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类人6种症状警惕高血脂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约有1/3的人患有高血脂,而且患者群逐渐年轻化。高血脂已成为30~50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一杀手"。高血脂一旦"盯"上你,其最终的危害要比大多数人想象的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人们该高度重视。

4类人6种症状警惕高血脂

日常生活中,如果知道自己血脂高了,人们都会感到紧张,会及时赶到医院,做一些相关检查,并咨询医生,让医生给些日常建议。但如果只是血脂异常,很多人可能只是紧张那么几天,很快便置之不理。因为很多人对高血脂缺乏警惕,根本不把高血脂当回事,然而血液中脂肪成分多了,就会在血管壁沉积,在血管壁上凝成米粥样物质,使血管变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医生提醒:4类人注意高血脂,6种症状警惕高血脂,做好这几点降血脂

高血脂是"百病之源",现在血脂异常低龄化也越来越明显,对于高血脂我们应该尽快地进行预防,避免被盯上:尤其是4类人更应该注意预防高血脂:

1.平日应酬太多的人

工作应酬常要大吃大喝,且饭菜得是大鱼大肉,酒要喝到宾主尽兴,所有这些都是维持血脂健康的大忌。

2.嗜酒的人

饮酒过多容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酒精经过转化后,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所以,高血脂病人最好戒酒。

3.喜食动物内脏的人

4类人6种症状警惕高血脂

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就高达2000毫克, 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368毫克,已经超过了每日推荐的摄取量。

4.不爱运动的人

现在的办公室一族,出入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平日坐着办公,很少走动。然而,对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来说,坚持运动却是很好的方式之一。

6种症状警惕高血脂

1.头晕、头痛、失眠、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体形偏胖、四肢沉重或肢体麻木等,都是高血脂的前兆。

2.视力下降或失明:严重高血脂时,血液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从毛细血管漏出,如果侵犯到黄斑,则严重影响视力:另外,高血脂是引起视网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3.胆固醇过高时,皮肤上会鼓起小肿疮,其表面光滑,呈黄色,多长在眼皮、胳膊肘、大腿、脚后跟等部位。

4. 睑黄疣是中老年血脂增高的信号。一些老年人眼睑周围出现黄色的疣,医学称为黄色素斑,这是血脂浓度异常增高,引起脂质异位沉积造成的。

4类人6种症状警惕高血脂

5.由于高血脂可以引起脂肪肝,从而导致肝脏肿大,会出现肝脏疾病或肝功能的变化,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等、体检时可以发现肝脏增大,还可以出现转氨酶升高。

6.腿肚子抽筋,并经常感到刺痛,可能是胆固醇积存在腿部肌肉里引起的,如果出现频发,需要及时进行血脂检查。

高血脂的预防和治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保持热量均衡分配,饥饱不宜过度;不要偏食,切忌暴饮暴食或塞饱式进餐;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习惯。

(2)主食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粗粮中可适量增加玉米、莜面、燕麦等成分,保持碳水化合物供热量占总热量的55%以上。

(3)增加豆类食品,提高蛋白质利用率,以干豆计算,平均每日应摄人30克以上,或豆腐干45克或豆腐75-150克。

(4)在动物性食物的结构中,增加含脂肪酸较低而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食物,如鱼、禽、瘦肉等;减少陆生动物脂肪,最终使动物性蛋白质的摄人量占每日蛋白总摄人量的20%,每日总脂肪供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

4类人6种症状警惕高血脂

(5)食用油保持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日用量以25-30克为宜。

(6)膳食成分中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以人造奶油代替黄油,以脱脂奶代替全脂奶),使饱和脂肪酸供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10%—15%,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7%—l0%。

(7)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这里不得不提到月见草油酸一类的不饱和脂肪酸类的化合物,此类物质在市面上为胶囊存在,摄入该油脂可以与饱和脂肪酸相制衡,来改善脂质代谢及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清理血管壁上的脂质垃圾,降低甘油三酯的含量,结合特有物质植物甾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胆固醇,排除体外,起到双重降脂的作用。

(8)高血脂患者通过日常生活调节降低血脂,既要限制饮食减少摄入,又要加强运动增加支出,使消耗大于食量,据相关研究,运动的人体内的甘油三酯含量低于不运动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