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冬,你的家鄉有什麼風俗?

溫州閒雲野鶴


1、冬泳

  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對於冬泳愛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礎,循序漸進,應該從天氣暖和時堅持每天下水,持續進行鍛鍊。另外,要選擇熟悉水岸情況的地點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邊的情況,就不要輕易下水,以免發生意外。

  2、補冬

  立冬後,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用紅參、桂圓、核桃肉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節氣,蘇州中醫院以及一些老字號藥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藥,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

  3、冬學

  冬天夜裡最長,而且又是農閒季節,在這個季節辦“冬學”是最好的時間。冬學非正規教育,有各種性質:如“識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於掃盲。“訓練班”招收有一定專長的人,進行專業知識訓練,培養人材。“普通學習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冬學的校址,多設在廟宇或公房裡,教員主要聘請本村或外村裡人承擔,適當的給予報酬。

  4、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5、拜師

  冬季裡,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入冬後城鎮鄉村學校的學董(學校管理人員),領上家長和學生,端上方盤(盤中放四碟菜、立冬有哪些習俗:一壺酒、立冬有哪些習俗:一隻酒杯),提著果品和點心到學校去慰問老師,叫做“拜師”。

  6、吃餃子

  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

  7、祭祖祭天

  舊時,立冬這天,人們還要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即便再忙的農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一方面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並祈求上天賜給來歲風調雨順。而祭祀儀式後的酒食也可讓辛苦一年的農人,好好犒賞一下自己。


華叔行吟


暖意中迎來了2019年的立冬。在我的家鄉,立冬有吃餃子的習俗。

吃餃子是古代很多節日節氣都有的習俗。一般認為,餃子是“交子”的諧音,所以季節交匯之時,新舊歲交匯之時,往往都有吃餃子的習俗。立冬是秋凍兩季的交匯之時,這餃子是不能不吃的。據老人們說,立冬不吃餃子,冬天會凍壞耳朵的。

立冬了,按照家鄉的風俗,這餃子是必吃的。到超市轉了一圈,一斤豬肉要30多塊錢,咋吃?兒子喊著要吃餃子,俏皮地用香菜拼了一幅圖。

豬肉享用不起,餃子又不能不吃,於是,妻就動手做了個純素餡的餃子。出鍋之後,兒子一口氣吃了20個,說比豬肉餡的還好吃。看到兒子吃的這麼開心,當爹媽的能不開心嗎!


老徐聊生活


今天立冬,你的家鄉有什麼風俗?

由此,對立冬,皮匠,木匠各有期盼。


用戶108650913403


立冬了意味著天氣變冷了,農作物豐收歸倉了,一些動物可以冬眠了,我們可以進補了。

我們家鄉的風俗是:做酸菜的日子到來了,適合儲存。紅苕進洞了,不易爛,把生薑、洋芋用筐子裝著放在地窯裡一直吃到春節還是新鮮的。

做臘魚、臘肉等等的季節到了,可以提前備年貨。

可以大膽的吃牛肉、羊肉、不用擔心你是什麼熱體質的人。男女老少敢多吃吃好東西禦寒,胖一點也無所謂,反正有大棉衣擋著。待到明年正月十六減衣時再減肥。

北方聽說要吃餃子,餃子如同耳朵,吃餃子不凍耳朵。我這沒這說法,進補好的食物放心大膽吃當然牛肉和羊肉是主角。


李冬秀面向陽光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北方地區:立冬吃餃子是最常見的習俗之一。餃子餡有羊肉、牛肉、海鮮、倭瓜等,攝食適量的脂肪有較好的抗寒耐凍作用。餃子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總之就是多吃肉為了預寒,我是呼倫貝爾大草原人這裡冬天能達到零下58℃有喜歡呼倫貝爾大草原可以關注我謝謝了











呼倫貝爾駿馬包車谷哥


我的家鄉在中江,很美的小縣城,比較常見的風俗:

1、吃餃子

(1)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2)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3)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2、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3、補冬

(1)、在人們還在享受秋日溫情的暖陽時,時間已飛快地來到了11月,立冬飄然而至。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2)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裡,人們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3)在冬季人們應該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注意不宜過量的補,要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易於消化的食物。簡言之,冬至時,在民間有補冬的習俗,而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應該注意調養身體的方式和方法。

擴展資料:

1、“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2、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

3、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

4、"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

5、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o^^o)



小陳說中江


“秋收冬藏”,氣溫下降,天氣轉寒,動物快要進行冬眠了,人們也在為寒冷的冬天開始趨避寒冷做準備。今天又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較為重要的“四立”之一立冬,說說我們這裡節氣的傳統習俗。

我們屬於大西北,到了立冬這天,家家會包餃子吃,餃子諧音“交子”,是秋冬之交的意思。在北方,吃餃子的日子很多,吃上一頓有滋有味皮薄餡多的餃子,那才是舒服!


燕子愛烘焙


冬至的話,冬至我們家鄉的話就吃餃子啦!老人都說了,冬至不吃餃子,冬天會重量耳朵。我們那邊就是吃餃子的,有的地方還吃粑粑的。反正一個地方一個習俗吧,都是傳下來的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我們吃餃子了,我感覺還可以吧,能接受下去的。沒有什麼別的傳統了。現在個人工作都比較忙,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過這節那節了,反正年輕人的話都喜歡購物節呀,情人節呀什麼東西的。傳統節日的話基本忘得都差不多了。這種節日還是傳承下去的,不要把它們扔掉,畢竟是個節日嘛。吃點餃子感覺挺好的。在最後。祝大家冬至快樂,記得吃餃子哦!


貨車司機95後


我的老家在冀中平原南部的寧晉縣。我們那裡有句俗語:“立冬不砍菜,別把老天怪”。我的家鄉有種大白菜的習慣。大多都在立冬前收穫。因為立冬就是冬天的到來,溫度驟然一降,或一下雪,就會把白菜凍壞。所以基本上在立冬前人們就把白菜砍光了,然後儲藏起來。因為白菜好儲藏,整個冬天以吃白菜為主。



王西真


答:立冬近補…漢族節日飲食習俗

冬至吃餃子……傳統習俗

冬補

二十四節氣…~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

冬至的餃子

夏至面

食俗…飲食風俗

交冬

賀冬

民間…俗信

潮汕冬節

立秋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