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好歌、時代故事,《時光的旋律》深情致敬祖國

湖南衛視《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為祖國歌唱,創新節目表達方式,用小故事歌唱大時代,讓觀眾在歌聲中感受時代魅力,奏響新中國成立70週年愛國新篇章。

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二九一臺


“什麼樣的歌算是好歌?”《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為祖國歌唱,每期節目開篇就向觀眾發問,恐怕一萬個人心中就有一萬個答案。但是有一些歌,從創作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非但沒有失去光彩,反而歷久彌新,被人們記住,被人們傳唱,成為很多人心中獨特的記憶。

湖南衛視9月中旬開始播出《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為祖國歌唱,節目延續了第一季“探尋經典+重新演繹”的基本形態,每期甄選一首具有家國情懷和時代記憶的歌曲,由青年歌手重新演唱,通過探尋音樂背後的故事和情感依託,感受時代脈搏,傳承時代精神,展現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及輝煌成就。

經典好歌、時代故事,《時光的旋律》深情致敬祖國

傳遞家國情懷,在深情講述中喚起時代記憶

《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緊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一主題主線,將“歌唱祖國”作為本季主題,回溯經典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挖掘經典歌曲背後的時代故事,提煉經典歌曲承載的時代意義及精神內涵,傳遞家國情懷。

在《我的祖國》一期節目中,青年歌手周深拜訪了多次採訪過詞作者喬羽的初小玲,帶領觀眾更深入地瞭解詞作者喬羽先生的創作初衷。他希望戰士們在唱這首歌的時候能夠想到家鄉,想到國家,因此才有了歌詞中“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美好景色。

周深還採訪了親歷過戰爭的蔣昭瑜。蔣奶奶經歷了殘酷的戰爭與親人的逝去,雖然回憶起過去依然幾度落淚,但她依然堅定地回答:“保家衛國,犧牲是值得的。”因為蔣奶奶深深地明白“只有國家好了,家才能好。”

經典好歌、時代故事,《時光的旋律》深情致敬祖國

《時光的旋律》把“大”的歷史事件、時代變革中“小”人物的故事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大與小的對比使觀眾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傳承時代精神,在真情尋訪中重新演繹經典

《時光的旋律》所選擇的歌曲表現了新中國在建設發展和改革開放各個時期的嶄新風貌,集中反映了中華兒女煥發奮鬥熱情,生活蒸蒸日上,在新的時代放聲歌唱,歌唱祖國新變化、歌唱人民幸福生活。

經典好歌、時代故事,《時光的旋律》深情致敬祖國

節目精心安排、記錄了青年歌手多方探訪歌曲相關創作人士的過程,通過耳濡目染和言傳身教,分析經典歌曲承載的時代精神,並注入新時代年輕人對歌曲內涵的理解,準確調動演唱者情感因素,在老歌新唱中傳承經典,致敬時代。

如第三期節目中,青年歌手張超邀請中央少年兒童廣播合唱團上世紀50年代的合唱團成員與現在合唱團裡的小演員共同登臺,再次唱響《讓我們蕩起雙槳》,連接起跨越60多年的金色童年,唱出不同時代的幸福生活。最後一期節目中,歌手雷佳在採訪了獲得“共和國勳章”的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專家袁隆平和在鄉村振興的新戰略下利用機械化、智能化的技術來守護土地、守護綠洲的新農人以後,重新演繹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歌聲中融入了新時代農人的精神風貌,展現了新時代農村的勃勃生機和欣欣向榮的美好前景。

經典好歌、時代故事,《時光的旋律》深情致敬祖國

創新節目表達,在細節追求中成就節目效果

《時光的旋律》在演唱者的選擇上安排了周深、尚雯婕、張碧晨、霍尊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社會形象良好的青年歌手,展現了新一代文藝工作者的風采。

在歌曲的選擇上,節目選取了16首傳唱度較高的經典歌曲,拓寬了受眾面,更易於激發觀眾的時代共鳴和好奇心。節目中採訪人物涉及歌曲詞曲作者、演唱者、故事親歷者、影視藝術家、工廠職工、合唱團、華僑、船長、科研工作者、普通老百姓等,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生閱歷,不同的音樂感悟,都因為一首歌交織在一起,散而不亂,主線突出。

《時光的旋律》節目在重新演繹階段還選擇了與歌曲背景有關的場景,如《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鞠紅川回到了詞作者張枚同創作這首歌時所在的大同煤礦與礦區工人們一起合唱;《好人一生平安》張碧晨回到了當年《渴望》的拍攝地與居民們一起合唱。節目因為歌曲回訪這些地方,最後又在這裡進行全新演繹,以音樂代入,以故事延伸,老歌新唱,再現經典,傳達了不忘初心,走向未來的新時代精神。

經典好歌、時代故事,《時光的旋律》深情致敬祖國

通過音樂和紀錄片相結合的形式,《時光的旋律》(第二季)深情謳歌偉大祖國,深情致敬偉大時代。節目播出後,反響熱烈積極,網絡播放量累計超過350萬次,評論量4萬餘條。網友在留言中盛讚該節目既有意思又有意義。《時光的旋律》(第二季)寓教於樂、創新節目形式,是文藝節目做好主題主線宣傳的一次成功實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