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及早走出酒吧、夜店就是“夜間經濟”的誤區

日前看到普華永道思略特最新發布的《夜間經濟激活城市“FUN”生活》研究報告,才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夜間經濟”的發展以勢如破竹的勁頭進入人們的生活和融入城市的發展,特別是在近兩年來,全國各地區都在大力研究“夜間經濟”發展模式,與此同時,我們也的確看到各城市的“夜間經濟”活動在迅速回暖,而更為重要的是,以北京為首的北方城市(相較於南方城市,“夜間經濟”活力較弱)對“夜間經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在探索更加符合首都定位的“夜間經濟”發展方向。這顯然是一大進步,更為重要的是,在今年年初以及今年七月份,北京政府出臺和發展“夜間經濟”的相關政策,這又進一步說明,北京的“夜間經濟”發展將迎來新動能。

應及早走出酒吧、夜店就是“夜間經濟”的誤區

而目前來看,儘管全國範圍內的“夜間經濟”發展模式可謂是眼花繚亂,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但是北京依然堅守主線與核心,主要大力發展文化消費。其中以二十四小時書店、博物館、美術館、二十四小時便利店、“深夜食堂”和如Livehouse、小劇場等各類演出市場為主。那麼世界範圍內,“夜間經濟”又是呈現怎樣的姿態呢?根據《夜間經濟激活城市“FUN”生活》研究報告顯示,在世界範圍內來看,“夜間經濟”同樣呈現出顯著的多元化特點,不管是本土化的夜間經濟,還是國際化的夜間經濟,以及時尚潮流、傳統接地氣等夜間經濟,都贏得了自己的市場和消費群體。

以美國的紐約為例,我們都知道,紐約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具有活力的經濟文化中心,而且紐約的地鐵是二十四小時循環開動的,為此紐約是當之無愧的“不夜城”,其夜生活極為豐富多彩,不管是文化消費還是傳統消費,都受到了當地群眾和世界遊客的歡迎。比如傳統的時代廣場和百老匯,多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可謂是不斷創造輝煌,而且經久不衰。而布魯克林和東村的熱鬧非凡則吸引了廣大的年輕人群體,這裡的夜生活不但內容豐富多元,而且充滿了創造力與生命力。比如說起東村和布魯克林,許多人都會聯想到東村的時髦潮人,以及大學酒吧、酒店休息室等,而布魯克林的倉庫派對等也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與吸引力。迴歸到北京,說起北京的“夜間經濟”,曾經也讓人首先聯想到酒吧的熱鬧與夜場的喧囂,但是目前來看,酒吧、夜場的發展並未得到政府方面的鼓勵。

原因很簡單,夜間、酒吧不但喧囂,而且常常與一些負面的新聞報道或想象聯繫到一起,而現實是,很多想象並非的憑空捏造,而是真實存在。為此,北京的夜間經濟發展必須以一種更加健康的形態出現和成長,這樣才能更加符合首都的功能定位。而說起酒吧、夜店,人們不禁聯想到三里屯,曾幾何時,三里屯是北京乃至全國的夜生活座標和符號,但是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們看到三里屯的酒吧產業並沒有發展得更好,反而逐漸沒落,其原因也是不符合首都發展定位。在一九九五年,三里屯的第一家酒吧丹參並且正式營業,因為三里屯北街毗鄰使館區(外國人的酒吧文化較為發達,也更受歡迎),因此酒吧產業十分火爆,並且快速發展壯大。到了二零零二年,北京出現了關於三里屯是否應該拆遷的大討論,並且最終產生了三里屯酒吧街改造工程,並且計劃將酒吧街和原本已經拆遷的三里屯服轉市場原址合併,但是儘管秩序越來越良好,可是酒吧的活力卻在減弱。

到了二零零五年前後,原來聚集在酒吧的消費者又在另外一條小巷中開始聚集,於是出現了一條“髒街”。 但是沒過多久,北京的背街小巷亂象整治提升行動開啟了,“髒街”自然成為重點的治理對象,於是,三里屯南北的兩條街便進入了整改狀態,同時定位也發生了變化,為“時尚文化街區”。而一些酒吧因為不符合街道定位的標準,而不得不關門。到了二零一七年前後,曾經熱鬧非凡的“髒街”則徹底地告別了歷史舞臺。事實上,發展以文化創新、文化消費為導向的北京特色的“夜間經濟”,這樣的定位顯然是準確的,這更易於長遠的規劃和發展。

而遺憾的是,直到今天,國內其他一些城市的政策制定者,面對發展“夜間經濟”的思考,卻存在認識的片面化情況。比如,一說起“夜間經濟”,他們首先便想到了發展酒吧、夜店和以大排檔、露天燒烤為主的“夜市”,顯然這是不全面的,儘管夜間的熱鬧可能有了,但是環境保護問題、城市管理問題、交通秩序問題等該如何保證和提升呢?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又該如何體現呢?這些都是客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 X+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