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咖但斌談外資看A股,國內缺少科技股好公司

2004年但斌在深圳註冊成立東方港灣,十五年間,除了尋找A股的優秀企業,東方港灣還挖掘了不少美股明星企業,通過投資組合與明星企業長期共同成長。在但斌近30年的投資生涯裡,他始終秉持“與偉大企業共成長”的價值理念。近期但斌做客私募排排網春瑜會客廳,在線分享了自己在國外考察全球優秀企業的經歷,在他看來,包括亞馬遜、星巴克和波音在內的企業都在不斷重構自己的業態,同時我們可能低估了日本的創造力。

私募大咖但斌談外資看A股,國內缺少科技股好公司

以下為私募排排網根據節目實錄整理的內容。

中國人願意關注世界變化

今年是我去哈佛商學院學習的第三年,實際上這三年變化還是非常大的。第一年去哈佛商學院是“厲害了我的國”背景,當時大多數企業家都還是非常自信。第二年外部貿易摩擦就開始了,加上去年可能有一些關於民營企業的“雜音”,大家都非常擔心。今年外部貿易摩擦如火如荼,但最後結果還沒有出來。雖然企業家本身都擔心,但是多數還是按照自己的邏輯在走,畢竟不管如何發展,企業還是要經營下去的。他們也嘗試著去印度、越南,包括一些其他國家都設過廠,也比較過中美兩國和印度、越南,包括一些其他地方設廠的不同,都有了相應的應對策略,還是比較有信心。

據我觀察,美國普通老百姓好像對外部貿易摩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也不太關心。這也說明一般的美國老百姓對中國是沒有太多瞭解的,不像我們中國人願意去了解整個世界的變化。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中國人自從改革開放40年來,還是本著學習的態度,無論是哪個階層,都願意去學習,去思考中國的發展,這是很大差別。中國人現在去全世界旅行,不僅僅是旅行,還去發現和了解各個國家的發展變化,不斷學習進步。

我們或許低估了日本的創造力

除了哈佛CEO班,我還去了高山大學,3月份去了斯坦福和伯克利,5月份去了東京學習。在與日本的科學家交流時,我發現日本有點超乎我的想象。過去我們認為日本沒有創造力,也說日本失去了多少年。但是我們這次在東京學習一週時間,期間有邀請一些日本頂尖科學家跟我們交流。就我自己的觀察,實際上日本這些教授的水平,有的比美國教授水平還高,甚至不亞於哈佛大學教授的水平。

最近有很多日本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實際上很多關鍵的科技技術或產品都是來自日本。而且日本的教授講課都有一些自創的理論和學科來和同學分享,特別創新,因此我們有可能是低估了日本的創造力。

中國的一些企業家、學者願意去學習,去走一走、看一看,這是民族進步的重要表現,因為你只有願意學習,才能夠放低身段。就像任正非先生一樣,企業發展到這個高度卻依然在拼搏、在努力,這是中國比較可貴的地方。

亞馬遜、波音、微軟等偉大企業均在重構業態

中國的社會發展方向也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要與世界再融合在一起,要能夠看到世界先進科技這些發展的成果。我們這次去西雅圖看了這樣幾家企業,實際上每一家都非常了不起。

我們第一天去了亞馬遜,亞馬遜過去有大公司病,但是它現在每天都不斷有新想法,而且容錯,有新的商業模式就會去嘗試,這樣對企業的發展就會非常有利。比如星巴克,我們都知道星巴克是很傳統的一家公司,但是現在星巴克在中國也是高速發展,中國市場僅次於美國市場,而且還在不斷開店。實際上星巴克文化就是用全員都當股東的心態去運作這個企業,或許海底撈也是引入了星巴克的商業模式。與員工一起共成長,是一種非常好的文化。

私募大咖但斌談外資看A股,國內缺少科技股好公司

我們也去了波音公司。過去我們認為波音是屬於傳統制造業,但是在現場看,波音實際上也是在不斷地改變自己的工藝流程。比如說過去可能一個月能造五架747,但現在只要三天就能造一架787,而且這個產業鏈已經遍及全世界。它的機身是意大利的,機翼部分來自日本,尾翼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中國的,三天組裝一架。所以說這個產業鏈重構後,它可能就從重資產變成輕資產。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偉大的公司已經在不斷重構自己的業態。

微軟讓我們參觀了未來科技變化方向的一些產品,而且它這個未來不是說長遠的未來,它大概就是5到7年的時間。從開會到住家,是全新的一種模式與變化,大概像萬物互通這樣,它可能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當然中國隨著5G技術應用,我們的生活可能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這些世界頂尖級公司,早已經在不斷創新。

在交流過程,也有做投資的朋友說,來美國感覺到中美兩國的科技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拉大了。我們確實看到這些公司在不斷進步,相比中國而言還是非常震撼的,我們還是要繼續奮鬥,永不止步。

微軟的頂尖科學家總工程師也來跟我們交流,實際上微軟大概4.8萬人,一半是外籍員工,甚至是還拿著本國國籍的員工,其中華人大概有5000人,印度人有1萬人,現在微軟的高管也是印度人,所以說它是一家真正彙集全球科學家智慧的國際型公司。假如什麼時候華為有一半的外籍員工,那也是很了不起的。

我們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投資是不斷學習的行業,所以說要多去交流,多去學習,瞭解整個世界大的發展方向和前進方向,這些對投資還是比較有用的。

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全世界的這些真正好的公司,它們是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比如在哈佛商學院,它就是通過一個個案例,告訴你這些公司為什麼好、怎麼好。包括今年我們教授也重點分析了兩家資產管理公司,一個是先鋒基金,一個是黑石,實際上我們可以從這兩家公司不同的發展路徑、商業模式,感受到非常多震撼的地方。美國的先鋒基金目前已經管理將近6.3萬億美金的資產,真的非常了不起,而從他們公司的發展路徑以及未來展望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且這個對我們指導公司自身的發展以及長遠規劃都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A股投資難點在於缺少科技股好公司

投資並不是說說那麼容易,掙錢是非常難的一件事,你想勝出,還是需要付出很多的。我們看到,全世界40%的利潤是被美國公司賺走的,美國公司的商業模式一旦建立以後,它就是世界性的,很容易擴張。比如星巴克、亞馬遜、微軟、波音,這些公司的競爭優勢建立以後,基本上是世界性的,所以說美國公司非常強大,而且它們還在不斷迭代,不斷進步。

在美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你投資了一個很好的公司,它基本上是沿著45度斜率漲的,而且不是說只漲一年,它漲幾十年。所以,我們看到國內說抱團取暖,是不是要從消費股轉移到科技股,其實這些都是不存在的。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定是全面的崛起,它不可能說只有科技好,而傳統的不好。在美國我們看到比如星巴克、麥當勞、好市多、雅詩蘭黛,這些傳統的公司都是表現得非常出色的。新的公司,比如亞馬遜、Facebook、谷歌、蘋果、微軟,這些公司在過去也是表現很好的。所以在美股當中,我們看到商業模式如果是真正好、有強勢競爭力的,無論是傳統類還是科技類的,它都是表現得非常好的。

在美國做投資,只需要選擇好這些公司長期持有,基本不太擔心有系統性變化。但是在中國做投資有一個難點,很多科技股並不是真正有競爭力的,或者說真正有競爭力的要麼沒有上市,要麼已經在香港、美國等地上市了。比如華為就沒上市,如果華為上市了,我估計也是個大牛股,甚至它整個市值可能不亞於微軟。

很多人都很羨慕美國納斯達克,Facebook、亞馬遜、谷歌、蘋果、微軟這幾年漲得很好。但是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很早就實行註冊制,如果我們在2000年就開始創業板,如果我們的網易不是在美國上市,是在中國上市,可能就大不同了。實際上,網易從2001年到現在漲了差不多3000倍。百度、騰訊、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等,這樣一大批中國最有競爭力的企業因為當時沒有註冊制或者受股權結構的限制,跑到香港或者海外上市,利潤都讓外國人賺走了。所以我覺得美國市場與中國市場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美國市場它可以有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來上市,但目前中國還是一箇中國國內的市場。

外部貿易摩擦相比巴菲特早期投資經歷只是細節性問題

很多人很擔心外部貿易摩擦對投資的影響,我在2007年出版《時間的玫瑰》時寫過一句話,“巴菲特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在75歲的時候擁有了450億美元的財富,而在於他年輕的時候想明白了許多事情,然後用一生的歲月來堅守。”

雖然現在很多人很擔心外部貿易摩擦,但是實際上相比巴菲特早期的投資生涯來說,這些都只是細節性的問題。巴菲特從1957年做私募基金開始,從20多歲到51歲的投資生涯期間,他曾經面對過越南戰爭、古巴導彈危機、兩次石油危機、兩次中東戰爭,還有1964年到1980年長達17年的滯脹期,也正是這些世界性問題的存在,讓巴菲特在20多年時間裡能夠不斷便宜買入美國最核心的資產。對於投資而言,雖然每個時代的主題稍微有些差異,但是它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

當下樂觀看待A股市場

從估值來看,當前位置的A股在歷史上是處於非常低的階段。國內有些人擔心,但外資不擔心,外資還在不斷地買入中國核心資產,為什麼?因為從全球的角度看,中國的公司都不貴。實際上通過和海外的基金經理交流,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判斷,就是像中國這樣發展穩定、經濟成長比較好的國家在全世界來看是很少的,尤其現在歐洲不少國家是負利率。所以對於外資來說,它所看到的A股市場是充滿了機會的。

我們國家在芯片、高科技行業投入可能是幾千億、上萬億,這麼大的投資,它未來會讓中國的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所以我們說現在A股市場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是什麼?就是更加地開放、科技進步讓中國的產業結構有一個巨大的變化。比方說一些重要的領域有巨大突破,這個時候中國的企業可能會有一個新的跨越式發展。前提是中國必須要開放,必須要跟世界融合在一起。中國人勤勞、重視教育,還善於儲蓄,尤其儲蓄很重要,這會讓國家建設有非常好的基石。

別借錢炒股,慎用槓桿

對於投資我有三點建議,首先是別去借錢炒股票,甚至很專業的投資人,用槓桿也要小心一些。槓桿是雙刃劍,可能讓你很好,也可能讓你很差,而且用上癮的話總有一天會有問題的。

第二是要買好公司。只有好公司才能夠歷經時間的磨礪,展現出它真正的價值。所以別去投機,選出好公司,然後與這些好公司一起共同成長。

第三是還要有世界的眼光。現在中國在開放,外資會大量進入中國,中國的錢也會從全世界尋找一些好的機會,我覺得這是雙向的東西。從選股、選企業來說,如果從全世界的角度去選擇,可能會讓你投資更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