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門口有“領導”賣茶葉?禮盒醒目想低價處理,沒錯是騙子

“茶葉禮盒太醒目,就想趕緊出手,價錢,您看著給吧!”要是有人攔住你,道出這樣一番說辭,能信嗎?一般人都覺得是騙子吧。沒錯,是騙子,可這兩個人竟然5個月裡成功作案29起。為什麼?海淀檢察院8日公佈了案件詳情。

酒店門口有“領導”賣茶葉?禮盒醒目想低價處理,沒錯是騙子

資料圖(圖文無關)攝:新華

今年4月的一天,海淀區某酒店門口,王女士遇見了一名陌生男子,他先禮貌地介紹了自己的身份,後雙手遞上了一張印有“楊某某 江蘇省電力公司南瑞集團總經理”字樣的精緻名片。

見王女士露出疑惑的表情後,男子面帶難色地解釋道:近日來京出差,手上有許多他人饋贈的高價禮盒茶葉,但因乘坐飛機不便攜帶大件行李,且禮盒太多過於醒目,容易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想盡快低價處理。

王女士打量了一番楊某某,見其體態端正,神情誠懇,便答應“可以看看茶葉”。

當王女士來到楊某某車旁時,一個名為張某某的“主任”也下車與王女士打了招呼,他自稱是楊某某的朋友,是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設備處的主任。

二人拿出了要賣的茶葉,有3盒“金駿眉”,每盒標價1980元;5盒“安吉白茶”,每盒標價1680元;1個普洱茶茶餅。

介紹完這些價值萬元的茶葉後,楊某某還拿出了三張茶葉的購買發票。王女士拿著發票仔細看了一會兒,覺得是正規發票。

兩人見王女士沒有過多猜疑,趕緊趁熱打鐵,表示“只需2000元就可以買走這些總價萬元的茶葉”或者“看著給點就行”。

這兩人的身份,加上巨大的價格差,令王女士產生了“撿漏”的興奮感,立即通過微信轉給楊某某2000元。

結果,回家打開精美的包裝後,裡面是劣質茶葉。王女士意識到被騙了,聯繫楊某某卻被對方拉黑,王女士果斷報案。

王女士的遭遇並非偶然,張先生、李先生、戴女士等多人在海淀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的酒店門口停車場,也經歷了同樣的遭遇。

檢察機關統計,自1月至5月,楊某某、張某某二人分別冒充公司老闆和單位領導,從29名被害人處騙取財物,共計66300元。

檢察官介紹,在這二人團伙中,張某某負責茶葉進貨,他從網上聯繫了一家外地茶行,和對方商議好價格,每一提(獨立包裝盒)茶葉進價僅為34到38元,但在外包裝上強調要標明1680元、1380元、1280元之類的字樣。通過快遞收到茶葉後,楊某某和張某某再賣給被害人的時候,這些茶葉搖身一變成了高價茶葉。他們每次針對一個被害人通常只賣七提茶葉,這七提茶葉的價格也是從2000元到10000元不等。

通過張某某微信轉賬給茶行購買茶葉的記錄能夠看出,在1月至4月間,他至少進了七次貨,花費了71400元,每次進貨15箱,共58提茶葉。其中大部分都已經通過上述方法賣出,二人可謂獲利匪淺。檢察官指出,現在移送起訴的被害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很多被害人對於這種詐騙行為還深陷其中,尚未察覺。

之所以二人作案屢屢成功,檢察官分析,主要在於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比如印製名片、虛構身份,他們還準備了一輛京牌小轎車(經查證,車牌是假的),準備了一個國家電網的假停車證,車座後排還放了一個行李箱。另外,張某某還從朋友處買了三張正規發票,這樣還可以“以真亂假”。

表面功夫做足後,楊某某就開始在各大酒店門口尋找作案目標,看到有單獨出來的人便主動搭訕,有時一天能騙三四個人,這從他的轉賬記錄就能證明。

多名被害人報案後,楊某某、張某某被公安機關抓獲。11月4日,檢察機關以涉嫌詐騙罪對二人提起公訴。

“天上不會隨便掉餡餅,路上遇到的好事,有可能是騙子精心設計的局,貪念少一點、警惕性高一點,就能離騙子遠一點。”檢察官提醒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