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悖論

李安的悖論

李安是如今華人電影導演中最為著名的人物。雖然只導演過十幾部電影,但他已經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從2012年拍攝《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開始,他又痴迷於電影技術的創新,站到了世界電影技術的前沿。剛剛上映的《雙子殺手》更是以4K/3D/120幀高清畫面和數字虛擬人物為賣點,再造了一個年輕版數字虛擬的威爾·史密斯,令人歎為觀止。

李安的悖論

關於《雙子殺手》的技術特點,很多影評人作了評論,我不想重複,只想談談李安在《雙子殺手》以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裡展現出來的價值觀的悖論。

李安的悖論

好萊塢一直有著電影技術的優良傳統,不僅把電影藝術發展成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衍生出無數類型電影的格式和套路,而且把影像和聲音技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高清晰、環繞聲、3D技術和數字技術等等,令觀影體驗大為改善,身臨其境成為可能,也使觀影充滿了視覺和聽覺刺激。

李安的悖論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4K/3D/120幀高清畫面拍攝的電影,當時全世界僅有5家電影院能放映120幀畫面。《雙子殺手》更進一步,在4K/3D/120幀的基礎上,又加上了視覺捕捉數字虛擬技術再造新人。我在影院觀看的是《雙子殺手》60幀版本,已經比過去電影的清晰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尤其是片中的摩托車追逐場面,令人震撼。

李安的悖論

但是,這兩部影片所傳達出來的理念卻與李安技術主義的追求背道而馳。《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運用高清畫面和環繞聲技術,讓觀眾彷彿親臨伊拉克戰場,但影片的的主題卻是反戰。《雙子殺手》也是這樣,高清畫面和環繞音響無不為了讓追殺、射擊、打鬥場面更逼真、更震撼,但影片所傳達的理念卻是對濫殺無辜暴力行為的反思和批判。

李安的悖論

這種相互矛盾的悖論並非李安的電影所獨有,很多好萊塢電影都存在。眾所周知,好萊塢電影從商業需求出發,特別強調劇情和畫面的刺激性,電影技術的發展也都是為了使這種刺激更加真實,更加震撼。所以,好萊塢電影是世界上公認的最血腥、刺激、殘暴的電影。曾經看過《電鋸驚魂》《黑色星期五》等系列影片,深為影片中的血腥場面所驚訝。但很多好萊塢電影,包括這些血腥的恐怖片,卻一直傳達出反暴力的理念。一方面以暴力、血腥、恐怖為賣點,一方面又標榜反暴力、反恐怖,這實在是有點假惺惺並且無厘頭的。

李安的悖論

就像比利·林恩對戰爭的反思在4K/3D/120幀高清戰爭畫面下顯得蒼白乏力一樣,特工亨利對自己殺手生涯的反思也在數字虛擬的年輕自己面前顯得空洞無比。李安這樣充滿人文關懷的導演執迷於先進技術下的電影體驗,失去的卻是自己的靈魂。這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

李安的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