的本質是價值互換,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你是好人,別人就要對你好,而是因為你有用有價值,別人才會花時間對你好一些。大家都很忙,誰也不願意把時間花在無用的地方。

所以“老好人”做的大多數維繫感情的努力,到後來都沒有太多實際作用,而是越是付出,越可能不被珍惜。

好的關係就像蹺蹺板,你壓一下我也壓一下,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平衡,是勢均力敵。

04

所以徹底想通之後,我就不再做“好人”了,好壞評價都一笑而過,該關燈時關燈,該說不的時候就說不。

拒絕是我之前一直缺乏的能力,於是當我真正擁有時,我才發現原來拒絕別人也沒有自己設想的那麼糟糕。

這些天我重看《三國演義》,張遼勸降關羽時,關羽提出的一個條件是:如果日後有我大哥的消息,我一定追隨而去。曹操後來答應了,因為他也覺得對關羽好一些,關羽可能會選擇跟隨他。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在演義裡,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直奔劉備而去,這段故事被後人津津樂道,一直流傳到今天。

那麼換個角度試想一下,如果關羽也是一個”老好人“,覺得受了曹操太多恩惠而放棄劉備,那麼世人又將如何評價他呢?

所以說,一個有態度的人往往比那些沒態度人,更受人尊敬。

我突然發現,管理時間、精力或者自我的精髓就在於說不,不是每件事都得做,不是給每個人都得討好,而是應該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把感情投入到重要的人身上。

這也是二八定律的應用表現啊,而這樣做起來之後,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生活輕鬆了很多,也高效了很多。

今後,我再也不想做老好人,我只想做一個獨立且有能力的人。

不再依賴被人喜歡的樣子活著。

不再当“好人”以后,我的生活轻松了很多

懷左,文藝學碩士,簡書籤約作者,新媒體寫作講師,一個愛讀書的普通人。新書《你越強大,世界越公平》正在熱銷中。個人微信:dapang1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