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殘疾媽媽帶腦癱女兒求醫近6年,高曉波:世界以痛吻我 我要報之以歌

黃州殘疾媽媽帶腦癱女兒求醫近6年,高曉波:世界以痛吻我 我要報之以歌

每天下午4點左右,47歲的高曉波都會雷打不動地帶著女兒從租住的地方來到黃州龍王山游泳池游泳。這是女兒日常康復訓練的一種。

3年不曾間斷,女兒從游泳池裡的室內恆溫游泳館轉移到室外的游泳池,從丟開游泳圈、再到解開背漂、去掉浮板。在水中的她,動作輕快靈活,活脫脫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小精靈。

在陸地上,從最初走路要穿矯正鞋,要人扶,到脫掉矯正鞋大方獨立走進游泳池,高曉波女兒的這一變化,龍王山游泳池負責人及工作人員也是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黃州殘疾媽媽帶腦癱女兒求醫近6年,高曉波:世界以痛吻我 我要報之以歌

高曉波與女兒

可愛的女兒竟患上了腦癱

2011年底,39歲的高曉波再次懷孕了。在和丈夫吳永軍商量過後,決定留下這個孩子,給大女兒添一個伴。

高齡產婦的高曉波前期孕檢正常,孩子發育也很正常。只是在孕8個多月的時候,高曉波有一個星期每天早上都覺得呼吸困難。她以為是自己年齡偏大的緣故,加上自己身患小兒麻痺症行動不便,也就沒太在意。

女兒生下來後活波可愛,人見人愛,唯一讓高曉波困惑的是孩子一歲三個月平常走路還要扶著東西,當時大家都以為是冬天穿得厚,再加上老人們常說有些小孩走得遲一些也正常。沒想到等開了春脫掉厚厚的棉服,女兒還是不會獨立行走,於是高曉波和吳永軍帶著女兒到武漢去做檢查。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醫生說女兒患的是腦癱,屬於痙攣型的。看著可愛的女兒,聽著醫生的診斷,高曉波和吳永軍頓時就哭了。

醫生說,這種病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但完全根治的可能性比較小,不過在經過長期的康復治療後,很多患者生活能夠自理,只是康復治療時間週期比較長,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擦乾眼淚後,吳永軍去外地繼續打工掙錢,高曉波則在父親的幫助下,帶著女兒在武漢治療了一個月,看著高額的費用,最後他們決定帶女兒來到黃岡平安康復醫院接受治療。

黃州殘疾媽媽帶腦癱女兒求醫近6年,高曉波:世界以痛吻我 我要報之以歌

父親帶著女兒游泳

吳永軍是一名建築工人,常年在外打工,扛起家裡的經濟重任。女兒求醫的擔子就壓在了高曉波一人身上。

自己行動都不方便,還要帶著一歲多的女兒做康復治療,那日子可想而知。

最開始的日子是最艱難的。高曉波住的地方離醫院有幾百米遠,這幾百米對正常人來說不算什麼,可對於她來說每一次往返都是一種折磨。剛開始孩子不能走,她就用嬰兒車,一手拄著棍子,一手推著女兒。到了醫院,她還要抱孩子上床、下床、去衛生間。天晴的時候還好一些,遇到颳風下雨,更是痛苦不堪。

女兒的康復課是從週一上到週六,每天上午3個小時,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再繼續上3個小時。除非女兒生病,不然不論颳風下雨,她從來沒有讓女兒缺過康復課。為了配合治療,她還買了康復器械,不在醫院的時候,就在家自己給女兒做康復。

年邁的父親有時會過來幫忙,可是父親畢竟年紀大了,一切都得靠自己。就這樣,她咬緊牙關,一手拄著棍子,一手推著嬰兒車,開始了以醫院為家的日子,這一扛就是6年。

黃州殘疾媽媽帶腦癱女兒求醫近6年,高曉波:世界以痛吻我 我要報之以歌

行走用的竹棍

身體和心靈的康復,一個都不能少

在為女兒做康復的時候,只有小學文化的她也沒閒下,學習一切對女兒有益的知識。

女兒雖然有運動障礙,但是手發育正常,智商也正常,如果想讓她長大後心靈健康,就不能把她關在家裡,要讓成長中的她接受自己,並積極融入到社會中,像健康的小朋友一樣去遊樂場遊玩、去幼兒園學習。

為了出行方便,她買了輛電動三輪車,這樣週日就可以帶女兒去遊樂場,去見見外面的世界。到了女兒上幼兒園的年齡,她跑了黃州好幾家幼兒園,最後終於說服一家幼兒園的園長,願意接收女兒。女兒很喜歡上幼兒園,每天總是第一個到校,老師也誇女兒聰明懂事,非常喜歡她。

醫生說女兒肌張力太高,可以通過游泳緩解肌張力,這對女兒的康復有好處。高曉波便一直記在心裡。2017年,她找到龍王山游泳池的負責人鐘上文。在聽了女兒的故事後,鐘上文承諾她:每年夏天她女兒都可以免費來游泳池游泳,最開始擔心室外的泳池水溫低,前兩年女兒都是在室內恆溫游泳池,今年開始改到室外游泳池。

做康復的孩子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很多在醫院的路面上敢走,但一出醫院大門就不敢走了,不敢上馬路。為了鍛鍊女兒,她經常帶女兒到街上走那高低不平的路。如今,她的女兒已經可以輕鬆應付各種路面。

為了讓女兒適應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她在背後做了很多努力和功課,比如教育女兒在學校如何保護好自己不被撞倒,在家教女兒文化課。

樂觀的她總是這樣教育女兒:不要在乎別人說什麼。如果別人對你微笑,你可以禮貌地和他打個招呼;如果別人笑話你,不要管,只要做好你自己。

在她的悉心教導下,不到7歲的女兒見人大大方方,目光坦然,並沒有因為自己走路和其他小朋友不同而自卑。

感謝丈夫和身邊的好心人

“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每一天都是艱難的。我要特別感謝我的丈夫,挑起了家庭經濟重擔。”雖然日子過得艱難,但是提起這些年的經歷,高曉波心底是滿滿的感恩。

丈夫吳永軍不僅勤快,而且特別能吃苦耐勞。每次從外地忙完回來後,他不是洗衣做飯,就是帶女兒到外面去鍛鍊走路,讓高曉波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除了吳永軍,還有家人和親人,他們都在默默地支持著高曉波。看著她的付出和女兒的進步,大家都由衷地為她感到高興。

社會上好心人的善舉也讓她銘記於心,比如醫院的醫護人員,游泳池的負責人,還有紅安當地的殘聯,他們有時是一個微笑,有時是一句問候,這些都讓她心存感激。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她說,女兒未來的路還很長,她會用盡全力,陪著女兒一起好好走下去。

記者手記:要努力,要爭取,不放棄

第一次見到她,是2017年7月7日,那時的她拄著一個竹棍,滿臉是汗地走進位於龍王山上的恆溫游泳館,身材瘦小卻帶著堅韌,靜靜地看著父親帶著女兒下水游泳,她在一旁坐著。

前不久再次遇見她時,她已剪掉長髮,一頭栗色短髮顯得乾淨利落,滿臉的笑意讓人覺得樂觀從容。

她叫高曉波,47歲,紅安人。2歲時患上小兒麻痺症,無法正常站立,行走要拄根棍子。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媽媽,獨自一人在黃州帶著身患腦癱、無法行走的女兒做康復訓練已近6年。

“要努力、要爭取、不放棄”是她的口頭禪,她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幸運的是,女兒智力正常,天真可愛。如今,女兒已經可以脫掉矯正鞋獨立行走,並且因為長期堅持在游泳池做康復訓練的緣故,在水中的女兒就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小精靈,游泳起來動作比同齡的小孩都輕快靈活,讓人看得心生歡喜。

接下來女兒的康復訓練還要一直堅持下去,一直到14歲骨骼生長基本定型,雖然不知道最後結果如何,但她都會笑著堅持下去。

鄂東晚報(記者王慧 實習生黃江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