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出來的985大學生,怎麼就成“反面教材”?

看到一 篇文章,作者講到,有老兩口,供養了一位985的大學生,孩子2017年從學校畢業後,沒有找工作,猶豫不定的在家複習考研究生,可是,考研也不是一帆風順,現在整天在老家待著“啃老”。老兩口整天的唉聲嘆氣,想著孩子考上大學就能有一個好前途,家裡就有好日子過了,沒想到孩子成了全村人的“反面教材”了。

村裡出來的985大學生,怎麼就成“反面教材”?

看到這篇文章,筆者也倒吸口涼氣。筆者失業回到老家,每天多 大門不出,已有些時日,想當年自己也曾是全村第一名大學生,著實心中優越感滿滿了好一陣子,想必現在在父母眼中,也是啃老一族了。

就在剛才,筆者站在老家門口,聽著蟬鳴,看著寂寥的村莊,從遠處騎著三輪車過來一位同村的老太太,打了招呼,說是田裡有人收購牡丹,去幫忙了,一天60元錢,管一頓午飯。我說,大兒子現在怎樣了,她說,在讀研究生呢!這是我們村的北大母親,她兒子是村子裡的第一個北大生。

村裡出來的985大學生,怎麼就成“反面教材”?

有一位前同事,30多年前考上一所重點大學,分配到一家研究單位上班,單位改制,自己下海創業,生意不好,就招聘來到報社,沒想到報紙如今成了夕陽產業,收入不高,已近50多歲,每天還要為生計和前程憂慮。他給我說,很少給老家的父母打電話,每一次電話都要被父母數落一通。父母過得很好,弟兄幾個只有自己考上大學,現在就是自己混的太差。父母提到他這個兒子就會給人說,上什麼大學,一點用也沒有。

讀書考大學,曾經被認為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法。讀書改變命運的命題,現在被人們懷疑,知識無用論有了更大的市場。讀書,真的沒有用處了嗎?

村裡出來的985大學生,怎麼就成“反面教材”?

先說那位啃老的985大學生,有了這樣的學歷背景,我們認為,他的當前的處境肯定是暫時的。一是他選擇考研,想往更高的學歷進發,這就是一個上進的表現,他是在家學習,又不是終日頹廢無所事事。二是如果他不考研究生,想找一個工作還是非常輕鬆的。對於這位學生,我們要認識到其內心的強大,他讀高中時一定是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智力一點也不別人差。所以,要有發展的眼光。

再說我們村裡的那位北大生,現在正在讀研究生,相信未來的前途一定無量,好工作沒問題,大城市發展也是輕鬆的事情。但是,考上北大也並不是“一人得道”的規模性轟動。當年,我們村的第一個北大生誕生的那一年,我見到北大母親,表示祝賀,她說,孩子考的就是好,一下就考上了一個縣長。我在一邊說,你孩子比縣長厲害,給個縣長也不能換。

村裡出來的985大學生,怎麼就成“反面教材”?

最後說說我的同事,非常聰明,有想法的一個人,讀了那麼多書,看問題總有獨特的視角,我比較喜歡和他交流。可能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吧。在城市裡,我們都是落魄者,沒有掙太多的錢,也沒有耀眼的工作。家人,特別是一些相識的人,多不待見。

昨天,去一位親戚家串門,親戚的孫子在上海讀大學,親戚告訴我,孫子在外上學時,還能賺上些錢。我說,真是好孩子,不過,咱們的家庭條件還可以,一定要他好好學習,上學學習是最重要的事,起碼要讀研究生,最好能讀博士。

有一位老師說,讀書也許無用,但是,不讀書,你想一生有些成就,更難。如果讀書的10個人中有9個成功了,而不讀書的10個人只有1個人是成功的!讀書的作用是長遠的。有一句話叫:三代出一個貴族。非常的有道理。

村裡出來的985大學生,怎麼就成“反面教材”?

社會發展了,一個人只要身體好,智力上沒有問題,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想要人生過的有層次,達到一定的境界,不做爆發戶,不做大老粗,路只有一條:好好讀書。

北大畢業賣肉的,和農村集鎮上賣肉的,肉是一樣的,但是,不一樣的太多太多。這些“太多太多”,是讀書換來的!

“啃老”的985大學生,會有“出彩”的一天!

這一點,我真的堅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