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餵養過程中常見問題——「厭奶」

3個月左右的嬰兒突然不愛吃奶,奶量變少;睡得迷迷糊糊時尚可吃點奶 ;睡、玩、精神狀態良好,體重增長正常。這就是生理性“厭奶”

原因:

1、3個月左右的嬰兒,對奶中蛋白質的吸收會較以前增加,但肝腎功能相對不足

2、長期超量工作,會使肝腎"疲勞",需要適當"休息"與"調整"

3、3個月左右的寶寶聽覺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孩子好奇心增強,任何一種聲響或物品都能轉移吃奶的注意力

3、4個月左右寶寶體內的乳糖酵素開始減少,舌頭的味覺開始變化,唾液腺開始分泌,乳牙也開始萌出,出現咬奶嘴的現象

4、輔食的味道多種多樣,孩子開始對味道單一的奶不感興趣

5、餵奶方式不對,因為奶杯的角度不當,壓到舌頭,使孩子喝不到奶,最好將奶杯以45度角輕輕地放到孩子嘴裡

6、乳頭混淆:媽媽母乳不夠添奶粉,是用奶瓶喂的。吃媽媽奶和奶瓶的孩子會出現乳頭混淆,有的孩子變得只喜歡吃奶瓶,有的孩子則只吃媽媽乳房,有的甚至兩種都不喜歡吃。

5、檢查是否生病:發燒,腹瀉、潰瘍,鵝口瘡等

處理:

1不要太強迫孩子進食(總原則),否則“厭奶”期會更長

2、餵奶前半小時不要和寶寶鬥樂玩耍,讓他慢慢安靜下來,便於進入吃奶狀態;餵奶前關上門窗,關掉電視、音響、電話、手機,家人也不要隨意在寶寶身邊走動,以保證房間的安靜。

2、增加母乳餵養的次數,例如原來每天4次,可以改為5-6次,保證每天攝入的奶量,當孩子奶量恢復正常時,再逐漸改為每天4次

嬰兒餵養過程中常見問題——“厭奶”

2、如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可以給孩子換換口味,如換奶粉品牌或把奶粉衝調稀一些

3、選擇適合的奶嘴。孩子正處於乳牙要萌出的階段,牙齦不適,因此需要選擇軟硬度、大小合適的奶嘴。適當地擴大奶嘴孔,避免孩子吸吮疲勞後不願意再吸

5、奶的溫度要適當。奶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刺激孩子牙齦,造成孩子不願意吃奶

6、泥糊狀食品不能添加過多,影響配方奶的攝入量。小嬰兒每天的熱量物質攝入還應以奶為主

7、買個好點的電動吸奶器,母乳吸出瓶喂。一定買雙邊電動挑進口的貴的!或者買一次性注射器(或乳旁加奶器)和能插在注射器頭上的小吸管,用注射器裝奶,吸管延乳頭邊緣插進孩子嘴角,讓孩子在吸吮乳頭的同時吃配方奶,堅持一段時間,應該能看到孩子愛吃媽媽奶的效果,當然很可能他又不吃奶瓶了。這種餵養方式是我在婦產科上班時母乳不夠的新生兒添加配方奶的唯一方法,就是怕出現乳頭混淆,所以嚴禁用奶瓶。

嬰兒餵養過程中常見問題——“厭奶”

8、讓寶寶多運動。如陪寶寶在游泳池戲水,給寶寶做做被動體操、撫觸,伸伸胳膊、伸伸腿,加大寶寶的運動量,有助於促進胃腸道蠕動,增強食慾。捏脊、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嬰兒餵養過程中常見問題——“厭奶”

9、孩子吃奶的環境要安靜,周圍不要有引起他注意力轉移的聲音或物品,更不要開著電視或手機喂孩子

每個孩子“厭奶”的表現不一樣,而且每個孩子發生的時間也不一樣(3-6個月),並耐心地等待這一時期過去。如果孩子厭奶嚴重,影響了發育,就需要去醫院就診

您好,我是一位退休返聘到兒童保健科從事兒童體檢工作的主管護師,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隨時在線諮詢我各種育兒問題。在線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