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郟縣,我們這樣“趕會”

​每個地方都有非常有特色的節目,要是說郟縣最有特色的節目,那最有特色的應該就是“趕會”了。

在我們郟縣稱之為“趕會”,說得通俗一些應該是趕集,就是在固定的日子,固定的地方,商販們來到村裡擺上攤位來賣東西。

在郟縣,我們這樣“趕會”

要說趕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也不知道,反正打我記事起就有了,應該流傳好久了。在我們這邊,幾乎每個村都有會,就是日子不一樣。

有的是“逢三會”,就是每月的初三、十三、廿三有集會,有的“逢九會”,有的“逢六會”,郟縣最著名的三個集會是三月十八,八月初三和十月十,這三個大會,這三場會都會有好幾天,到那時候很多的人都會來到會上趕會,非常的熱鬧。

在郟縣,我們這樣“趕會”

要說會有啥趕的,那有意思的可就多了。在會上最多的就是賣衣服的,都用藍色的布搭成一個個帳篷,用來擋陽光,帳篷裡掛著各種各樣當季的衣服。賣女士衣服攤位,貼心的老闆還會用簾子隔出來一個簡易的試衣間。不過一般男士就沒這樣的待遇了,一般換個衣服背個身就換好了。

還有各種各樣賣鞋的攤位,擺放著各種類型的鞋子,比不上專賣店的名牌,會上賣的鞋子最注重的就是性價比,便宜還耐用一般在會上轉一圈,買一套夏天的衣服連一百塊都花不了。

在郟縣,我們這樣“趕會”

除了賣穿的,會上還有很多的小的攤位也很有意思,最喜歡逛的就是“兩元店”。說是“兩元店”,其實裡面也有東西不止兩元,但是都特別便宜就是了。小編在兩元店裡買了把削水果的小刀,用了快五年了還好好的沒生鏽。

還有各種手工藝品也非常的精緻好看,反正趕一次會不會空手而歸就是了,我肯定會買點東西帶回去的。

在郟縣,我們這樣“趕會”

在接近農忙的時候,會上還有麥各種農具的。大掃把,木鍁,羊叉等等,每個農具上還會用毛筆字寫上是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做的,這是最簡單的產品信息,要是用著不稱手,還能再拿回來調換。

會上還有各種各樣的表演,小編到現在還記得在會上曾經看到耍蛇的表演,一條蛇從左手袖子裡鑽進去,再從右邊鑽出來,有時候從領子裡出來,看著特別的驚險刺激。

來會上當然要品嚐會上的小吃啦,郟縣著名的豆腐菜就是起源於會上,還有各種各樣好吃的,米線,熱乾麵,涼皮,涼粉。多得很,數都數不過來。

在郟縣,我們這樣“趕會”

除了主食,零食更是深受青少年的喜愛。你看那小孩子哪個不是人手一個棉花糖,嘴裡吃著香噴噴的烤腸,還纏著父母要買雪花酪。真懷念小時候無憂無慮趕會的時光啊。

最早是因為原來交通不發達,為了讓商品流通各個村自發的。到現在買個東西都非常的方便,進城坐車十幾分鍾就到了,城裡的商品比會上也更全,會也慢慢的變小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在郟縣,我們這樣“趕會”

不過每當有空的時候我還是原因到會上轉一圈,不是圖買啥,而是為了回憶當年的美好時光。

好了,這就是我為大家講的關於郟縣趕會的那些事,不知道小夥伴們看完後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您的轉發和點贊將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