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奶”,多半是大人的“鍋”

孩子“厭奶”,多半是大人的“鍋”

孩子“厭奶”,多半是大人的“鍋”

孩子“厭奶”,多半是大人的“鍋”

“大夫,我家孩子4個多月了,最近是不是到了厭奶期了?”“大夫,我們家孩子最近餵奶怎麼喂都不吃,換奶瓶也不行,她是厭奶了嗎?這種情況都持續2周了,孩子會不會營養不良,不長個?”在兒童保健門診中經常會遇到寶媽們諮詢孩子不吃奶的各種問題,同時家長們還把這段艱難的時期稱為孩子的“厭奶期”。孩子真的會有“厭奶期”嗎?

北京市順義區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服務中心陳彤穎表示,在醫學中是沒有“厭奶期”這個概念的。

多數“厭奶”是過度餵養

所謂厭奶,其實主要是家長的餵養出了問題,最常見的原因是過度餵養。陳彤穎介紹道,對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如果是純母乳餵養,要按需哺乳;對於奶粉餵養的孩子,好多家長認為是按時餵養,更有甚者,每頓吃多少毫升奶都要參照奶粉說明書上的量,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每個人對營養的需求都有差異,所以不管採用什麼樣的餵養方式,順應孩子的需求,才是餵養關鍵。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該餵奶了

陳彤穎表示,按需餵養不是按哭餵養。孩子餓了會哭,但哭不一定是餓了,也可能是其他需求;孩子餓了,哭是他最後的表達方式,每頓奶都等孩子哭了再喂,不利於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所以首先要了解孩子餓了應該有什麼樣的表現。

一般來說,嬰兒飢餓時會出現覓食反射、吸吮動作或者雙手舞動、鬼臉、煩躁等,如果這個時候媽媽毫無反應,孩子才會用哭的方式來表達餓的需求。孩子吃飽了,會出現愉悅的表情、停止吸吮、頭轉開等,這時候就代表孩子吃飽了,即便奶沒喝完,也不要去餵了,否則就容易出現胃腸不適,導致孩子“厭奶”等一系列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